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厂故事——“松风清节”琴
不少粉丝反映时常找不到盛世文玩,
为了让大家能第一时间浏览到盛世美文,
请大家不要客气地置顶吧。
点击上方 “盛世文玩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这样就能每天准时相约啦
夏和顺
北京琉璃厂,又称厂甸。辽代为海王村旧址,元代曾在此设官窑烧制御用琉璃瓦。清代中叶起,每逢科举会试,文人雅士常聚集于此,商贾之家亦开铺设摊,以书铺为最,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等次之,俨然京都文化中心。乾隆年间开馆修订四库全书,益显繁荣;民国以降更是充当文化古城资料室、图书馆和研究所等角色,为繁荣学术文化助益良多。数百年间,有关琉璃厂的故事多不胜数,笔者不揣浅陋,缀拾撰写成篇,以飨读者,并就正于方家。
△俪松居主人王世襄袁荃猷夫妇
王世襄俪松居旧藏“松风清节”琴,现藏吉林省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此琴民国初年曾被大兴冯恕收藏,冯恕之子冯大生携往学琴于名师黄勉之,“松风清节”遂为琴家称道,享誉北京艺坛。
此琴为仲尼式百衲琴,桐木斫成,朱红间栗壳色漆,鹿角灰胎,通身发蛇腹间冰纹断纹,玉轸足。形制圆厚,弧面作弓形,底亦具圆鼓状。池沼作长方形,上方刻欧体楷书“松风清节”四字,池内左右刻楷书“大唐贞观五年雷击良材雷霄监制百衲”16字。
冯恕死后,“松风清节”琴于1948年出现在琉璃厂著名古琴店蕉叶山房。蕉叶山房创始于同治十年(1871),先后由古琴名家张瑞山及其子张莲舫主持。适逢上海名琴家、今虞琴社社长查阜西赴京会友,见此琴爱不忍释,愿以重金易之,后因时局变化未果。北京大学举办漆器展览,由史树青出面向蕉叶山房借得此琴,展陈数月。展览后送俪松居主人试弹,王世襄、袁荃猷夫妇求购心切,而经手人言明只收美金,不能低于400元,俪松居无此款琴被经手人取回。
王世襄被故宫博物院派往美国、加拿大学习博物馆一年,随身携带一纸外国银行存单,款额为340余美元。他对“松风清节”琴念念不忘,在美国将存款取出,冒险寄回给国内的妻子。袁荃猷与经手人多次洽谈,最终以琴价300美元、佣金30美元成交。
俪松居同时藏有“大圣遗音”琴。上世纪60年代初,王世襄夫妇认为“松风清节”虽是千古名琴,但毕竟音响不能与“大圣遗音”相比,因此设法出让。时值张伯驹先生主持吉林省博物馆,经他介绍斡旋,此琴入藏该馆。
1990年,郑珉中撰《谈吉林省博物馆“松风清节”琴》一文载《文物》杂志。他说:“桐材优良,色泽甚古。木之纹理上下相通,是为刻纹后填漆之假百衲,非真正以小木块拼合者。无论断纹漆色,音响效果,均属上品。”但经过谨严而详审的考证,他断定此琴是北宋人造的唐琴赝品。
△张伯驹致王世襄函
王世襄也不以为忤。他说:“‘松风清节’入藏吉林省博物馆是经过张伯驹先生的介绍。在馆方认为该琴确实流传有绪,雷制虽未必可信,但至少也是北宋名琴,且音响松、古、清、脆兼而有之,故入馆后定为一级品。”
出让“松风清节”若干年后,王世襄从发还抄家时运走的旧纸捆中找到了张伯驹当年从吉林省博物馆写给他的信,“已成为有收藏价值的文件了”。信中说:“琴事已经评审委会决定,今日又特提出增为一千正数,然兄仍不免吃亏,只有代馆感谢。”可见此琴是作价1000元转让吉林省博物馆的。
郑珉中得知“松风清节”当年以330美元购得,也笑言王世襄“赔了”,因为“1948年的330美元比1960年的1000元人民币价值要高”。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