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女儿要“富”养:独立自信,是我送给她最好的礼物
1
合理的引导教育
最近,女儿所在的学校,要开始报名“锦瑟课程”了,“锦瑟课程”是她们学校一周一次的课外兴趣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
上学期女儿选的是涂鸦社,还毛遂自荐成了“社长”,所以这学期的锦瑟课程,她毫无疑问还是选择了涂鸦社。
可有的家长因操作失误,导致班里有二十多个同学选课失败,其中就有我女儿。可当她再想报涂鸦社,页面显示已经满额了。
女儿懵了,因为她心系涂鸦社,根本无心报其它课。
我生气地抱怨,说这些家长怎么回事,连表格都不会填写吗?
相比之下,十三岁的女儿看上去冷静多了。她若有所思地说:“生气,抱怨都没用,现在关键是看能不能挽回了。”
第二天放学,女儿回来跟我说,她的问题解决了。
原来她利用课间,直接去找了之前涂鸦社的老师,跟他说明了情况,又表达了一下自己对涂鸦社的喜爱。最后,涂鸦社的老师破例多加了一个名额,而且,她的社长位置还保留,因为她是真的热爱涂鸦,画画的功底也不错。
女儿就这么轻松地解决了自己的“燃眉之急”,真的是让我对她刮目相看。
不过,在女儿的教育路上,我们也一直是刻意为之,而不是放任不管的。
合理的引导和正确的教育方式还是很重要的。
2
独立的品质
女孩是上天送给父母的小天使,穿着公主裙,别提有多可爱了。这一份可爱,也是让父母捧在手心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正如作家周冲说的那样:“孩童时代担心她懵懵无知,被拐被欺;青春期又担心她弱懦胆小,校园霸凌;成年后又担心她遇人不淑,遭逢不幸。”
养女孩,最重要的是“独立”。
张晓玲在《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一书中写的:“独立可分为人格上的独立、精神上独立、生活上的独立。”
首先是,生活上的独立。
之前有个节目《变形记》,里面有一个女孩叫刘思琦,虽然已经16岁了,但依旧是饭来张口,平时吃饭从来不用自己端碗夹菜,而是由二姨姥喂,穿衣服是妈妈帮忙,脚指甲是姑姑帮忙剪。
之所以这样,无非是家人觉得她小,而且是女孩,得娇贵着养。
可这样养女儿,无非是在害她。
女孩不会做家务事和不做家务事,完全是两回事。不会做,是能力的缺失。而不做,是不需要做,或者不想做,但真的需要做时,信手拈来,毫无压力。
我女儿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自己的房间都是她自己收拾。一年四季,她的衣柜也是自己整理。
我只告诉她家务的技巧,一些分类的方法,但是,从来不会帮忙,一切都让她自己动手。
有的父母认为,让自己的女儿十指不沾阳春水,这样她不必在婆家成为“保姆”,其实错了。
女孩生活上独立,首先受益的是她自己。而且,这也为精神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一个在生活中无法独立的女孩,她肯定是要依赖别人。一旦有了依赖,精神便无法独立。
其次,是精神上的独立。
一个精神上独立的女孩,会懂得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不是,会懂得拒绝,更懂得自我保护。
有一次女儿下晚自习,我们耽误了一些时间,到学校时很晚了。在校门口,女儿被搭讪了,一个自称是孩子家长的男人,问女儿是哪班的,说自己也是来接孩子,问她是否愿意搭他车回家。
女儿没有说话,掏出“手机”打电话。
其实,她用的是长方形的计算器,假装给我们打电话。后来找了机会去了保安室,跟保安借了手机给我们打电话。
正是因为平时的独立,才会让女儿面对所有的“意外情况”,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慌不乱,懂得去保护自己。
总是去依赖别人,这会成为生活的一种习惯。当别人帮不了自己时,失去的不仅是一份帮助,更是精神支柱。
我女儿自己会做饭,炒个简单的菜,周末我们出门玩,如果去的是她感兴趣的地方,她就跟我们一起去。如果去的地方,她没有什么兴趣,她就自己在家窝着。
正是因为她生活上的独立,才有了精神上的独立,不会因为我们不在家,她自己没吃没喝,而选择附和我们,去自己不喜欢的地方。
