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胄:画家不能把似是而非的货色美其名曰似与不似之间!

黄胄是一位人物画大家,自然对历代人物画的发展和前人的创作经验特别关注,题跋中对人物画家、画迹的评说也较集中。从以下几则题跋中可以见出黄胄对人物画史的一些基本观点:

“明清以来极少见如《夜宴图》中有血有情之人物画。”“宋人物画已臻成熟期,并能摆脱宗教题材,进一步表现社会生活,题材面扩大。山水画家如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梁楷、苏汉臣等皆是人物画高手,李公麟更为出色。”他评价李唐留传的作品“堪称千古绝唱”,而马远的《秋江渔隐图》是他童年时就熟悉的,“每每拟仿并装裱成轴,悬之中堂”。黄胄十分推崇梁楷,称他的《泼墨仙人》“是现存泼墨粗笔之典范”,“为后人学摹借鉴笔墨技法之神品”。他在80年代曾多次以梁楷笔意作《弥勒》、《达摩》等作品,不过黄胄是艺术个性很强的画家,在临仿他人时,从不会泯没自己。

(宋)梁楷《泼墨仙人》

“人物画宋元以来日渐衰弱,明代虽有仇(英)、唐(寅)、陈老莲等大家,但终不及宋元兴旺,或因文人画兴起,人物画不为社会重视。”对于明代人物画家,他不喜吴伟之“犷野粗俗”,仇英之“虽工致,全无生气”,而赞赏唐寅“为明代全能大家,无论山水、花鸟、人物皆为一代宗师”,却不能不惋惜其人物画虽“为明代首席,但其刻画人物无多少变化,很多相似者”。

同样是各画科兼擅的陈洪绶,更为黄胄所推重:“陈洪绶乃明末大家,无论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皆精能,独具一格。”“陈洪绶画派清代几乎二百年无人问津,直至二任(渭长、阜长)少有起色,任伯年又承继二任衣钵,上窺老莲,方大放异彩。”

(明)陈洪绶 严湛《麻姑献寿图》炎黄艺术馆藏

黄胄总结人物画历史的发展,积极肯定当代中国人物画的成就:“应该说:今天的人物画有所发展,无论题材、技法均有发展,健康朴实善良的劳动者、普通人以被歌颂的正面人物出现,比深闺幽怨及山林隐士另是一番境界。”

他的论断是符合美术史实际情况的。他从前人的成就和自己的实践中得出这样的认识:一位好的人物画家应当兼擅山水、花鸟、走兽,并加强文学素养,“人物画家不谙山水、花卉,意境、情感便难得衬托、烘染,只能是半个人物画家。”因之,他推重画史上那些全能的、且富于独创精神的画家,并特別敬重近代画家任伯年。1980年,黄胄在杭州西泠印社获观并对临了任伯年的《寻梅图》,激动地题 道: “深感任公才气功力惊人,吾应师之。 ”他评价任伯年不仅“晚清画家无人可 比”,而且“明清以来造型能力无人过之”,“为三千年来之高峰,一览群山,奇峰突然。 ”他推重任伯年超群的写实技巧,如“行云流水,自然生动”的画风,而最重要的是能自辟道路的首创精神。 “必要写生观察,走自己的路”,这就是黄胄研究任伯年艺术的主要心得体会。

(清) 任伯年《补裘图》炎黄艺术馆藏

1991年12月炎黄艺术馆举办“任伯年画展”期间,邀请海内外专家参加“任伯年学术研讨会”

当代对任伯年的艺术毁誉不一。徐悲鸿对任伯年评价极高,赞他“予吾人以新生命,工力湛深,遗世独立”(《惑》),“吾定之为仇十洲以后中国画家第一人”(《任伯年评传》)。也有不少人持批评态度,黄胄对此表示反对:“正统画家对伯年颇多非议,评头品足,不外飘、薄、海、未能免俗等,其实伯年才华功力纵横数百年。四王、吴、恽只是泥古不化,而伯年虽有不足处,却能开拓发展之路。”“老派画家评伯年甜俗,应是井底之见也。”

在清末绘画商品化的生存环境中,任伯年留下的大量作品中也有些信笔草率之作,但不能因此而抹煞其在绘画史上的巨大成就;将传统绘画接近于世俗生活和现代审美趣尚的努力,斥之为“甜俗”,确乎是“井底之见”。

黄胄《临陈洪绶燮龙补衮》1981

黄胄《伯年笔意》

黄胄在充分肯定陈洪绶、任伯年艺术成就的同时,也指出他们的人物画作品缺乏个性刻画的缺憾:“三百年来仕女画家每况愈下,自陈洪绶至任伯年只有新罗(华嵒)一人而已,即三位大师所作人物面目亦很少变化,此外更不待言。”

黄胄提醒:“人物画家应注意根据:一是生活依据,一是笔墨依据。”应力求达到形神兼备,而不可杜撰臆造;不能把似是而非的货色美其名曰似与不似之间,那只是笔墨游戏,“画家不可”!

