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徽州80】瞻淇:村名出自《诗经》,下高速就到的传统古村落

【行走徽州80】瞻淇:村名出自《诗经》,下高速就到的传统古村落

司马狂/文

提笔写瞻淇,总是不敢落笔,何故?此村文化底蕴之深厚,非一两篇文章所能概述。虽然之前看过不少介绍瞻淇的文章,去村子的时候,更是有幸得汪文华老书记亲自陪同,却是越走进村子,越发觉着自己所知有限,不敢轻易下笔。这次是斗胆,写一写这个千年古村落,无他,只为更多人能够知晓歙县还有这么一个了不起的村子,唯此而已。

从徽杭高速歙县金山高速出口出来,右转,往南乡方向,过加油站,行不多远,就有村落汇聚,这里便是瞻淇。这个村名,不同于一般村落以姓氏、地形等为命名的由来。而是典出《诗经·淇奥》,其中有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大概的意思是说,你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的竹林片片相连。诗句虽美,却与瞻淇周遭的景致并不相符,那么又为什么会用到这两个字做村名呢?其实,那是因为瞻淇,本名为章岐,这是以姓氏命名的传统村落名称。大家看村名就知道,这里本是章姓聚居而居,后因为汪姓历经多朝繁衍,渐渐势大,所以取诗经中的瞻淇二字,替代了章岐,音还是其本音,但意境截然不同。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知道是否是二简字的缘故,也被写做“占淇”,村里的门牌号上,至今留有这两个字。

唐代新安郡有太守名为章璇(也做章璿),“营室城南二十里,世居”,这是瞻淇章姓的由来,这也证明了,瞻淇是个千年以上的传统古村落。唐朝大历年间章氏有姊妹二人,虎口救母,感天动地,于是所在之乡(古代的乡都图,不是现代的乡的概念,大很多),改为孝女乡。村子的名字似乎也被改为孝女,里(古代行政区划)亦为孝女。但这段历史过于久远,恐也有偏颇。然则,如今的瞻淇村隔壁,还保留有孝女村,这个小的自然村的名字。

我所见到的资料中,可以显见的是一直到北宋瞻淇的章姓还是人才辈出的,章元崇、章如愚也都是在《歙县志》有明确记载的人物。而汪姓则是南宋理宗年间才定居瞻淇,彼时瞻淇,章、江、罗、郑、汪诸姓共存。后来,随着汪家人丁兴旺,逐渐成为瞻淇最大的姓氏,这才有了后来的改村名一事。记得之前在史料中,还曾看到,自明清以降,汪章二姓还时常争讼于公堂之上,为的就是两姓的尊卑关系,以及土地之所有。只是那些资料,只言片语的,未能完整讲故事讲完,有些遗憾。

目前的瞻淇,还完整保留有明清传统历史古建筑100多栋,这个数量在整个徽州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但若是,你只是从那条县道匆匆而过,定然是发现不了,藏在村子里面的这些个古建筑的。光滑的青石板,隔开两边的房舍,形成狭小而逼仄的空间,鞋跟踩在石板上,发出的声响,平日里全无感觉,但在这里却异常的响,瞬间打破那种历史沉淀留下来的静谧。仿佛,我们就是误闯进桃花源的武陵打鱼人,这里的时间,似乎被施了魔法,一直定格在明清时候。一口古井,很是突兀的横亘在街道的最中央,任你是何等高贵身份的人,都得绕着它走。也不知道,究竟是先有井,后有房舍,还是房舍建在前呢?

