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你不能回家!
许之想姥姥,一直嚷嚷着从幼儿园请了假,买了机票回太原,恨不得马上出发。
“我们回山西过年吧!”兴许是听到我和爸爸讨论过年的事情,小家伙脱口而出。
在他四岁的小脑袋瓜里,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过年。只是,他想回山西了。
我也想,和他一样。
想他的姥姥,姥爷,小姨,弟弟妹妹,还有一条叫做“汪汪”的土狗。
中午和远在宁波的同学聊天,很自然的提到去哪里过年的事情。她也是打算回山西陪父母的,和我一样。
“那大年初一当天,你去谁家?” 我问。
“没想好,不知道是小姨家还是舅舅家。你呢?”
“妹妹家!”
除了我们,或许没人理解这番对话的来龙去脉。明明回家过年了,为什么要呆在别人家?
“因为你们是嫁出去的姑娘,从嫁人的那天起,就永远失去了陪父母守岁,过年的权利!”
自打懂事起,父辈都这么和我们讲,一代又一代。
小的时候,我也问过其中的缘由,奶奶回答:“嫁出去的姑娘回家过年,会给家里的兄弟带来灾难!”紧接着,说了一些有板有眼的故事,听上去一点都不假。
所以,30多年来,从来没见过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过年,我自然也没有。
老妈听说我和儿子要回家过年,甚是高兴,说:“没事的,现在谁还讲究!就在咱家过年好了!”
同学的妈也这么回,和我妈的口气,甚至连内容都如出一辙。
“都这年代了,谁还讲究这个!”我好像有那么一刹那被老妈说动心了,执意想在自己家守岁过年。
“终究,我还是不想给父母添堵!”
“我也是!所以,如果回去了就在妹妹家待着吧!”
除夕,只能在妹妹家待着,妹妹和老公回婆婆家过年。家里就只有我和儿子,没有烟花,没有年夜饭,就算大年初一也只有我们两个。
然后,回家的念头就没有了
结婚几年,就几年没回家过年了。每年一到这个时候,总有那么几天蠢蠢欲动。
“今年我要回自己家过年!”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每次都信誓旦旦的下了决心,到年关的时候就乖乖地回婆婆家过年去了。
如出一辙的戏码和场景,连续演了七次,老许不厌,我也倦了。
可惜,我还是不能回家过年。
以后也不能。
那年怀孕的时候,正好赶上春节。不能回山西,也没有回浙江。
公公,婆婆,老许的奶奶,拖着行李,扛着年货,浩浩荡荡的来到北京和我们一起过年。
满桌子他们熟悉的年夜饭,他们悉知的各种祭拜礼数,只有他们听得懂得吴侬软语,他们一家人好生热闹。
年夜饭结束后,和老妈视频聊天。她很忙,没空搭理我,忙着准备明天一大早的菜和饺子。她絮絮叨叨的,都是我小时候最爱的,却很多年没有吃到的东西。因为,只有过年才会做。
那是第一次,强烈的希望肚子里的孩子是个儿子。
这样,他就可以理所当然的回家过年,吃我做的饭,和我一起磕着瓜子唠嗑。
“不回婆婆家过年”,就像一种拧巴的情绪。每当临近春节,就越发的强烈。
不是婆婆不够好,也不是年夜饭不丰盛。
只是,乡下的冬天太冷了。屋里湿气太重,脑门疼。
婆婆肯定听懂了我的顾忌和理由。
所以,还是一家三口待在苏州过年吧。
这样的话,看不到你妈,我就没那么想我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