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朱泉利:【外公回忆录:安平(一)】(随笔)

不忘初心、梦在三秦,2021我们再出发。
安平
文/朱泉利

冲破层层雾霭,我从河北回到陕西,用了三个半小时。而我的外公从河北到北京、到南京、到定县、到太原、到陕西颠沛流离、历尽坎坷,却用了整整一生。

在安平县圣姑路李家巷,有一户殷实的农户,干打垒的土房子不高,青瓦的缝隙里长满了酸溜溜,伸出的椽头已经腐朽,麻雀在瓦缝里衔草做窝、繁衍生息。房子虽然破旧,还能遮风挡雨,也见证了清帝退位、民国成立、军阀纷争的历史的腥风血雨。

在广袤的华北平原,在这滹沱河经常泛滥肆虐的大地上,李姓农民正满怀期望地收获着他耕种的玉米。今年玉米长势不错,虽然不是水浇地,但今年风调雨顺,还算有一个好收成。

顶着玉米穗散落的细碎的花粉的碎屑,玉米叶子边上像锯齿一样,常常把胳膊上划出道道红印,有时花粉碎屑眯了眼睛,眼睛不由自主地流出眼泪。在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汗水滴到胳膊上的红印上,火辣辣的痛。李姓庄稼汉仔细地把玉米棒子一个一个掰下来,唯恐有所遗漏,再把一小堆儿棒子收集成大堆,用担子挑回家。

返回地里时,他带来了小镢头,把玉米杆齐根儿砍掉,收拢到一堆,再用一根儿玉米杆捆扎起来,一捆一捆背回家,靠在低矮的院墙边,这是羊过冬的饲料和家里过冬的燃料。

二十亩的旱地收割后,进行了翻地,撒上麦种。看着黄土上慢慢长出细牙,由淡而浓,铺满原野,那是来年的希望。

暮色渐近,一家人点上小油灯,围坐在一起剥包谷皮。把包谷棒子外层的老壳剥掉,留几根嫩皮捋到后面,再像编辫子一样把玉米编成一串,挂到屋檐下,挂到院子里的木架上、树杈上,这是抵御来年春荒的唯一的口粮。

家人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大儿子已经能帮忙干些家务了,女儿帮着母亲洗洗涮涮,二子、三子尚幼。这一年,末代皇帝傅仪出生,南昌发生大规模教案。

在这个平静的夜晚,李家的第四子出生了,他取名叫李春耀,这就是我的外公。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朱泉利:尝过各种文化快餐之后,才知道文字是一种值得品味、咀嚼的载体,用文字记录生活,用文字抵御遗忘。
END

往期链接

【三秦文学】朱泉利:【茶卡盐湖】(游记散文)
【三秦文学】朱泉利:【中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游记散文)
三秦文学团队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平台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  问:段恭让 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史  波
李    静
策  划:李书忠 
平台讲师:方 天
宣传推广:鼎文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慧质
主  编:鱼儿姐姐
副  主 编:徐萱波   杨洪民  高  涛
编  委:水云天 唐桂英   米兰花   刘马陵
         张巧莉 凤尾竹 吴远红   张小鱼
刘旭平   冯   彪    谭文群   刘军英
王宝群   书    江   梦而诗   张晓强
孙传志   润    隆
秋日私语    秦岭人家  长青山人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