古时候,人们自徽州古城出来,一路往临安昌化而去,必然会经过瞻淇。村子里的那条宽大的石板路,虽然旧的青石板被新型石板所替代,但依旧能够想象出来,当年多少骡马驮着货物,随着一代代的徽商,离乡背井前往杭州创事业。连着几栋下铺上宅的建筑物,在当年,定然也是门庭若市的。隔壁的天心堂,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最有趣的是,堂前的正中央留有四块青砖,村人谓之“乾坤印”。昔日,村内汪姓族人娶妻,都要把花轿先抬入天心堂,在乾坤印上放一放,而后才会回家去拜堂。这里面有何寓意,我倒是没有打听出来,但乾坤二字在此,讨个彩头是必然的了。堂号之匾额,更是不得了,据说是明朝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亲手所书。

祠堂里,放着几只鱼灯,那是瞻淇流传甚久的民俗活动,我曾在某年的春节见到瞻淇人在村子里舞灯。角落里还有一块石碑,上面清晰写着“瞻淇”二字,时间是康熙丙午年,只是落款者的名字,时间一长,我给遗忘了,但确实是汪家先人。夕阳的余晖,越过高耸的马头墙,投入祠堂最前一进,那里早被改成苏式建筑的风格。光影落在木头阁间下晾着的鲜肉上,肉也熠熠发光,让人垂涎不止。

瞻淇的汪姓,自南宋以来,历代皆有名宦,足见瞻淇文风之昌盛,只可惜,如今在瞻淇村内,再也见不到以梅山书院为代表的那些个读书的地方。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汪氏子弟,尤其讲究气节,明末总兵官汪翥与侄子汪国伟,在辽东抗击后金,城破被俘,宁死不屈,坚决不投降。后由汪翥年仅12岁的儿子汪国侨迎回叔侄二人的遗骸,归葬故里。世人谓之,父忠子孝,于是将里之名改为忠孝。作为一个局外人,在这段历史中,我不仅看到汪氏族人的精气神,更看到汪家一直试图盖过章家遗留的痕迹。还有很多汪氏先祖,弃儒从贾,他们多从事茶叶、盐业等徽商最为常见的营生。其中,上海的汪怡记,在当时也是赫赫有名的,分号还开到了武汉。康熙61年,歙县大饥荒,在浙江经商的汪燧,拿出500石粮食救济族人。

家族的优良文化传承,在“资政第”体现的特别明显。汪莱是个了不起的数学家,生子汪光恒(字小衡),存有《小衡箕说》四卷。得孙汪廷栋,亦钻研数学、舆地学。后署甘肃河州知州,在任上,治理了黄河和湟水。时任闽浙总督杨昌濬特地为汪廷栋写了“泽洽河湟”之匾,以示对汪的尊重和表彰。因为汪廷栋治水有功,其祖父皆被追赠了资政大夫,所以这个宅子被叫做“资政第”。而其后人,更是慷慨地将“泽洽河湟”匾捐给了歙县博物馆。顺带说一句,汪廷栋年老致仕,返回歙县老家后,还亲身走遍歙县,绘制了歙县第一幅《歙县舆图》。

匆匆忙忙地从这个宅子进,又从那个宅子出,穿行在瞻淇,一直感慨着村落之大,民居之好,那真的是用言语没有办法表达出来一种由衷的赞叹。便是这般草草走上一圈,所耗费的时间已然是好几个小时,若是想挨家挨户的逐一仔细了解,恐非一两日之功。且留此文,仅仅表达我来过瞻淇,谈不上真正的深入了解。一如村口那几株华盖如云的大樟树一般,那是蕴藏着多少岁月更迭的故事在其中啊!

(0)

相关推荐

  • 徽州的春(上)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徽州,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尤其是春天,雕梁画栋的老宅被青山绿树环绕,素雅淡然. 徽州的一天,是由水墨画般的晨雾拉开序幕的. "烟雨江南& ...

  • 雪景|徽州冬游图鉴

    2020年马上就要过去了,黄山和古徽州次第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今年是如此的悲欣交集,期待这茫茫大雪掩盖一切荒诞美丑,喜怒哀乐.     来吧,来饱经风霜的大徽州,斗转星移之间时光荏苒,再回首已是一年 ...

  • 悬空村~中国十大古村落之一。

    悬空村,原名王化沟村.位于山西省.宁武县.涔山乡境内,整个村庄座落在海拔2300多米的悬崖绝壁上.从谷底仰望.好似空中楼阁,整个村庄置空在距地面百余米的半山悬崖之上,背倚峭壁.面朝峡谷,形成一个与周围 ...

