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针札记:用针浅谈
黄帝内针的用针方法比较简便,拇指、食指、中指不轻不重拿住针,一般与肌肤呈45度角刺入即可。也可以平刺或直刺,根据所刺部位的情况而定。
需要注意的是,破皮时速度要快,刺入后推进要缓,遇到障碍或沉重感,可以将针回撤一点,换个方向重新刺入。
针刺的深度,一般刺入针长的四分之三左右,留一点在外面,以免发生断针等意外。
对针的要求,以手为例,手肘、手臂一般用1.5寸针,手腕、手掌一般用1寸针,手指部分用0.5寸针。
进针之后,马上跟患者确认患处前后变化。尤其是一些痛症,大多是应针见效。如果效果达到预期,可以让患者留针45分钟左右。如果效果不明显,或者变化不大,通常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如果辨证正确、规范不错,此时可以把针回撤一下,但是不要完全拔出,换一个方向再行刺入,往往会有转机。
黄帝内针在经刺经、在络刺络,有时症对应的同气点不在针刺点,可以通过这样调针来重新求同气。
有个患者额头痛,阳明经合谷穴进针后,患者症状虽然立即减轻,但是还没有完全消失,微微将针换了一个方向再刺,患者不适症状马上有了变化。
有时候不用变动方向,只是将针轻轻提一下或者往深处推一下,患者也会有相应的反应。
这个也容易理解,针的深浅变化了,阴阳自然也有了变化,同样也会体现在患者症状的变化。
施针以后,如果感觉用针效果与预期还有差距,可采取阴阳倒换办法来强化疗效。
比如某个患者左肩前阳明、太阴处疼痛,在右手腕部阳溪穴和太渊穴用针,但是症状改善还不理想,调针也没有明显变化,就可考虑在右肘的曲池穴、尺泽穴再加两针,这就是上症下取。
前面调针、倒换已经用过,但是患者症状依然改善不大或者不达预期,那就要看是不是导引不够。导引是黄帝内针的重要方法,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
如果导引也没问题,这个时候可选择退回原点,按照法则重新辨证,对经络同气以及三焦同气进行排查,尽可能把每一个可能性考虑周全。
如果发现确实有疏漏,可采取补针方法来解决。这个方法的效果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有的补针以后变化不是很大,有的补针以后很快生效。
讲这些用针方法,似乎全是手上功夫,实则不然,这些并不是按固定套路或者公式生搬硬套,每一步都要用心去体察完成。
学习黄帝内针,每一个人体悟不同、理解不同,最后形成的用针思路和风格也不尽相同。
张三针笔记
三生万物 针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