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胃罗望子
有一种调味料, 在我国香港地区非常低调,却很实用,它就是罗望子。名字似乎有点陌生,其实常常在身边默默无闻,甘当配角,为各式美味佳肴增味、添色。
罗望子是盛产于北非、中东、东南亚及我国云南的一种高大乔木植物的果实。果实的外形像弯曲的豆荚,外皮呈浅棕色,皮薄而脆;果肉柔软黏稠,酸甜多汁。
罗望子有酸、甜之分,分别称为“酸角”和“甜角”。味道微甜的甜角常常被当作水果食用,而味道偏酸的酸角,又称“酸子”或“酸豆”,适合做烹饪食材。
新近香港就有家越南餐厅,一口气推出多种以罗望子为食材的菜式,逗引众人前去赏味。
越式笋壳鱼球 笋壳鱼起肉后,炸成球状,再加入酸子汁炒熟。此时,笋壳鱼球外表酥脆,而内里鱼肉嫩滑,又经酸子汁调味,呈现酸甜味,男女老少都很喜欢。
蟹盖锅巴 在拆空的蟹壳内,填满以酸子汁拌和的蟹肉,经焗烤后,在表面撒上一些黑松露碎,香气四溢;配以脆口锅巴,蘸着蟹肉吃,别有一番风味。
铁板香烤酸子汁鱿鱼 原条新鲜鱿鱼烤过后,切成一段段的鱿鱼圈,以滚烫的铁板上桌,保持热度。用以调味的酸子汁,混合了泰国“是拉差”辣酱、香菜、生蒜及干葱等煮成,特别开胃。酸中带微辣,使鱿鱼圈更鲜美。
这几道菜各有特色,但共同点是都用了自家调配的酸子汁。酸子汁成了这些美味菜式的灵魂所在。甜甜酸酸,酸酸甜甜,甜中带酸,酸中带甜,其背后竟都是罗望子在悄悄起着作用。
菜式需要 用法不同
罗望子果肉一般可以加工成浓缩的酱、砖或者切片、磨粉。经过干燥浓缩,酸度更强烈、更浓郁,在使用之前,需要浸泡在热水中稀释,再去籽除渣后才可以用于烹饪。不过,也有不少店家直接选用罗望子果肉,或是果肉直接入菜,或是以高汤制成汁再入菜,也有制成酱再入菜。用法各有不同,皆因菜式需要。
泰式罗望子虾 用的是酱,为的是调形。此菜的要点是:把香料糊用小火炒香,然后将鸡汤、罗望子酱、鱼露、棕榈糖下锅,煮至酱汁开始出现稠度,将已炸过的虾连同辣椒丁回锅翻炒,熟了即可装盘;撒上炸好的油葱酥及香菜,色香味形俱佳。
香炒酸子蟹 用的是汁,为的是融入。先将蓝蟹洗净、沥干、斩件,用大火油炸至微黄,沥干油备用;将酸子用高汤化成酸子汁,备用;起油锅爆香蒜蓉,加入葱段和辣椒片爆炒;加入酸子汁以大火炒至微干,成黏汁,加盐、糖、味精等调成甜酸味;最后放入蓝蟹快炒至均匀入味,再淋些清油快炒,即可装盘上桌。
酸子鸡翼 直接用豆入菜,既是调味,又成食材。先洗净并调味鸡翼,然后与洋葱片一起炒,起锅备用;将蒜粒、葱粒爆香,加入罗望子果肉拌炒,倒入高汤;最后加入鸡翼、洋葱片及虾酱等,加热煮熟即成。
酸子鱼汤 既用豆又用汁,为的是慢慢释味。先将罗望子加水,加热,使酸味溶入水里,然后将罗望子连同汁水加入鱼的高汤内,并放入芹菜段、菠萝片、香葱、香菜等,调味后,煮开锅,放入鱼片;待出现海鲜味时,再放入鱼露、白砂糖及西红柿等即成。这款汤水也是相当有味。
罗望子在东南亚菜式中的应用相当普遍,诸如泰国的“香辣鱼肉沙拉”“酸咖喱虾汤”;越南的“酸鱼汤”;新加坡的“罗惹沙拉”;印尼的“爪哇烤鱼”“蔬瓜酸果汤”;菲律宾的“菜肉酸辣汤”;马来西亚的“沙嗲肉串”“阿三鱼头”;印度的“香辣咖喱肉”“罗望子腌咸鱼”“什菜酸辣鸡汤”等。
我国香港位于珠江口,与东南亚各国隔海相望,久久为邻,频频交流,互为影响,罗望子被一些特色餐厅创造性地应用,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