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衔好月》书评】许光辉/山衔好月溢清辉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山衔好月溢清辉

作者:许光辉

我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搞大集体,虽然对挨饿受累记忆犹新、刻骨铭心,但有一件事却是心存向往的,就是大人小孩常常聚集在一起,特别是在夏秋时节的晚上,不是开会就是扯谈。大地坪旁一株几抱围的大樟树像撑起的一把巨伞,人们或椅子或竹床或行或坐地散落在树荫下。洁白的月亮在远山的衬托下,从树梢上轻轻地钻过来,在云彩中穿进穿出,偶而有人喊来一丝风,更多的是蒲扇在手中摇晃和扑打,见多识广的建叔、凤叔、六哥等轮番在说时事政治,也说传说书,说包王拯破案,说薛仁贵征东,说聊斋的鬼怪,说三国演义,亦或是谈对联,谈猜谜……假如说我也有文学启蒙的话,那就是我的启蒙馆。
与智者谈心,与能人相伴,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件令人向往的事。只是从前那一幕幕场景今生不能再有,对清风皓月下的叙谈只能神驰意往,不能身临其境了。收到了蒋正亚老师的《山衔好月》一书,回家后慢慢地翻看着,似有月下叙谈的感觉,仿佛回到了从前。
我痴长蒋正亚老师十岁。他生在岳阳县的贫困农村,我生在汨罗市的贫困农村。我们家乡话颇多相似,如称男为妹子,称女为伢子,称哥为哥,称嫂为姐或细哥,等等。因为同为农村人,同是冇娘崽,读他的文章便容易生出一些感慨,以至于有了动笔写几句话的冲动。
2020年3月间,我曾写过一篇《蒋正亚老师》的文章,那是我深感蒋老师无私助人的精神可贵,结合在当今形势下人情冷暖,模仿鲁迅《藤野先生》的手法写成的,文章写得很浅表也颇受争议。我觉得无论如何,自己写文章的心是好的,并无歹意,也就无言以待了。
收到《山衔好月》的十来天里,书放在沙发旁,我是时放时看,屡放屡看。先前言再后记再目录再选读,倒是把《一九七六》看了两遍。1976年,我的身份是国家干部,自然对当时的大环境小环境全盘了解,读起来有如遇故人之感。我觉得作者对1976年的叙述,是一幅人物的自我素描,为人处事的基本底色就是从那里开始的。母亲的慈爱,父亲的寡言,村民的友好,生活的艰难,层层剥开,都写得恰好恰好。
母亲对作者的第一个本命年的关注,写尽了辛酸。母亲说亚崽怕牙牙,但牙牙何尝不是爱儿子的。父亲在外搞副业,全是因为家里穷,想为妻室儿女过好日子。作者的娘病了,母亲要他背着妹妹去找在大队部做厨师的父亲,见到父亲的一幕却令人心酸。
“到了大队部,见到父亲。父亲正在案板上切肉。这些肉是刚刚炖熟了的,还冒着热气。父亲切了一块肉给了妹妹,又切一块给我。我矜持着,不仅不伸手,还往后退了几步。我不是不想吃肉,是怕别人嘲笑我'欠嘴’'馋嘴’。
父亲愤怒了:'哈!这个哈崽!冇卵用!吃块肉还怕丑!’”
我读这一段时,两次为此落泪,是父亲愤怒让我感觉了深深的父爱,那是一种让痛彻心扉的爱,对父亲何尝不是滴血的愤怒。在那样艰难困苦的时候,吃一块肉好难好难,能够给一块肉儿子吃也好难好难,父亲是多么地希望自己的宝贝儿子乖巧一点接起那块难得肉,即使是偷偷地拿着在路上吃也行。
一个好的作家,首先自己必须是个好人,因为文如其人,作家的素质好,作品就不会做作,就真实,就正直,就能教育人、鼓舞人、感染人、打动人,帮助读者做个好人。这正如农民种地,是好土才能种出好苗,是好苗才能结出好果,是好果才能受益众生。从《一九七六》一文中,我分明地看到作家底色,是一个多么正气、正义、正统的孩子。他的“女面”就是发自内心、充满自觉的自尊自爱和下定决心的自强自立。
《山衔好月》中的80篇文章,有些是以前看过的,有印象,这次也陆陆续续地翻看了不少。作者在写自己、写亲人、写朋友的同时,也写所思所想,总是从良善出发,给人以美好。记得我曾为《生命的倒计时》一文写过一段话,用以说明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我现在仍然觉得,作家一定要做好人,讲好话,行好文。巴金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是文学和人一致,就是说言行一致,作家在生活中做的和在作品中写的要一致,要表现自己的人格,不要隐瞒自己的内心。……倘使真有所谓秘诀的话,那也只是这样的一句:把心交给读者。”我是深信此言的。我认为蒋正亚老师就是这样的人,也步步踏实地在走着这样的路。

