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61,62)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一章 

刘晓林

原文: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以静为下。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

字意双解:

大国如同江河的下游那样,天下雌柔之地,它是百川交汇之处。雌柔通常用静(的方式或状态)来战胜雄强,(世人)多把静默看作“低下”。大国对小国谦让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任和依赖,小国对大国忍让就可以被大国容纳。所以,或者因谦让而取,或者因忍让而被容。大国与小国不过是“取”和“取于”的关系。两方若想各得所欲,大国就特别应该谦让。

旁注:

人们多会把有“动静”的事物看作强大,殊不知“默默不语”的可能更强大。白话,没“动静”的好惹。如此来看,在大多数时候是错误的!但你我常常没记性,常把“默默不语”的当作软柿子。真正强大的事物如果不声张、对其他谦和些反而使得他们更强大,反之则加速衰落。弱小的事物如果懂得“默默不语”、懂得积蓄力量则会使自身逐渐变得强大。

西方哲人尼采虽然狂傲放言:如果上帝存在,我又怎能制止我自己不是上帝呢?同时在尼采的哲学中又持有“守黑”的观点。“守黑”与老子哲学中的“葆光”是相通的,都与“静柔”密不可分。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刘晓林

原文:

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字意双解: 

“道”,万物的荫庇之所。善人与不善的人都要珍重它。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良好的行为可以更好与他人相融洽。人不好的地方怎能才能舍弃呢?所以说,在天子即位设置三公时,虽然有拱壁、驷马等不同礼物敬献,哪里比得上把这个“道”进献给(天子)呢?自古以来人们以把“道”看得这样宝贵,原因在哪里?不同的人都可以得到益处。因此天下人都对“道”珍重。 

旁注:

在老子的心目中“道”无所不在,它隐于万物之中。一个人得道胜于得万物,因为万物若失道则万物不存。得了道的人,他的“不善”自然消失。对于下属来说,给管理者敬献礼物哪里比得上把“道”呈献上呢?这是一种事实的理想化。

道究竟是什么?我在解老子《道德经》第四篇就提出,全面的道包括客观、主观及主客的最大限度的“渗透”。如果给管理者呈献了“道”,而管理者不理睬会怎么样呢?退一不讲,一个人自己要遵循“道”。同时,把“道”传递给别人时也要遵循“道”,否则便道不为道。

注:解老子《道德经》的版本为刘晓林九天居士30岁左右所写,未做任何改动。

(0)

相关推荐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六十一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道德经》第六十一章各得所欲,大者为下

    ​<道德经>第六十一章 各得所欲,大者为下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 ...

  • 道德经概论:道象思维

    感谢姜飞羽同道录制的音频 大家可以在"喜马拉雅"App上搜索"姜飞羽"加以关注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们计划讲<道德经概论>的第三节:道象思维. 道象 ...

  • 大邦者,下流也。读道德经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也, 天下之牝也,天下之郊也. 牝恒以靚胜牡, 为其靚也,故宜为下. 故, 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 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 故, 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故, 大邦者,不过欲兼 ...

  • 老子道德经 第62章 万物之奥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①.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②,美行可以加人③.人之不善,何弃之有④?故立天子,置三公⑤.虽有拱璧以先驷马⑥,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81,跋文)

    解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刘晓林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9,80)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刘晓林 原文: 和大怨,必有馀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字意双解: 和解大的怨恨必然很难彻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7,78)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刘晓林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之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损馀以奉天下?唯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5,76)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刘晓林 原文: 民之饥者,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民之难治者,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民之轻死者,以其上求生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3,74)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刘晓林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1,72)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刘晓林 原文: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不病. 字意双解: 知道的再多也仍然能认识到自己还有不知到的,这是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69,70)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刘晓林 原文: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67,68)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刘晓林 原文: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