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地铁

(一)

2012年秋,我们一家人搬进了一个叫做广渠门外的地方。小区不大,但治理得十分圪节,常年闻鸟叫,四季有花开,楼道里日日有人打扫,称之为一尘不染也不为过。小区中心花园很精巧,面积不大却林木环绕,成为人们休憩、锻炼、溜宠物、讨论天下大事的好所在,比如朝鲜为什么不停试核弹、美国为什么不从阿富汗撤军什么的,各个都是国际问题观察家。

(二)

刚搬到这里的时候,地铁7号线尚未开通,广渠路上的座座工房以及条条安全警示标语、致歉条幅提示我们,下面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地铁何时开通,成了萦绕于内心的一份期待。那时候,要想乘坐地铁上班就得步行20分钟到双井,先乘坐10号线,然后到惠新西街换乘5号线,等于要走一个马鞍形抛物线,耗时较多,大约70钟。所以,乘坐地铁并不是最优先的选择。最优先的选择当然也不是骑自行车,不是乘坐公交车,也不是打的。尽管只有十几公里的距离,但是每次30元以上的“的费”对于工薪族而言依然过于奢侈,剩下的无疑就是自驾了。作为一名老司机,2004年就拿了本儿,拿了本儿就手痒,手痒就促使下决心,尽管当时并不富裕,还是忍不住去买了台车。车不豪,却是当时最流行的款式——北京现代伊兰特。那天坐在公共汽车上一眼瞅见它就喜欢,流线型设计很有运动感。加之发誓不买日系,又买不起像样的德系、美系,产于北京的韩系就成为唯一选择。算来,自拿本到现在也有十三年驾龄了,属于被驾校老师赞美为车感较好的人,所以,在7号线开通之前,能驾车上班就不去挤地铁、更不会去挤公共汽车。

(三)

7号线是一条横贯东西的骨干线,自北京西站出发直至坐落于通州城市副中心的环球影视城,途中可与9号线、4号线、5号线、10号线、14号线以及规划中的16号线、17号线和东环线换乘,能够通达北京的任何一个地方。7号线于2014年12月28日全线开通后,我发现自己慢慢变了,刚开始的时候,还会不时的开开车,随着乘坐地铁的次数不断增多,开车的次数则越来越少了,直至现在,已经懒得动车了,成了名副其实的地铁上班族。从此,“伊兰特”倒是清闲了,甚至一两个月都不劳动一次。偶尔在周末动一动,也情非所愿,多半只是为了保持车辆的活力。

(四)

放弃开车可能有利于低碳,但主观上却非如此。我从来不认为应当把绿色低碳与开车上班对立起来。中国进入汽车社会是历史的必然,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如果把开车与绿色对立起来,就相当于把绿色与工业化、现代化对立起来,这无疑是荒谬的。农耕社会最低碳,但是,我们的国家只能进步,不能倒退。既然汽车社会已经到来,我们就需要无条件的支持人们出行工具的任何选择。至于如何实现低碳绿色发展,更多的应是社会治理方面的职责,这要求我们为人们出行提供更多的绿色方式,地铁、城市轻轨、城际高铁、磁悬浮、新能源汽车、滴滴打车以及短距离的共享单车等等,如果这些方式更便捷更省时,人们就会自愿放弃自驾;即使自驾,也会选择更绿色的新能源汽车。我,就属于自愿放弃的一类。

(五)

其实,乘坐地铁的好处绝不仅是快捷方便这一点。没有品尝过驾车痛苦的人根本无法体会乘坐地铁的甜美,尤其是如我般性子急躁的人。中国进入汽车社会的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道路密度、交通管理、公民素质、驾车能力等方面的不适应立即凸显出来,由此引发的全球性能源担忧也成为西方炒作的话题。首都迅速蜕变为“首堵”,北京引以为傲的二环三环四环乃至五环常常变成蠕动的停车场。夜光下,灯如龙、车如牛,堪称圣境却无法造就好心情。

这还不是最撩人的,最撩人的莫过于穿梭于车流之间的“二把刀”。你正好好地开着哪,斜刺里就闯出一个奥拓宝马什么的,要不是眼疾脚快,迅速点刹一下,肯定就会怼到一起。每当遇到这种情况,难免用手拍方向盘、口里爆粗也是常有的。早起出发还好。只要早7点以前上二环,一刻钟的功夫就到单位,一个爽字了得;可到了下班就由不得自己,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常常是晚7点以后出发,高峰中的高峰,那种一步一踩、一步一停的感觉简直糟透了,直恨不得给车装上个翅膀飞将过去!偏偏这个时候更容易遇到“二把刀”,情绪之坏、对身体修养影响之劣,莫此为甚!

