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被废后犯错被关押绝望自尽,是母亲栗姬的无脑还是景帝绝情?
刘荣 的悲剧一方面是父皇汉景帝的无情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其生母 栗姬 无脑的操作。史书上的刘荣找不到犯过什么错,一个兢兢业业,恪守本分的皇太子说废就废,何其凄惨。他的被废与他自己根本没有关系,只是躺着中枪。被废之后贬为临江王依旧恪守本分,就因为侵犯太庙就直接被中尉府关押,想找父亲诉冤又见不到人,最后在绝望和无助的情况下,用自尽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刘荣做太子时候的太傅 窦婴 就偷偷给他送过子笔,让他写信给窦太后或者 汉景帝 申冤,可能是刘荣觉得自己写信也没有希望,又或者书信根本送不出去,所以绝望之下只能用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因此刘荣也成为汉朝第一个被废的皇太子。
刘荣能做皇太子,首先是因为汉景帝的嫡妻 薄皇后 无出无宠,薄皇后是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的族人,应该是薄太后做的主,薄太后在世的时候,汉景帝看在祖母的面子上尊重皇后,薄太后一去世,汉景帝就不搭理皇后了,没多久就以皇后无出的借口将其废黜。薄太后也是命苦,这是政治婚姻的悲剧。
刘荣生母栗姬得宠于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汉景帝对她的感情还是很不错的,从栗姬为他生了三个皇子就可以看出来,栗姬为汉景帝生下三子:刘荣、 刘德 、刘阏于。这三个儿子不仅是栗姬所生,而且还是三位最年长的皇子,可以看出来当年汉景帝对栗姬的宠爱程度。
薄皇后无出无宠,等于是没有嫡子,古代都是按照有滴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那么立皇太子就轮到皇长子了。皇长子刘荣的生母得宠又是长子,皇太子的位置非他莫属。刘荣也算合格的储君,做太子的时候兢兢业业准守本分,丝毫没有逾越。但是好景不长,做太子三年时间就 祸从天降 ,突然一道诏令将太子位其废黜,贬为临江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刘荣的母亲栗姬是齐人,书上没有记载家世背景,应该家族势力很普通。奇怪的是也没有记载其封号,像 王娡 在做皇后之前的嫔妃封号是“美人”,栗姬既不是夫人也不是美人,作为皇太子的母亲连个封号都没有。但她又是十分善妒的人,对其大姑子馆陶公主横竖看不起,因为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为了跟皇帝弟弟套近乎,经常给汉景帝送美人,这样一来栗姬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时间一长栗姬就恨上馆陶公主了。
皇帝作为天子,后宫嫔妃想要多少就多少,作为嫔妃的栗姬应该懂得这个道理的。这还不算,馆陶公主还主动向她示好,因为刘荣是储君就是将来的九五之尊,馆陶公主又有一个十分宠爱的女儿陈阿娇,就是后来“金屋藏娇”的女主。馆陶公主想让自己的宝贝女儿将来母仪天下,就主动找到栗姬来个政治联姻,本来这栗姬母子来说百利无一害,求都求不来的好事。因为这个馆陶公主可不是一般的公主,她是汉景帝的胞姐窦太后的掌上明珠,从小被窦太后宠爱,又跟汉景帝姐弟情深,有着相当大的话语权。要是她在皇帝面前说句话比什么都好用,可惜栗姬却拒绝了这门政治联姻。只要稍微变通一下,哪怕是表面尊重一下馆陶公主不仅皇后位置是她的,儿子刘荣的皇太子也是坚如磐石。
馆陶公主是什么人,什么时候受过这种委屈,因此恨上栗姬了。马上找到汉景帝的另外一位宠妃王娡王美人,这王娡躺家里就有人送喜来了,于是满口答应。馆陶公主于是对王娡越来越亲近,时常跟王娡抱怨栗姬不好,还说将来皇太子的位置还指不定是谁呢,王娡听到这话心里乐开了花,对馆陶公主更好了。
刘荣生于公元前171,汉景帝四年(前153年)四月,被册立为皇太子。本来刘荣勤勤恳恳的遵守着皇太子的本分,才不到三年时间祸从天降,汉景帝七年(前150年)正月被突然废掉太子位。主要是因为母亲失宠,“子以母贵”,“母以子贵”,母亲失宠连累儿子。栗姬的失宠除了自己无脑之外,馆陶公主和王娡是最大的推手。
有一次汉景帝病的不轻,就问前来探望的栗姬,语重心长的对她说: “百岁後,善视之。” 其实这是汉景帝的试探,百年之后将自己的后宫嫔妃和子女交给她,让她善待他们,也有托孤的意思,这也是景帝给她最后的机会,但是栗姬没有把握住。“ 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也。” 栗姬听了之后不肯答应还出言不逊,等汉景帝身体好了以后对她已经产生嫌隙,只是隐忍不发。
而另一边馆陶公主也没闲着,使劲的跟弟弟说栗姬的各种不好,时间一长汉景帝对栗姬越来没感情了。王娡又在汉景帝耳边吹枕边风,说当年猛将太阳砖尽自己肚子里,没多久就坏了 刘彻 ,这是吉兆,古人迷信,汉景帝当然更高兴,觉得这个孩子将来大富大贵。而刘彻出生后又聪明伶俐,深得汉景帝的宠爱,我想多半应该是汉景帝出于对幼子的疼爱,毕竟那么小能知道的东西不多。
