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求知|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2024-05-26 02:09:12 【原文】1·13 有子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也。”【注解】(1)近:亲近、接近、符合的意思。(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3)复:履行、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杨伯峻先生说:《左传》僖公九年荀息说:“吾与先君言矣,不可以贰,能欲复言而爱身乎?”又哀公十六年叶公说:“珸闻用地也好复言……复言非信也。”这“复言”都是实践诺言之义。《论语》此义当同于此。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但未举认证,因之后代训语家多有疑之者。童第德先生为我举出《左佐》为证,足补古今这书之所未及。钱穆先生解释言可复也:与人有约而求能信,当求所约之近于义,俾可践守。复,反复,即践守所言义。(4)远:音院,yuà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处亦可以译为避免。这是杨伯峻先生的意见。我个人意见,这里作远离之远也是可以的。钱穆先生解远耻辱也:恭敬亦须合礼,否则易近于耻辱。(5)因:依靠、凭借。一说“因”应写作“姻”,将“因不失其亲”译作“所与婚姻的人都是可亲的”或“缔结婚姻择其可亲之人”,但从上下文看,恐有难通之处。(6)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杨伯峻先生认为有不妥之处。钱穆先生解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因,犹依。宗,犹主。谓所依失为可亲之人,则缓急可恃,亦可亲为宗主。或说:因,姻之省文。宗者,亲之若同宗。外亲无异于一本之亲。今按前解通说,后解专指,今从前解。【译文】杨伯峻先生译文:有了说:“所守的约言符合义,说的话就能兑现。态度容貌的庄矜合于礼,就不致遭受侮辱。依靠关系深的人,也就可靠了。钱穆先生试译:有子说:”与人约而求信,必先求近义,始可践守。向人恭敬,必先求合理,始可远于耻辱。遇有所因依时,必先择其可亲者 ,亦可依若宗主了。“陈晓芬译文:有子说:“所定的信约必须合于道义,这才能是能够履行的;态度恭敬应合于礼,这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亲之人,也就值得尊敬了。”试译:有子说:”信约符合道义,其言可使反复践行;谦恭依礼,就不会有耻辱。信近义,恭近礼,这叫不失其亲,所以这些原则值得人们遵循、效法。【评析】同样一段文字,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读,看来解读古文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杨伯峻先生翻译说:“所守的约言符合义,说的话就能兑现”。但是,信约能否被兑现是与它是否符合义是无关的。有些人会为了所谓的义气,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情。“态度容貌的庄矜合于礼,就不致遭受侮辱”,但是在春秋时代,鲁国常常因为迂腐地执礼,而闹出了很多笑话。怎么可以说恭近于礼,就能远离了耻辱呢?“依靠关系深的人,也就可靠了”,什么样的人关系深?在深不过父母兄弟姊妹之情深了吧。但是父子相残,兄弟相残的事情历史上并不少见。关系深并不代表可靠。所以,这种翻译根本就没有站得住脚的道理在。还有人解释为“所依靠的都是可亲之人,也就值得尊敬了”,如果这样,那么任人为亲就不应该受到批判了。可是事实呢?所以,我认为信近义,恭近礼,两不相失才是可宗可法的原则。天下的信约,并不都是尽是近义的,但只有近义的才最符合儒家的价值观。谦谦君子,言必恭,行必礼,才符合儒家理想的君子形象。信近义,恭近礼,才是不失其当亲。意思是说信必亲义,恭必近礼,因两不相失才能成为可宗可法的儒家信条。【参考文献】杨伯峻 《论语译注》钱 穆 《论语新解》陈晓芬 《论语译注》 赞 (0) 相关推荐 论语使用手册1.12 论语使用手册1.12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信与义,恭于礼的辨析 2.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的解说 1."信"的意思是说了并且 ... 《论语》: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为什么中国文化提倡"仁.义.礼.智.信"?"信" ...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和,千百年来令人神往的境域 '礼之用,和为贵',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意义非凡.钱穆解:"礼之运用,贵在能和":杨伯峻解:"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李泽厚解:"礼的作用,以 ... 再读《论语》:学而第一.13 再读<论语> 学而第一 十三 有子曰(1):"信近于义(2),言可复也(3).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4),亦可宗也(5)."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 ... 徐强:“学而优则仕”与“仕而优则学” 太康作品<心随花开>.(供图/梁超杰)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在孔子的学生当中,子夏以擅长"文学"著称 ...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我们先讲义.义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我们经常讲正义或者说忠义.情义.道义,因此义一定是 ... 《论语》求知 子禽问于子贡曰 《论语》求知 子禽问于子贡曰 《论语》求知 子曰父在观其志 《论语》求知 子曰父在观其志 《论语》求知|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原文]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1),富而无骄(2),何如(3)?"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4),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 ... 《论语》求知|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原文] 2·1 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西安:幼儿身着古装跪拜孔子 [注释] (1)为政以德:以而,用.是说统治者应以德进行统治 ... 《论语》求知|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原文] 2·3 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注释] (1)道:杨柏峻先生认为,"道&quo ... 《论语》求知|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原文]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2)" 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q ... 《论语》求知|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原文] 2·7 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2),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像 [注释] (1)子游:孔子的学生.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据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