平时,因为自己收拾房间,所以关于房间的规划,她有自己的见解。买什么样的衣服和鞋子,她从来都是自己做主,很有主见。
女孩学会了独立行走,以后的人生之路才能走的更坦然些。
再次,人格上的独立。
前不久,一个朋友说起自己的亲戚家发生的事。
亲戚的女儿在外省读大学,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竟然给一个有夫之妇当小三。她本以为山高皇帝远,家人不知道,却不知道,纸是包不住火的。
女孩想漂亮,过好日子,这很正常。但是,为什么非得去依附男人,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
说到底,还是人格的不独立。
一个女孩在人格上独立,会先谋生,再去谋爱。而不是在自己最好的年纪,不去努力学习,而是想着旁门左道。
心理学博士黄菡,在写给18岁女儿的一封信里说道:
“身为女婴,你出生时要割断依赖于我的生物脐带;身为成人,你十八岁要割断依赖父母的心理脐带;生为女人,你始终别忘了割断依赖于男人的文化脐带。”
让女孩拥有一个独立的品质,是父母送给女孩最好的礼物。
3
陪伴与自信
女孩的独立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父母在平时生活中去培养和引导。
父亲的陪伴。
父亲的陪伴,能够给予女孩足够的安全感。当一个女孩有足够的安全感,她们才会有足够的底气。这些底气给女儿独立的勇气。
平时生活中,当女孩做了错事,不要急于否定,而是给予理解和接纳,再告诉她们正确的方法。
如果平时生活中,我们总是批评孩子,让孩子常处于担惊受怕中,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又会惹父母生气,缺乏安全感,逐渐就会形成看他人脸色做事的习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讨好型人格。
一个讨好型人格的女孩,只会把别人的感受,凌驾于自己的一切之上。
一位研究父女关系多年的心理学家说,父亲角色是一个女孩生命中第一个重要男性角色,如果女孩可以从父亲那里得到肯定和认可,她就不会拼命想要从别的男人那里寻求肯定和认可。
反之,成长道路上缺失父亲关爱与保护的女性,更容易“爱上”那些糟糕的男人,被一些肤浅的花言巧语迷惑。
不给女孩设限。
有的父母总是让女孩有“女孩样”,阻止女孩去做一些事。
比如,当女孩爬高,或者是奔跑,他们总会阻止,觉得这些女孩不应该去做,应该像个女孩的样子安安静静。规定女孩必须只能玩洋娃娃,不可以玩玩具枪,汽车等。
这种设限对女孩的成长毫无益处,甚至在暗示女孩就该“弱”,需要被别人保护。
作为养育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提供稳定的成长环境、关怀和照顾,却没有权利去否定孩子真实的想法,不尊重甚至乱给孩子下定义。
女孩喜欢玩什么玩具,是她们的自由。她们可以在运动方面很好,也可以像男孩子一样,去玩一些冒险的游戏,只要她们愿意。
被这样养出的女孩,身体上更有力量,也更加有勇气,更有力量去保护自己。
让女孩做家务。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通过劳动,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
女孩在劳动中,每解决一个小问题,每解锁一个新技能,都会化作一滴滴自信的血液,充实自己的身体。激励她们探索新的可能,这些又回馈给女孩生活前行的信心。
有自信的女孩更强大。
作家茨威格说:“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独立的女孩,虽然成长的路上,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更多,但是,命运会按照付出的比例,馈赠更多。
都说女儿要富养,富在有“勇气“有底气”,才能因此换来“好运气”,独立自信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今日互动
关于富养女孩,你们有更好的建议吗?欢迎留言,我们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