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读与写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在一切写出的作品中我只喜爱一个人用血写成的东西。用血写,你会体会到血就是精神。
要理解别人的血,不是容易办到的,我憎恨懒洋洋地读书的人。
谁要是了解读者,他就不会再为读者做什么。再过一世纪,还是这样的读者——精神本身就发臭了。
如果人人能学会读书,长此下去,不仅破坏写作,也破坏思考。
从前精神是上帝,随后他变成人,现在甚至沦为贱民。
用血写箴言的人,不愿意被人读,而是要人背出来。
在山中,最近的路是从山顶到山顶;可是要走这条路,你非有长腿不行。箴言应该是山顶;可对他说箴言的人,必须是长得高大的人。
山顶的空气稀薄而清新,危险近在咫尺,精神充满快活的恶意,它们都互相合得来。
我愿意有山精在我周围,因为我有胆量,驱赶鬼怪的胆量,为我自己造出山精——胆量想发笑。
我的感受不再跟你们的一样了:我所看到的我脚下的云,我所嘲笑的这种黑暗和沉重——这正是你们的雷雨欲来的乌云。
你们想升高时,就向上仰望;我向下俯视,因为我已升高。
你们当中,谁能同时又笑又高升呢?
登上最高的山顶的人,他嘲笑一切“扮演的悲剧”和“实际的悲剧”。
大胆,不担心,嘲笑,刚强——智慧要求我们做到这几点。智慧是女神,总是喜欢一位战士。
你们对我说“人生的重荷难以承受”,可是你们为何上午满怀傲气而在晚上就泄气呢?
人生的重荷难以承受,可是不要对我装得如此柔弱! 我们全都是相当不错的能负重的公驴和母驴啊。
一滴露珠滴在身上的蔷薇花苞,我们跟它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确实,我们爱生活,并非由于我们习惯于生活,而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爱。
在爱里面总有些疯疯癫癫,可是在疯癫之中也总有些理智。
在热爱生活的我看来,好像蝴蝶和肥皂泡以及跟它们类似的世界最懂得幸福。
看到这些轻飘飘、傻乎乎、小巧活泼的小生灵在飞舞,引得查拉图特拉又哭又唱。
我只信仰一位会跳舞的神。
我见到我的魔鬼时,发觉他认真、彻底、深沉、庄严;他是重压之魔——一切万物由于他而跌倒。
人们并非由于愤怒杀人,而是由于欢笑杀人。来,让我们杀死重压之魔!
我学会了走,然后让我奔跑。我学会了飞,然后我不想先让人推,才向前移动。
现在我一身轻了,现在我腾飞,现在我看到在我自己的支配之下,现在有一位神在我体内跳舞。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年),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是一位兼有哲学家的深刻思想和艺术家的浪漫气质的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
【作品赏析】
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融合了他哲思的精华和人生的思考。尼采人性的锦囊,渗透着哲理思辨,迸发着诗人激情,让人们得以领略精神的高贵。《读与写》更如醍醐灌顶般给予人们尊重作者的箴言、坚定前行的勇气,与神一同舞蹈。
血的箴言,我以我血荐轩辕。读书是习惯,读书是在铅字中探寻思想的足迹。尼采说,他只爱一个人用血写成的东西。血,是精神的灌注,是思想的蔓延,在那字里行间,熔铸着作者的灵魂。读书,让灵魂永生,让精神传承,让血的箴言流传。血的箴言似一把钥匙,打开了一个人的思想,更开启了那个世纪的大门。尼采说:“从前精神是上帝,随后他变成人,现在甚至沦为贱民。”如今,精神依旧是上帝,只是懂得精神的人变多了,上帝也就不仅是那至高无上的孤独者。尊重那些用血写箴言的人,不要将这些箴言停留在眼中,让我们面朝大海,放声呐喊,让血的箴言打上精神的烙印。
智慧战士,宝剑锋从磨砺出。尼采认为“上帝死了”,于是他创造出物质与精神、肉体与灵魂相对抗的“战士”——查拉图斯特拉。在攀登智慧的高峰时,他不畏“山中”的精灵鬼怪,也不为风雨磨难所阻碍,他坚持不懈、不卑不亢,达到了精神的顶峰。“人生的重荷难以承受”,生命中有太多难以承受的羁绊,阻碍着你“登山”的脚步,所以只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战士,才能将命运握在自己手中,最终获得智慧女神的眷顾。
战胜“魔鬼”,重铸精神的信仰。尼采从“蔷薇花苞”“蝴蝶”和“肥皂泡”等意象中,表露出他热爱生活的灵动、充满生机的美,这样的热爱甚至是“疯狂”的。而这一切的美好,被苏格拉底式的严肃、理性的哲理所遏制,这样的理性,在尼采看来就是“魔鬼”。魔鬼的“认真、彻底、深沉、庄严”,束缚着人们的生活,绑架了快乐的精灵。因此,查拉图斯特拉要战胜、要杀死“重压之魔”,他将重新点燃人们生活的激情,重铸人们的信仰,释放那困囿已久的灵魂。让人们重新相信充满活力的“神”,让生活回归爱与美好、幸福与希望。
《读与写》没有如何读书、如何写作的条条框框,却揭示了深刻的哲理:要尊重别人用血写下的箴言,也要像战士一样去攀登智慧之巅。“最平静的话语乃是狂飙的先声;悄然而至的思想会左右世界”,尼采的思想总是在言语间暗藏着神秘的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