黄胄《仿古人物》

黄胄 《仕女》1984

对于中国人物画长期未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因,他认为是由于不研究人体,因而造成明显的局限。“人物画家不认真在人体下功夫不行,吃亏自己明白。”90年代,黄胄在工作繁忙、身体状况很不好的情况下,还曾作为日课进行毛笔人体写生训练,想努力补上早年没有机会在人体素描方面下功夫的缺陷。

与人物画相关的民族服装问题,在画家中还很少有人像黄胄那样给予极大的关注并提到应有的认识高度:“服装代表一个民族文化、生活和独特的风格。”“汉族是中华民族的大族,文化悠久,为世界文明作过重大贡献,但自清代以后失去了民族服装。日本、朝鲜及许多少数民族皆有自己的传统服装,而汉族服装看来无法恢复,应是民族的不幸,使我们黯然无光。”“保持了民族服装的民族只有少数民族。”“民族服装对其民族画家太重要了,社会上指责中国画家爱画少数民族,最大的原因是我们失去了民族服装。”他还提醒说:“傣族妇女装饰颇有古装仕女味……画仕女者应认真写照才是。”

黄胄《傣族姑娘》1987

少数民族生活题材在黄胄作品中占着绝大的比重,他不是出于猎奇,而是真心挚爱和敬重他们。他在对少数民族生活(包括“代表一个民族文化、生活和独特的风格”的服装、起居环境)的描写中,丰富、发展了中国人物画的表现技法。

本文节选自李松先生1997年为《黄胄谈艺术》一书所撰写的前言《认识黄胄 研究黄胄 》。

(0)

相关推荐

  • 陈洪绶是明代著名的人物画家,他在人物画中...

    陈洪绶是明代著名的人物画家,他在人物画中对女性形象有着独特的关注视点,在造型方面追求高古奇骇的古拙之美,在色墨运用上崇尚淡彩的雅丽之美.

  • 黄胄向历代画家学习的体会(六)

    黄胄是一位异常勤奋的艺术家,他几乎把毕生的精力全部倾注于绘画创作和艺术事业上,没有来得及在绘画理论方面作缜密.系统.深入的思考和论述.但是,他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在速写或创作过程中,把一些随时闪现的 ...

  • 明朝书画家陈洪绶《仕女轴》

    明朝著名书画家陈洪绶生于1599年,故于1652年.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浙江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陈家村(今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他不仅是明代著名书画家,他还是诗人,更是 ...

  • 5000年人物画:500幅大观

    5000年人物画:500幅大观

  • 清朝晚期海派大画家任薰二十七幅精品佳作绘画赏析

    听月工作室2021-05-23 06:24:55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 ...

  • 十分钟看懂中国绘画史

    中国的绘画发展至今,几千年的历史,从中我们会不难地看出其绘画作品在每个不同时期无不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密切的关联.我们知道,每一项艺术都有它的发展过程,特别在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这一点 ...

  • 画家何云贵:你和钻石之间,只差一顿打磨

    画家何云贵:你和钻石之间,只差一顿打磨 图/何云贵    文/蓝鹰 "我这个画简直都拿不出手!"他小心的展开自己的画卷,带着诚恳而又怯怯的语气说:"你帮我看看." ...

  • 画家仙慕:探索装饰与艺术之间的平衡

    传承壁画艺术 铸就仙慕品质 武陵人家 7D浮雕壁画 仙慕原创作品 媚俗 是画者的流行病 有时评论一幅画常听人说到"灵气",或是"有无思想"来看待作品,而很多画者 ...

  • 黄胄和李可染谁先完成了中国画改造?黄胄为何能超过学院派画家

    黄胄和李可染谁先完成了中国画改造?黄胄为何能超过学院派画家

  • 范曾:黄胄有一个硬本事,除了我和他之外,其他画家都学不会

    大师黄胄的绘画笔墨自然,尤其是在中国传统的笔墨绘画上面无人可比.后人多数都有模仿他的绘画,但就是画不出他笔下那一种自然的真情流露. 当然除了大师对于绘画真情实感的流露之外,其实黄胄的作品之中也有一些关 ...

  • 国画家黄胄(1925—1997)写意人物画家

    黄胄(1925-1997),中国画艺术大师,社会活动家,收藏家.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艺术馆--炎黄艺术馆缔造者: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筹建者:黄胄美术基金会设立者.生于河北蠡县,后迁居西安.独创性 ...

  • 黄胄向历代画家学习的体会(一)

    黄胄是一位异常勤奋的艺术家,他几乎把毕生的精力全部倾注于绘画创作和艺术事业上,没有来得及在绘画理论方面作缜密.系统.深入的思考和论述.但是,他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在速写或创作过程中,把一些随时闪现的 ...

  • 黄胄向历代画家学习的体会(二)

    黄胄是一位异常勤奋的艺术家,他几乎把毕生的精力全部倾注于绘画创作和艺术事业上,没有来得及在绘画理论方面作缜密.系统.深入的思考和论述.但是,他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在速写或创作过程中,把一些随时闪现的 ...

  • 黄胄向历代画家学习的体会(三)

    黄胄是一位异常勤奋的艺术家,他几乎把毕生的精力全部倾注于绘画创作和艺术事业上,没有来得及在绘画理论方面作缜密.系统.深入的思考和论述.但是,他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在速写或创作过程中,把一些随时闪现的 ...

  • 黄胄向历代画家学习的体会(四)

    黄胄是一位异常勤奋的艺术家,他几乎把毕生的精力全部倾注于绘画创作和艺术事业上,没有来得及在绘画理论方面作缜密.系统.深入的思考和论述.但是,他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在速写或创作过程中,把一些随时闪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