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参
折叠 编辑本段 形态特征
紫参
聚伞花序三歧分枝成圆锥花序状,腋生和顶生,通常比叶长,近无毛或被稀疏短硬毛;小苞片披针形,长约2-5毫米,通常1脉或花序下部的有时3脉,近无毛或被疏毛;花梗长1-3毫米,萼管近球形,径0.3-0.4毫米,顶端截平;花冠黄色或淡黄色,干时近白色,稍肉质,无毛,冠管长约0.5毫米或稍过之,裂片5,不反折,近卵形,盛开时长约1.2-1.5毫米,有时可达2毫米,顶端增厚而稍硬,内弯成短喙状;花柱2裂几达基部,长0.5-0.6毫米。花期夏秋,果期初冬。
折叠 编辑本段 分布范围
中国特有,产于四川西南部(木里)和云南各地。生于海拔1700-2500米处的灌丛、草坡或路边。
折叠 编辑本段 主要价值
折叠 编辑本段 栽培技术
整地与施肥
选地势高,排水好的田块,深耕细作。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3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钾肥50公斤,然后作畦,等待播种。
播种
茜草用种子繁殖,也可扦插繁殖。播种期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清明前后,秋播在封冻之前。
种子繁殖:播前先在整好的畦面上开成浅沟,再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覆土,浇水,保墒,以利出苗。行距为30厘米。每亩播种量3公斤。茜草出苗后,应加强田间管理,生长一年后即可移栽。移栽时,将茜草苗按行株距50×30厘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浇水保墒,以利成活。
扦插繁殖:选生长健壮,发育充实,无病虫害的茎蔓,每2-3节剪成插条。按行株距10×5厘米左右插入土中,上露1节。浇水、保墒、遮荫,以利成活。培育1年即可移栽。
田间管理
茜草齐苗后,注意中耕除草。干旱天气及时浇水,阴雨天气注意排水。苗高30厘米时,于株旁插立支柱,供其攀援。花蕾现后,除留种株植外应摘除花蕾,以减少养分消耗。
收获与加工
紫参
【白药】晒活参:根用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闭经,瘀血肿毒,吐血,风湿,心烦不寐,胃痛,风湿寒痛《滇药录》。Svrthorxqixzix(儒候启脂),seitfairxqit(筛繁启):根用于神经衰弱,贫血,血小板减少,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崩漏,尿血,血瘀,肺结核咯血,淋巴结核,小儿疳积,安胎;外治疮痈红肿,久不溃破《大理资志》。消挡眼草,晒活参:根及根茎主治跌打损伤,月经不调,闭经,瘀血肿痛《民族药志二》。消档眼草,滇紫参:根用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闭经,瘀血肿痛[16]。
【傈僳药】百家乳玉:功用同白族《滇药录》。百家乳玉:根主治头晕,失眠,肺结核,风湿,跌打劳伤,月经不调,吐血《民族药志二》。
【普米药】色子片:功用同白族《滇药录》。色子片,吕达大:根及根茎主治跌打损伤,风寒湿痹,胃痛,失眠,心烦《民族药志二》。
【纳西药】闷炎娄才哼:功用同白族《大理资志》。
【彝药】跌:功用同白族《大理资志》。根治疗月经不调,产后腹痛,恶露淋漓,跌打损伤,风湿骨痛《哀牢》。
【景颇药】大叶茜草,岸:根用于排石《滇药录》。来源: 《中国民族药志要》,贾敏如、李星炜,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
根及根状茎(小红参):甘、微苦,温。通经活血,祛风除湿,镇静,止痛。用于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风寒湿痹,胃痛,经闭。 全草(滇茜草):甘,平。补血活血,祛风除湿,软坚破积。用于贫血,跌打损伤,慢性胃脘痛,脂肪瘤,月经不调。来源: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药材公司,科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