坐上地铁,上述烦恼一扫而光。只要登上地铁,地铁定能准时把你送往目的地。不用开车了,时间就成了你的“菜”。早先,或者在手机还是3G的时候,经常把一份报纸带在书包里。一上地铁就看报纸,一份报纸看到底,差不多也就到家了。那段时间比较爱看《环球时报》,这份报纸“三观”比较端正,且敢于向西方亮剑,一些国际时评很犀利、对“美西”绝不客气。对于喜欢研究国际时政及军事外交战略的我来说,这份报纸一度成为唯一的纸媒参考。

在地铁里阅读、行进中思考,也成为我的一种生活状态和莫大享受。而这样的享受,在自驾状态是无论如何都是做不到的。

(六)

《今日头条》是个厉害的发明。自从进入4G时代,特别是《今日头条》诞生后,它强大的资讯供给方式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渐渐的,《环球时报》已经不是必须,直至变得可有可无。从今年开始,我的报纸换成了《人民日报》。《人民日报》不适合在地铁阅读,但在办公桌上,它却是学习、研究的不二选择。当然,除了阅读,在地铁里看微信、刷朋友圈也是一大乐趣。偶尔在朋友圈里发些自拍的美图并配以诗词歌赋,数一数朋友点赞,也平添许多活着的意义。

(七)

地铁最大的一个缺憾就是人太多,有人甚至用“相片”来形容地铁的拥挤程度。但是,这也可能是地铁的另一个可爱之处。汹涌的人流不仅给地铁带来拥挤,也使地铁成为一个流动的社会。坐在地铁里,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众生态,可以清晰的看到我们这个国家的时代变迁。同样事低头族,但是,低头的理由却是千姿百态。有的在看《楚乔传》,有的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有的看《琅玡榜》《青云志》,也有的在看《那年花开月正圆》,像赵丽颖、孙俪、杨幂、迪丽热巴、胡歌、鹿晗什么的,成为时尚的代表。与前几年相比,看韩剧的人几乎销声匿迹少了,“韩流”已经彻底为“华风”所取代。从日剧到港台剧再到韩流、从韩流到美剧再到华风,期间经过30多年的风云变幻,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正呼唤更多的华风尽吹。除了看视频的外,看文字的也不少,特别是看了电视剧又看原著的,比如《白鹿原》什么的,也是很多的。智能手机给了人们更大的阅读平台,这是十年前所无法想象的。

给老人让座的事情越来越少。像我这样一个五十多岁的人,基本没有谁让座,倒是跟我抢座的人时常出现。对于这样的事情,我既不温,也不火。时代不一样了。过去是人活七十古来稀,现在,活到九十都不稀奇。像我这样五十岁的人,往往是三十岁的身体、二十岁的心理,真遇到让座的反而不快,心里话:我有那么老吗?我更不忍心让学生让座。在我们这个时代,最累的可能就是学生了。为了明天,他们哪个不是夜以继日。很多孩子上了地铁就瞌睡,哪怕只有一刻钟的睡眠,对他们都是难得的。所以,有时我反而会给孩子让座。不是高尚,而是作为爷爷辈的我对孩子的一点怜悯。

(八)

科技改变生活,也改变地铁票的购买方式。“交通一卡通”已经十分方便,但是,科技并不愿意让人们的购票方式停留在纸质卡片上。从今年开始,北京已经尝试“手机一卡通”。经过了几个月的试行,据说很快就要在全市推广了。届时,与微信或支付宝绑定的手机只要下载一个APP,就可以注册“手机一卡通”,然后就可以扫码上车了。看到这一节,我们不能不感谢我们的科学家、感谢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中兴、京东、小米和奇虎360这些科技企业。他们通过科技创新,把网络与购买、支付、理财等结合起来,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比西方更快的进入智能网络时代。无现金支付,不过是这种时代的一个缩影而已。

(九)

随着地铁成为最吸引人的交通方式,地铁的安检措施正在加强,有的站点还率先采取了人机双捡。地铁的人流实在巨大,北京地铁高峰期日流量已经超过1200万人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如何确保地铁运行安全,已经成为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国家形象、事关社会稳定的大问题。从俄罗斯的教训看,地铁也已经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科学发展,安全第一,北京因地制宜地采取严格的安检措施是完全合乎情理的。对此,人们是理解的,也是配合的。

(十)

伴随地铁安全措施的,是勃然兴起的色彩斑斓的地铁文化。地铁文化有显著的层次感。当你走进地铁站口及其走廊的时候,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安全文化,诸如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接受安检、共建安全等等提示性标语以及青年安全岗在行动、地铁安全须知等招贴画塑造着人们的安全理念。进入站区,则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一幅幅巨型壁画诉说着一个个著名的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从不同侧面展示着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每个地铁站都经过精心设计,蕴含着丰富的中国艺术元素,柱若华表,墙如大栅栏,每个站名都来自当今著名的书法家,魏碑颜体苏骨瘦金各显风骚;进入地铁需要跨越隔离门和地铁门两道门,这样的安排很走心,举凡坠落、跳落等重大安全隐患彻底排除。站在地铁通道上,一幅幅赏心悦目的时尚产品广告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广告引人入胜。地铁飞驰,一部部广告电影在眼前放映,画质逼真、美不胜收。这是聪明的地铁人将地铁速度与地铁隧道中的连续画面结合起来所形成的炫目的电影效应。地铁成为流动的影院、移动的画廊,让人在心旷神怡中浑然忘掉了孤独、拥挤、疲劳和安检时短暂的心理不适。

(十一)