就在汉景帝的试探和馆陶公主的打击下,事情对栗姬母子非常不利的情况下,王娡又趁机下手,唆使官吏上书立太子生母为皇后。这是一把软刀子杀人不见血,结果惹的汉景帝大怒,把上书的官吏给斩了,这个官吏也是死的冤,不明不白的做了别人的棋子,意思就是栗姬竟然勾结朝臣。从此再不理栗姬了,将其软禁,直接把刘荣给废了,贬为临江王。估计栗姬到此时才明白什么叫“宫门深是海”,什么叫帝王无情,不过为时已晚。她想见汉景帝一面,向他倾诉,但是汉景帝不肯见她,最后也因为儿子被废,自己失宠整日悔恨交加,没多久就郁郁而终。栗姬葬在景帝阳陵以北,是阳陵北两座陪葬墓的其中之一。
栗姬失宠也代表着刘荣被废是迟早的事情,刘荣被废后贬为临江王是因为其弟临江哀王刘阏于死后没有后人,所以让刘荣接替弟弟依然为临江王,他就国后依然本分。做临江王两年后,人生的不幸再次降临到刘荣头上,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刘荣给自己建宫殿而侵占太庙的土地被人告发。汉景帝征刘荣回京问罪,上车的时候车轴突然断裂,因为刘荣是个好王爷,封国的父老乡亲们都来给他送行。当看到车轴断裂后拉着刘荣不让他去,劝他说这是不祥之兆,刘荣安稳父老说没事,父皇召见不会有事,马上就回来。父老乡亲们眼看劝不住刘荣,都跪地给他送行大声哭泣说: “吾王不反矣!” 意思就是凶多吉少。
刘荣带到长安后不仅没有见到父皇,反而被带到中尉府对簿公堂,中尉府的老大是酷吏郅都,他是汉景帝的宠臣,向来冷酷无情,铁面无私,王公大臣都怕他三分。刘荣落到他手上估计已经感觉到危险了。郅都再三逼问刘荣,刘荣不承认自己犯罪,只是想见父皇当面说清楚,郅都不肯。当年刘荣太子傅窦婴去看望他,还偷偷给他笔墨要他写信申冤,估计是信送不出去,最后绝望之下自尽。谥号为临江闵王,享年二十二周岁,葬于蓝田。
按常理说郅都再铁面无私也不敢擅自逼死皇子,而且还是前太子。肯定是汉景帝要他这么做的,为了给刘彻也就是汉武大帝铺路,只能狠心杀死骨肉,以绝后患。当时刘荣被废的时候有没有人替他说情呢?肯定是有的,皇太子是国家根本,废太子是动摇国本,国家重臣肯定要说话的。当时的丞相是 周亚夫 ,以他的豪爽性格肯定会劝汉景帝的,窦婴做过刘荣的太子太傅,他连老太太窦太后都敢怼的人不可能不说话的。但都无济于事,汉景帝怎么可能会听。
从历史记载来看刘荣从来没有得到汉景帝的宠爱,可能是他的性格问题,刘荣应该从小就性格懦弱,汉景帝向来不喜欢他,只是因为是长子从被立为太子的。老太太应该是喜欢这个长孙的,从老太太知道刘荣被郅都逼死后大发雷霆,把汉景帝一顿骂,还逼着汉景帝马上杀死郅都,汉景帝既不能违背老太太的意思,又舍不得杀了郅都,就弄了一个偷梁换柱的把戏,把郅都送到边疆去抵抗匈奴。
这个郅都也是个人才,打的匈奴闻风丧胆,匈奴人怕他怕的不得了,又恨他,还拿他没办法。匈奴人对郅都害怕到什么程度呢?他们把郅都的画像贴到练习靶上,大家拿着弓箭射他画像,匈奴人拿起弓箭看到他画像就全身发抖,没有人射的准,可想而知郅都在匈奴人心里的震慑力有多恐怖。后来匈奴人打探到老太太想杀郅都,就让间谍想办法把郅都还活着的消息送到老太太那里去,结果老太太把汉景帝叫来又是一顿骂。汉景帝向老太太替郅都求情,说郅都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对匈奴人很有震慑力,留着他打匈奴有好处。老太太发怒了,郅都不该死,难道我孙子临江王就该死吗?汉景帝知道说什么都没用了,郅都也知道汉景帝保不住他了,只能自尽。
刘荣的人品应该是非常不错的,从两个地方可以看出来,首先史书没有任何记载他犯错的地方,还有就是从临江父老乡亲们哭泣着不让他去长安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位贤王。在临江王任上深得民心,大家都同情他的遭遇,是位亲民的好王爷。据说死后下葬的时候 有燕数万衔土置于冢上,百姓皆怜惜临江闵王。 也可能正因为性格问题,汉景帝才不喜欢这个唯唯诺诺,性格胆小懦弱的大儿子。
从栗姬失宠到刘荣被废,汉景帝以雷霆手段,快刀斩乱麻的处理速度来看,貌似有很多地方说不通。栗姬和汉景帝二十年的夫妻感情,直到失宠前汉景帝还是对他有感情的,就因为几句抱怨的话就被废。栗姬好歹也在皇宫生存了二十年,难道一点不知道宫廷的险恶吗?她难道不知道馆陶公主的身份地位和说话的分量吗?要真是这样汉景帝也不会宠她二十年。
书上也只记载了馆陶公主和她不对付,老太太对她什么态度没有记载。栗姬做的这些事情完全不符合情理,以前怎么没跟馆陶公主发生矛盾,怎么自己儿子刚被立为太子问题就来了,难道是骄傲了吗?她儿子都立为皇太子了,自己连个名分都没有,怎么可能不明白原因。这些种种不合理的地方,很可能跟汉景帝有关,只有汉景帝给她什么承诺了,她才那么有底气,跟馆陶公主叫板,只是她自己也没有想到会是这种结局。
刘荣死后第二年周亚夫也辞去了丞相职位,几年之后,前144年梁王刘武也病死了,汉景帝彻底掌控一切权利,把一切心血放在太子刘彻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