【优秀成果】浅谈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研学旅行——以哈尔滨市为例
摘要:地理核心素养作为地理课程教育的核心目标,从多个方面对地理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标准和要求,为地理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指导和方向。研学旅行作为课堂的拓展与延伸,通过让师生实地观察,应用实践,参与探究,反思创新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运用知识,强化社会参与能力,极大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同时也能够推动教育工作高质高效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以哈尔滨市为例,简要分析了研学旅行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 研学旅行 哈尔滨
地理学作为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原因,规律,机制等学科,既属于自然科学,也包含社会科学内容,是学生认识自然,掌握客观规律,应用实践,探究反思的重要学科。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要求,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要形成区域认知能力,学会用地理综合思维去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培养地理实践能力,要认识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重要意义,形成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研学旅行对地理学习的重要意义
基于学科属性与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地理课堂更需要为学生提供去观察发现自然世界的地理现象和规律,验证与应用理论经验,深入了解探寻自然界全貌等的平台。研学旅行突破传统课堂局限,让学生能够真正进入自然,亲自感知与实践,思考与创新,在“从做中学”的过程中较快形成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逐渐形成综合全面的地理学思维,认识人地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研学旅行既满足地理学科的属性要求,对学生构建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长远意义,对落实素质教育也起到高质高效的保障作用。
哈尔滨市中学生地理研学旅行初探
随着《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文件的印发与相关工作的落实,全国各地各级学校结合省情市情,陆续开展了各类主题研学旅行活动,从多方面参与主体的反馈信息来看,收效良好。
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无论自然条件或人文景观均具有独特的地理意义,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条件,与研学旅行相结合,能够有利于促进地理理论知识与生活经验深度融合,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与实施[1]。
冰雪旅游研学
哈尔滨地处亚欧大陆内部,位于45°N的中纬度地区,是我国位置最北的省会城市。在纬度及海陆位置的共同影响下,该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哈尔滨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冬季气候寒冷, 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全市平均气温-15.3℃,全市平均降雪量为38.9mm[2] 是我国重要的冰雪文化名城。寒冷多雪的天气使冬季的哈尔滨相比其他城市,在自然景观及人文风情方面均表现出明显差异。作为城市旅游名片——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哈尔滨冰灯游园会等景区,以奇幻多姿,主题鲜明,壮观盛大的冰雪艺术景观群,丰富有趣的游客参与互动体验,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等特色吸引世界各国游人来哈尔滨尽情赏冰玩雪。对于生活在亚热带和热带等南方地区的学生来说,能够观赏到规模宏大的冰雪艺术精品工程,亲身参与室外滑冰、滑雪等多项冰雪运动项目,不仅是愉快而难忘的体验,更能通过领略温带地区不同于亚热带和热带的冬季风光,真实地感知到不同气候条件下,居民在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方面的不同,加深对气候类型及特点,影响的认识和掌握,对培养学生地理学科兴趣,增强区域认知能力,形成人地协调发展意识有重要作用。
建筑风格研学
按目前使用的中学地理教材内容,从宗教及聚落部分开始,建筑风格已作为各类地理考试的重点内容,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哈尔滨市作为一座随着中东铁路修建而兴起的城市,早期居住着几十万欧洲移民,他们带来了大量的欧洲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哈尔滨的城市建筑特色,众多地道的欧式建筑就是重要体现。与其他城市不同,哈尔滨市区内现仍有较多保存完好的欧式建筑,极具教育和艺术价值。
作为我国宗教建筑的代表,圣索菲亚教堂座落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是一座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巨大的穹顶加高耸的尖屋顶是典型的宗教建筑风格。教堂附近是中国著名的步行街——哈尔滨中央大街,作为名副其实的建筑艺术长廊[3] ,座落其中的马迭尔宾馆与教育书店分别是新艺术运动和巴洛克建筑风格的代表。这里同时遍布着众多文艺复兴及折衷主义等建筑。通过参观游览,学生可以充分感受欧洲建筑风情,体会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在城市建筑方面的具体表现,加深对文化差异文化尊重的认同,这对促进学生开阔视野,培养美学主义,增强国际理解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本地学生而言,可借此更加深入了解所居住城市文化背景,培养对家乡强烈的认同和自豪感。
