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三伏到来前,深度清一清身体的老痰湿,阳气才能真正补进去

上医健康

以下文章来源于少点盐 ,作者半夏

少点盐 抱着对身体的珍重,用可以带来健康的食与物填进那些特别的时间里,以健康的名义,学会爱自己。

有湿的朋友都知道,湿气带给身体最大的影响,就在一个“堵”字:

  • 堵在头皮——掉发、头发油的快
  • 堵在脸上——面色油腻、冒痘
  • 堵在小肚子——“游泳圈”、小肚腩
  • 堵在腿上——水肿、脚气

身体“堵”的有多厉害,湿气就有多严重。

还有2周左右就入伏了,趁着最后的时间,搭配刮痧的方式,再深度为自己清一清老痰湿,让阳气可以真的补进身体里~

定位上、中、下三焦位置
精准刮走湿气
想用刮痧来排湿,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最好能精准定位到“邪气”——也就是湿气停留的位置,再把它给刮出去。
这样祛湿的效果才会更快、更明显。

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医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意思是说,身体哪个部位出现了不舒服的反应,就说明这个部位比较虚,正气是不够的,所以没办法抵御邪气的入侵。

而刮痧的原理是,就是能把气血引导过去,让活跃有力的气血本身去疏通局部的淤堵、寒结、热邪、或痰浊。

所以,如果你能有针对性的找到湿气聚积的位置,再去刮痧,气血的冲刷力会更强。

想要定位湿气的位置,需要先知道水液在身体里是怎么运行的。

食物和水被吃进去后,首先会到脾胃。它像一个中转站,把食物运化之后:

  • 将一部分有用的水液→肺部;另一部分废水→大肠,直接排出体外;

  • 肺接收到脾运化的水液后,会将水液→全身,滋养我们的肌肤和皮毛;同时也把一些浊液→肾部;

  • 肾接收到肺下输来的废水浊液后,在肾阳的推动下最终会变成尿液排出体外。

这3个部位,任何一个部位出现了问题,就会产生废水,集中在这里聚积:
湿在肺部
1、面色油腻,不管怎么清洗看上去都是不太干净,容易长痘
2、后背也容易冒痘痘
3、时常会觉得胸闷,头目比较昏沉
湿在脾胃
1、吃点东西就容易拉肚子,大便也时常是不成形,黏腻
2、腹部经常胀满,尤其是进食后特别明显
3、小肚子上肉肉比较多,用手摸一摸,总是凉凉的
湿在肾
1、一系列妇科疾病,例如盆腔炎、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
2、白带量多,颜色偏黄或者色白,会伴随异味
3、部分人脚气,足底汗水比较多,老是很痒
4、明明不胖,但是腿上肉肉比较多,尤其是大腿外侧的部位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具体反应,确定出湿气聚积的部位。

如果3个部位都有明显的湿气反应,可以优先刮「症状最明显」,也就是最让你不舒服的部位——先把最堵的地方疏通了,让水液先转起来,身体会轻松很多。

上焦湿气,着重刮肩颈
也就是肺脏反应区
从大椎穴往下,往肩井穴的方向刮,刮到肩胛骨的位置,这里一整片都是肺脏反应区,湿气很容易在这个地方聚积。

刮这里不需要费劲,轻轻一刮,大片的痧直接就透出来了。看起来虽然有点可怕,但其实并不痛。

刮的时候,重点刮:大椎穴和肩井穴。大椎穴是纯阳之穴,我们一身的阳气都是从大椎穴出发,刮这里,可以提振体内的阳气,将水湿给排出去。
肩井穴是胆经上的一个穴位,揉按这里,可以让胆经的清阳之气像泉水一样涌出来,然后冲刷淤堵的气血,也就把那些废水、浊气给冲走了。
很多经常低头看手机、看电脑的人,按揉肩井穴会觉得比较胀痛,刮这里,出痧也会比较厉害——原因是寒湿全都堵在这里了。
中焦湿气
着重刮脾、胃反射区
后背上有两个穴,一个叫做脾腧穴、一个叫做胃俞穴,它们俩都在膀胱经上,脾和胃的湿气都会从这里输送到膀胱经。

所以不管是吃不下饭、没有胃口,还是吃了饭不消化,或者马上腹泻的朋友——但凡你的脾胃状态不好,都可以刮这两个穴位,把堵在脾胃的湿气、热气都给清一清。
刮的时候,可以把肩胛骨以下,到骶骨以上整个一片的位置都刮一刮。


