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六十四卦之涣卦

卦辞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涣卦。通达。君王来到宗庙。适宜渡过大河,适宜正固。

涣卦是从天地否卦变来,亦即否卦的九四与六二换位。“王假有庙”在第四十五卦萃卦曾经出现,萃卦提醒人群聚集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因为那时候有各种利益的考虑;涣卦则是人群分散。所以人群的聚和散,都会特别谈到宗教的作为。“有庙”是指宗庙,宗庙是祭拜祖先的地方。这时候适宜渡过大河,适合正固,所以要保持这个原则,坚持下去。

《序卦传》说:“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人在喜悦之后,心情就会涣散,所以接着要谈涣卦。喜悦之后心情涣散,是有道理的,一个人在紧张痛苦的时候会提高警觉,一旦高兴就松懈了。君王来到宗庙,可以祭祀祖先,两个中间的位置都是阳爻,表示还有能力,经得起考验。

彖传

《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彖传》说:涣卦,通达。刚强者下来而不困穷,柔顺者在外面取得位置而与上位者同心。君王来到宗庙,是说君王现在处于中位。适宜渡过大河,是说乘着木舟而有所贡献。

涣卦是否卦的九四与六二换位而来。本来是天地否,否是闭塞不通,现在刚从上面下来,两个爻一换位置,又重新出现了生机,不再困穷。柔顺者指六四,三个阴爻只有六四在柔位,其余都没有得位。九二和九五都是阳刚,都在中间的位置,彼此可以相辅相成。九二、六三、六四是互卦震,震为诸侯,可以守宗庙社稷,依此而说“王假有庙”。《系辞·下传》说:“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前面讲的是如何造船,造了船之后让它在水上走。涣卦下坎上巽,坎为水、巽为木,木头在水上就代表行船,可以让交通方便,来往便利,正可说明涣卦的贡献。

象传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象传》说:风吹行在水面上,这就是涣卦。先王由此领悟,要向上帝祭献,并且建立宗庙。

水遇风则离散,冰遇风则融解,涣散一方面使人不会陷于壅滞不通的情境,另一方面又有分崩离析的危险,这叫做利弊互见,需要先王有所作为。所以涣卦有两个意思:一方面是要避免壅滞不通,另一方面又怕涣散流通,就分崩离析了。宗庙祭祀是凝聚民心最根本的办法,使人暂时忘记眼前的成败得失,产生报本反始的感恩之心,这和第四十五卦萃卦是一样的道理。当一个社会开始聚集或是分散时,重大的利弊就出现了,这时如果缺乏宗教信仰,大家只考虑利害关系,就会变得可怕而现实。宗教提醒人们,利益不是一切,一个人只要想到上有祖先、下有子孙,这些与祭祀有关的生命传承,就会有所收敛、更厚道些。

爻辞

初六。用拯马壮,吉。

《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初六。用来拯救的马强壮,吉祥。

《象传》说:初六的吉祥,是因为柔顺。

初六与上面的六四不应,所以只能依靠旁边的九二。本身阴爻属柔,上承九二,表现为顺,在这个特殊状况下,完全顺从,没有任何特定的主张。原本否卦下卦是坤,现在因为九二出现变成坎,初六在下卦坎中,坎是美脊马,当然也很健康强壮,所以有“用拯马壮”的机会。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九二。离散而奔向几案,懊恼消失。

《象传》说:离散而奔向几案,是因为要满足愿望。

“机”是矮桌子,现在写为“几”,茶几之意。九二从否卦的九四而来,否卦的九四原本和初六正应,现在则离开了上面的乾卦,到底下来找初六,变成邻居。九二把初六当作矮桌子来靠,稍事休息,所以说“得愿也”。至于“悔”,一方面九二与九五没有正应,一方面是阳爻居柔位,当然有些懊恼,现在与初六比邻相亲,懊恼可以消失。

六三。涣其躬,无悔。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六三。涣散了自己,没有懊恼。

《象传》说:涣散了自己,是因为心意在外面。

六三心意在上九,彼此正应,阴要从阳,所以它心意在外。否卦六三在下卦坤中,坤为母,可以怀孕,是为有身,身再转而指称自己本身,也就是“躬”。变为涣卦之后,底下坤卦不见了,就是把自己本身给涣散了。六三有上九正应,涣卦各爻只有这一对正应,所以可以“无悔”六三阴爻在刚位,位置不正,本来有悔,但是它与上九正应,在其他四爻皆无应的比较下,懊恼的感觉就消失了。苦乐是相对的,人间没有绝对的快乐,当苦尽甘来时,一点点甘就很满意了。若在甘里面待了很久,也就体会不出什么好滋味了。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六四。涣散了同类,最为吉祥。涣散之后聚为山丘,不是平常所能想到的。

《象传》说:涣散了同类而最为吉祥,是因为展现广大的效果。

很多人的聚合,常常一开始的时候心意相通,志同道合,久了之后,各自有不同的遭遇,慢慢就涣散了,而六四说的是涣散之后再聚合。六四是造成涣卦的重要角色,它与九二交换之后,取得了好位置,是柔得正位。它本来在否卦下坤,一走便把同类化解了,所以说“涣其群”。到涣卦六四之后,与六三、九五形成互卦艮,艮为山,一座山当然是泥土聚在一起的,所以说“涣有丘”,代表先散后聚,重新组合。“光大也”,就是化险为夷,先散后聚,其势更大,这是涣卦最特别的地方。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九五。散发广布,大的政令散发出去,君王安居,没有灾难。

《象传》说:君王安居而没有灾难,是因为处在中正之位。

九五讲君王,君王安居没有灾难,是因为处在中正之位,居中守正,即使下无正应,也是“无咎”。“涣”是离散、散发,“汗”是水势浩大,“涣汗”就是散发到极广的范围。“大号”是大政令,九五在上卦巽中,巽为风,为号令,阳爻为大,所以说大号。涣卦的卦象是风行水上,畅通无阻,古人认为到处都有河流,只要通过风行水上,就可以传到全国各地。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上九。涣散了血灾,离开而远走,没有灾难。

《象传》说:涣散了血灾,是因为远离了祸害。   

上九与六三正应,阴从阳,把下卦坎带了上来,坎为险,称为血卦。本来应该受到牵连,但一方面涣卦要结束了,另一方面涣卦代表散、所以上九可以通过散的力量,设法阻挡六三与它相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