  • 歙县“大美”宋村,古徽州十景之一,现在去没有门票

    宋村以"皖南葡萄沟"之称,被人们熟知,闻名徽州大地. 是宋村的葡萄太过甜美了,还是宋村太低调了.宋村的"大美"竟然像尘封了一样. 宋村的"大美&quo ...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二批) 安徽省—-— 歙县许村许村村

    题记: 许村村位于歙县西北二十公里处,黄山箬岭关南麓,富资水上游,离歙县高铁北站15分钟的车程.是歙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许村源于东汉,古称富资里.南朝梁时,新安太守任昉看中当地风水,辞官归隐于此, ...

  • 深山里的白族村寨, 村名千年从未更改, 云南保存最好的古村落

    最早听说这个小古镇是在路上遇到的一个背包客朋友那里听到的,他说诺邓的原始和淳朴比大理古镇要好的多多,于是这个名字就有了印象.诺邓古镇是一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白族村寨,一千年来,村名从未更改,位于云南大理 ...

  • 【行走徽州】歙北富堨:因水利工程而得名和兴旺的古村落

    [行走徽州]歙北富堨:因水利工程而得名和兴旺的古村落 司马狂/文 说起富堨,首先得说说这个堨字到底怎么读.要说堨字怎么读,先得搞明白富堨村名的由来,读音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富堨,又名富溪,志书称为&q ...

  • 歙县瞻淇村,有名却不红,但不会被淹没,它太过优秀了

    但凡,到过或准备前往歙县旅游的朋友,都听说过歙县北岸镇瞻淇村吧,它"枕山.环水.面屏"极品的风水地理和山川秀丽的地貌如同孪生的姐妹一样双珠合璧,村里上百幢的古建筑群更是名声远扬. ...

  • 【行走徽州】郑村:歙西望族聚居的传统古村落

    [行走徽州]郑村:歙西望族聚居的传统古村落 司马狂/文 今天我们要说的郑村并非是郑村镇,而是郑村村本身.郑村地处歙县西乡,距离县城很近,如今有公交车直达,似乎已经同城区融为一体,鄙人所购置的新房,亦在 ...

  • 【行走徽州】殷家村:大明尚书殷正茂的故里

    [行走徽州]殷家村:大明尚书殷正茂的故里 司马狂/文 从歙县金三角转盘处往绩溪方向,走不了几分钟,就能在路边上,看到一座气势很恢恢宏的牌坊.之前去的时候,匆匆而过,也未曾留意牌坊主人是何许人也,后来特 ...

  • 【行走徽州77】蕃村:也叫宁丰大社,有歙县外销茶叶八大名家之一

    [行走徽州77]蕃村:也叫宁丰大社,有歙县外销茶叶八大名家之一 司马狂/文 其实知晓蕃村是好几年的事情,那时候就听闻"三点鲍"的传说.去年的时候,歙县新增一批国保单位,蕃村的名字赫 ...

  • 【行走徽州89】丰村:民国时候的中共歙县城东区委所在地

    [行走徽州89]丰村:民国时候的中共歙县城东区委所在地 司马狂/文 初闻丰村之名,源自抖音上的一位丰姓粉丝.她询问我,歙县丰姓之由来.坦白说,这个问题我还真的不知道.她又告诉我说,他们丰姓都是源自歙县 ...

  • 【行走徽州92】环村皆山的歙县里东乡竦坑村

    [行走徽州92]环村皆山的歙县里东乡竦坑村 司马狂/文 初闻竦坑之名,是在<徽州五千村>一书中,见到有记载:竦坑村中江姓势大,其余诸姓皆不敌,纷纷外迁.却有卜姓一脉,一直坚守在竦坑.最后竟 ...

  • 【行走徽州94】朱村:因水运而兴盛的老街,如今已繁华不再

    [行走徽州94]朱村:因水运而兴盛的老街,如今已繁华不再 司马狂/文 徽杭高速在黄山市境内服务区很少,其中朱村就有一个服务区,这足以引起我对这个村子的兴趣.几年前前往义成,只知朱村就在附近,未曾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