我在刮这个地方的时候,第二腰椎的部分出痧比较明显,说明有点腰肌劳损和肾虚,这个重点在这里多刮一下。
背面刮完之后,还可以用刮痧板点揉肚子上正面的2个穴位:分别是中脘穴和天枢穴。

天枢穴在我们肚脐左右两寸的位置,左右各一个。
中医认为,它是最天然的“健胃消食片”,正好对着肠道,不仅能够调理便秘,还能调理腹泻,长期按摩一下,能增强肠胃的动力。
中脘穴在身体正中,肚脐向上4寸的位置,这里的气血直接作用于胃,按揉这里可以起到达到调养脾胃的目的。
下焦湿气
重点刮八髎穴和腿部经络
下焦有湿气的朋友,有两个典型特征:
一个是容易有妇科炎症。比如盆腔炎、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等;一个是大小腿比较粗。尤其是大腿外侧的地方,肉肉会明显鼓起来,也就是所谓的假胯宽。
想要搞定妇科炎症,可以重点刮一刮八髎穴。
八髎穴其实是一个区域,它总共有8个穴位,紧挨着子宫这个位置。
同时,它又是调节人一身气血的总开关,平时不管艾灸还是刮痧,都可以直接调动充盈的气血来滋养子宫,打通淤堵。
刮腿,重点要刮脾经和胃经。
脾经在腿部内侧的中间,和肝经靠在一起,一般来说,可以两条穴位一起刮,原因是肝木克脾土。
女性容易肝气郁结,会克制脾胃功能变弱,所以两条一起刮,能起到肝脾同调的作用。
刮的时候,从大腿内部中线从上往下刮,一定要刮到阴陵泉穴和三阴交穴。

三阴交在肝、脾、肾3条阴经的交汇处,有健脾祛湿的作用,可以扫清阻碍脾胃运行的垃圾和浊气。
阴陵泉穴是脾经主要的排湿口之一,是专门对付水肿的。
 
胃经在腿部前侧,重点要刮一下足三里穴和丰隆穴。

足三里可以帮助胃气生发,增强脾胃的消化能力;丰隆穴有祛湿的作用,能一下子涤清全身废弃的湿气
最后还有一个地方可以重点刮一刮,就是有“假胯宽的女性。
很多女性平时坐的时间比较久,或者走路的姿势不对,大腿外侧的肌肉没有力气,容易让湿气在这里堵着。
所以这里肉肉比较多的朋友,也可以重点刮一刮,还可以起到瘦腿的作用~

「最后,提醒一下大家
刮痧时间

1.初次刮痧,不建议时间太长,手法也不要太重,也不要过于追求出痧,尤其是室温比较低,比如说空调屋的情况下。

2.每次刮痧后,如果出现了痧,需要隔7天之后再刮,或者更换其他部位刮痧,一直到身体没有痧点为止。

3.一般来说,刮痧3~5次为一个调理周期。

刮痧后的身体反应

1.如果刮痧后没有出现明显的痧象,或者只有少量的红点,说明这个经络比较通畅。

2.如果痧象偏鲜红色,说明体内郁结有热气。

3.如果痧象颜色比较暗、偏紫,说明身体这块地方有淤血存在。

4.如果痧象在身体停留没多久,会有少量的液体渗出来,说明体内湿气比较重。

5.如果刮痧过程中,痧象颜色从深变淡,从暗转红,都说明身体是在慢慢好转。

哪些人不适合刮痧?

1.刮痧有活血的作用,孕妇不建议刮痧。

2.皮肤有外伤、溃烂的地方,不建议刮痧,因为刮痧主要接触的就是皮肤表层,容易感染。

3.小孩子皮肤娇嫩,一般不建议刮痧。

4.刚刚生产的哺乳期妈妈,气血比较虚,一般不建议刮痧。等身体恢复后,可以适当刮一下,用力要稍微轻一些。

-END-

入夏后,疏通经络,让身体自然的排泄水湿,是我们需要时常关注的事情。因为只有身体恢复轻盈、舒适的状态,我们才能够元气满满的应对长夏的消耗呀~


【声明】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少点盐”(ID:shaodianyan91),经授权转载,在此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