河流研学
河流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营造区域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具有调节气候,涵蓄水源,保持生态平衡等多项功能。河流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基础,是聚落、工农业等分布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合理利用与保护河流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各学段地理学习的重点内容。
松花江是我国七大水系之一,是流经哈尔滨市区的主要河流。作为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松花江水量充沛,为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源保障[4],目前为哈尔滨市主要承担航运和旅游服务等功能。位于松花江下游段的大顶子山航电枢纽,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水利工程,在航运、生态、环保、发电、灌溉、旅游和交通等方面综合效益十分显著[5]。
松花江干流贯穿哈尔滨市主城区的优越地理条件及周边完善的服务设施,为学生随时近距离观察松花江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实地游览观察,乘坐渡船等活动,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到城市河流沿岸资源的开发建设与有序管理在居民日常休闲游憩,河流沿岸交通联系,城市景观美化等方面体现的作用,增强感知身边地理事物和现象能力,并提高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旅游旺季时,江边游人如织的现象便于学生直观感知冬夏旅游旺季时游人增多对旅游服务业及相关行业的经济带动作用,对比淡旺季访客数量变化对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及旅游体验感的影响,易于引发学生对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思考,借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意识,同时树立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重要地标——防洪纪念塔的修建意义,学生可认识到修建水利工程对沿岸及区域安全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形成保护环境,敬畏自然的意识,同时学习运用智慧,化解自然风险的能力。
农业生产研学
无论是中学世界地理还是中国地理教材,农业部分一直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教师们和学生们大多对农业生产认识比较模糊,对农业种植和农作物熟制的了解多数停留在理论层面,或靠文字图像去拼凑想象,脱离实践的认知有悖于核心素养要求下的文化基础中科学精神的培养要求。在有条件的地区,教师可带领学生进入农场,师生参观农业生产环境,并亲身适度参与农业劳作,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粮食生产对于维持人类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对培养学生和谐的人地观也会有较大帮助。作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始终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全省有百余家农牧场,省会哈尔滨市下辖11个农场,耕地面积达29.9万亩,包括周边的香坊实验农场,红旗农场等。目前各农场以机械化信息化作业为主,正在逐步加强和完善现代农业化服务体系。规模化发展的农场对于学生了解认识农业及农业现代化创造了便利条件,适度地参与生产过程,体验生产劳动,对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培育创新意识有重要作用,也能够极大增强学生尊重热爱劳动,珍惜节约粮食的意识。
结语
研学旅行对于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明显的可行性,它既是传统课堂的拓展与延伸,使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过程立体化,也是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掌握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技能的一项重要手段;对于连接客观世界的地理学科来说,是带领学生学会认识自然,尊重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直接而高效的教学途径,是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探究和创新能力的校外课堂,为学生创设了利于自主发展的真实场景。作为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主体,人类需要探索与研究的对象始终是自然界,人类一切行为活动始终发生在真实的自然界中,在网络及各类虚拟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的今天,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接触和感知客观世界,探索自然界更多未知,对个人,社会和民族的未来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http://www.jyb.cn/china/gnxw/201609/t20160914_673089.html
[2]https://www.sohu.com/a/382349586_120207625
[3]杨旭.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中学地理研学——以 2017 年 1 月哈尔滨冰雪之旅为例[J]地理教学,2018(20):49-51
[4]姜立晖.哈尔滨市供水规划中的水源优化配置实践与思考[J]中国给水排水,2013,29(6):1-5
[5]http://www.hljjt.gov.cn/z_shwglj/shwglj_gzdt/2019/12/6768.html
本文作者:哈尔滨市新区第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