附:好文章其实不是写出来的

早晨起床后,我读了蒋正亚老师的《生命的倒计时》。当时心里很沉重,有万千感慨,却说不出话来。我历来转发文章都是要写几句感受的,但转发此文时只写了句:“太令人伤心!”
蒋老师是个苦命人。母亲32岁时去世,他才12岁;爱妻25岁遭遇横祸,女儿才半岁。爱妻走了,几年后蒋老师续娶,生了一个儿子,但不久夫妻离异。一双儿女就成了蒋老师的全部。一个大男人,要工作、要生活、要写作,要拉扯着一双儿女走美好的前程,这中间的万千难处,可与人言么?难与人言也。所幸女儿前年硕士毕业了,儿子今年又考起了硕士。
女儿的母亲是大美人。这美不只是容颜,而是她美好的心灵。“君山农场大水,我的堂侄媳妇带着和女儿一样大小的女儿来岳化躲水。两个女人各自带着半岁的女儿,有时候连一顿饭都做不成”,这是对亲戚。蒋老师剃头后,白衬衫上沾满了许多短发,是夫人将白衬衫洗了,“然后弯着腰把短发一根一根拈掉”,这是对丈夫。“给我的父亲寄了生日面条,给我的大妹夫拍了电报,让他来打工。是父亲和妹夫后来告诉我的”,这是对丈夫的家人。“家里的液化气没有了”“将冬天的衣被洗晒了,只两件棉袄没来得及”,要到长炼住一阵单身宿舍时说“没关系”,这是对家庭生活。碰到学生家长卖西瓜,知道他手扶拖拉机翻了,“叫我买了100斤”。临出门时交待“你快去给对门的王大爷送几个”,这是对旁人。“你说,你要戴上项链和耳环,不能让长炼的同事说我的老婆是乡巴佬,只是耳环好久没戴了,好痛,好痛。”这更是对丈夫一种发自内心的爱与尊敬。如此种种,足以说明了夫人的贤淑和美好。当然,妻贤夫必好,这是互相的。从蒋老师打电话交待同事:“麻烦将我的茶杯洗一下,泡一杯茶凉着,让我的老婆进门时,茶不至太烫”的一语中,也道出了爱的深沉。
高尔基说,“文学就是人学”。我们都想写出好文章,但好文章哪里是写出来的,它是做出来的,是历经磨难得出来的芳香。谁能用20多年的时间来打磨1000多字文章?没有那种爱,那种责任,那种担当,行么?不行的。光靠学习、模仿,玩语言文字的技巧,终究是花团锦簇、花拳绣腿,好看不经看的。
生活,是任何技巧所不能比拟的。

作者简介

许光辉,汨罗人氏,江边长大,是工农兵学员。正式工作时间40年,其中有30余年埋头于公文写作和科普创作,得科普作家虚荣。因基础太差,并无辉煌之作。退休5年,乃惯性所致,仍玩文字,比不得文学作家。不会编故事、设情节、藏机巧,偶有文字见诸报端。

图片:作者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卢宗仁专辑         万辉华专辑     蒋正亚专辑

彭定华专辑          吴标华专辑      易石秋专辑

陈有红专辑         谭伟辉专辑       黄志中专辑

谭湘岳专辑         沈保玲专辑       史建国专辑

朱素青专辑         杨英专辑           柳平国专辑

许光辉专辑         杨辉专辑          弘毅学子专辑

方绪南专辑         龚春林专辑孙美堂专辑

万志勇专辑         甘桂柳专辑      官松源专辑

熊英专辑             刘正年专辑       罗夏龙专辑

秋暖跃马合辑      魏晓晖专辑       方良专辑

何志贤专辑        吴穷专辑             严树林专辑

何贵专辑            夏四文专辑         逸仙散文专评

高三九专辑         赵光专辑              卢从正专辑

长寿采风专辑      彭盼兮专辑         熊业民专辑

李细田专辑           “党在我心中”特刊专辑

(专辑持续更新,欢迎作者入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