如今,地铁已经如空气和水一般深入北京人的生活,改善着北京人的生活状态,增强着北京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修更多更长的地铁成为民众更热切的期盼。现在,北京的地铁总里程已经超过570公里,在建里程超过357公里,预计到2020年使全市的轨道交通里程突破1000公里,对此,人们翘首以盼。全国也兴起了地铁热。这不,河北省会石家庄的一号线、三号线也已经建成通车,成为京津冀地区第三个拥有地铁的中心城市。

(十二)

不久前,广渠门外又变成了工地,规划于2020年开通的17号线正式开工。地铁17号线贯通南北,北起昌平未来科技城,南至亦庄高新区,广渠门区域成了两条地铁线交汇的枢纽之地。沿7号线可以达北京南站、西站,与全国高铁网络对接;沿17号线,南下可以换成14号线,在草桥与首堵机场线对接,经首堵机场、京雄高铁可以直达雄安新区,把未来科技城、CBD、亦庄新城、首堵新机场(叫中国礼贤或大兴国际机场均可)和雄安新区连成一体,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联络线。这使得这个泛CBD的区域变得炙手可热,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使这一区域的地产升值,也加快了这里的开发步伐。马圈项目已经拆迁完毕,地面施工即将展开;临近光明小学的“和平新村”已经封顶,数以百万平方计的建筑群落拔地而起,让破旧的大杂院一扫而光。

地铁,不愧城市现代化的催化剂。

地铁,把南来北往的人群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创业大军!

中国,正在他们的肩膀上迅速崛起,无人能挡!

(0)

相关推荐

  • 郑州发出倡议书:安全低碳祭扫 践行文明新风

    中原网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肖雅文)临近清明节,为营造"移风易俗,低碳环保,文明祭祀,绿色清明"的良好氛围,确保清明节祭扫安全.文明.健康.有序,昨日,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向全市市民发 ...

  • 刚刚!长沙地铁紧急提醒

    记者今天从长沙地铁获悉,为更好地保障广大乘客出行安全,近期长沙地铁提升安检标准,全线网执行"逢人必检.逢包必检.逢液必检.逢疑必检"安检模式. 在此安检模式下↓ 所有乘客均须接受安 ...

  • 地铁安检通道的联想

    柳州东路的故事之二. 在公交车上听到两个妇女愤愤不平的骂着,说是过地铁安检和安检员吵了起来.说是有小东西不想过安检.顺手给安检员看看,安检员不允许...也看到有过新闻报道有人不配合安检.我有点搞不懂? ...

  • 散文天地|地铁奇怪记 文/陈香莲

    站在岚山之巅,举目四望,湘江古镇与龙光宝塔尽收眼底,三水六桥,步云飞虹历历在目,远山崎岖连绵直奔八闽百粤,湘水绵水在山下汇为贡江蜿蜒九曲,飘然西去,车水马龙田园村舍,风景如画使人心醉神迷,宠辱皆忘,禁 ...

  • 散文:地铁,一个人的路

    地铁,一个人的路 城市,以浓妆红唇的模样,招摇在秋末初冬的季节.霓虹灯下闪耀着欲望的放肆,摇摆着撩人的风姿,迷惑着这座城市里的人们. 华灯初上,我依然伏案工作,眺望万家灯火的暖,我渴望拥有更多. 夜, ...

  • 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地铁上的散文,你都读过吗?

    不可避免,又不伤害别人的事,谈不上不道德

  • 锦书难写,只寄相思一点(优美散文)

    作者:暮谣   编辑:夕阳  QQ:1050184607 "自顾影,却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锦书难写,只寄相思一点."在浓墨的夜色里飘来荡去,涤荡着昨日瞬息的美丽:在湿润的 ...

  • 读宝鸡(散文)郭兴军 《语文报》

    读宝鸡(散文)郭兴军 《语文报》

  • 人生的瞬间【丘峰散文欣赏】

    瞬间,稍纵即逝,犹如空气,抓不住,摸不着:有时瞬间不变得如此可贵,仿佛电光火石,启迪人生,改变人生航程. 我忘不了三十多年前的那一瞬间,那时,我在岭南山村念小学.我调皮,不好好读书,专在棕榈树上捣麻雀 ...

  • 一场关于你和思念的心雨(散文)

    转眼间,又是一年,萧瑟料峭的寒冬告诉我,马上就又到了一年的年底,而我们分手的时间距离,也在我的心里拉长了一个忧伤的节点,就像我们彼此的思念和牵挂,就像我们养殖的绿萝般枝枝蔓蔓的疯长了一大截在我心里.这 ...

  • 散文:人生路上风雨兼程,也遇见更多的美丽

    人生难免起起落落,遇到伤害和挫折,我们累过.哭过.失望过.痛苦过,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过.因为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不历经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题记 人生执念一程山水,一路走来风雨兼程,轻描淡写的水 ...

  • 乡土散文:家

    老家怀想 家对我来说太普通了,可什么是家呢?是高楼别墅还是民房土瓦?是生活的港湾还是不老的牵挂?家对我来说就是父母住的地方,有父母就有家.有一首歌唱得好"家有父母的情,家有父母的爱,父母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