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水、火、土五行,怎么相生?怎么相克?

五行生克不是“五角星模式”,没有机制基础不能谈论五行生克理论

(一)“五行生克”理论的穿凿附会怪圈

这样的五角星模式有经典证据吗?看中医原始经典多了就会知道这是穿凿附会之理论,文革至今胡编滥造所谓学问。
传统经典中医是具有严密机制基础的一门学问,不但具有严密解剖学基础(世传派),而且具有严密胚胎学机理(方士派),在机制基础上然后实行推理就是所谓的辩证论治,并非单纯的哲学式,逻辑式,文学式理论模型,可是近代中医圈人士急功近利,不去研读传统经典,简单制造出很多单纯的哲学式,逻辑式,文学式理论模型用来替代经典,犹如(金、木、水、火、土五行,怎么相生?怎么相克?)问题提出,实际与中医经典丝毫不挂够,为了演说推广断章取义经文附会,试想一下,如果缺少解剖学生理学等人体机制,单纯使用这些空洞的理论模型能治病吗?
故而导致近代中医越来越遭到世人的质疑反对,甚至误解经典中医毫无道理。
大家可以等待网友回答(金、木、水、火、土五行,怎么相生?怎么相克?),估计任何回答者都会使用倒果为因的循环论证自圆其说,岂不知自己没有反思自己是在偷换概念逻辑诡辩。

(二)中医经典中记载的“五行生克”理论:

关于五行生克理论在《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中并没有总结性论述,只有在《外经微言》中有总结性篇章出现:
《外经微言,五行生克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余读《内经》载五行甚详,其旨尽之乎?岐伯曰:五行之理,又何易穷哉。雷公曰:盍不尽言之?岐伯曰;谈天乎,谈地乎,谈人乎。雷公曰,请言人之五行。岐伯曰:心、肝。脾,肺、肾配火、木,土、金、水,非人身之五行乎。雷公曰;请言其变。吱伯曰:变则又何能尽哉。试言其生克。生克之变者,生中克也,克中生也。生不全生也,克不全克也,生畏克而不敢生也,克畏生而不敢克也。
雷公曰:何以见生中之克乎?岐伯曰:肾生肝,肾中无水,水涸而火腾矣,肝木受焚,肾何生乎?肝生心,肝中无水,水燥而木焦矣,心火无烟,肝何生乎?心君火也,包络相火也,二火无水将自炎也,土不得火之生,反得火之害矣.脾生肺金也,土中无水,于土何以生物,铄石流金,不生金反克金矣。肺生肾水也,金中无水,死金何以出泉。崩垆飞汞,不生水反克水矣。盖五行多水则不生,五行无水亦不生也。
雷公曰:何以见克中之生乎?岐伯曰:肝克土,土得木以疏通则土有生气矣。脾克水,水得土而畜积则土有生基矣。肾克火,火得水以相济,则火有神光矣。心克金,然肺金必得心火以煅炼也。肺克木,然肝术必得肺金以斫削也。非皆克以生之乎。
雷公曰:请言生不全生。岐伯曰;生不全生者,专言肾水也.各脏腑无不取资于肾。心得肾水而神明焕发也;脾得肾水而精微化导也;肺得肾水而清肃下行也;肝得肾水而谋虑决断也。七腑亦无不得肾水而布化也。然而取资多者分给必少矣。亲于此者疏于彼,厚于上者薄于下。此生之所以难全也。
雷公曰:请言克不全克。岐伯曰:克不全克者,专言肾火也。肾火易动难静,易逆难顺,易上难下,故一动则无不动矣,一逆则无不逆矣,一上则无不上矣。腾于心躁烦矣。入于脾干涸矣,于肺喘嗽矣,流于肝焚烧矣,冲击于七腑燥渴矣。虽然肾火乃雷火也,亦龙火也。龙雷之火其性虽猛,然聚则力专,分则势散,无乎不克反无乎全克矣。
雷公曰:生畏克而不敢生者若何?岐伯曰;肝木生心火也,而肺金太旺,肝畏肺克不敢生心则心气转弱,金克肝木矣。心火生胃土也,而肾火太旺不敢生胃则胃气更虚,水侵胃土矣。心包之火生脾土也,而肾水过泛不敢生脾,则脾气加困,水欺脾土矣。脾胃之土生肺金也,而肝木过刚,脾胃畏肝不敢生肺,则肺气愈损,木侮脾胃矣。肺金生肾水也,而心火过炎,肺畏心克,不敢生肾,则肾气益枯,火刑肺金矣。肾水生肝木也,而脾胃过燥,肾畏脾胃之土,不敢生肝,则肝气更凋,土制肾水矣。
雷公曰:何法以制之乎?岐伯曰:制克以遂其生,则生不畏克。助生而忘其克,则克即为生,雷公曰:善。克畏生而不敢克者,又若何?岐伯曰:肝木之盛由于肾水之旺也,木旺而肺气自衰,柔金安能克刚木乎,脾胃土盛由于心火之旺也,土旺而肝气自弱,僵木能克焦土乎。肾水之盛由肺金之旺也,水旺而脾土自微浅,土能克湍水乎。心火之盛由于肝木乏旺也,火旺而肾气必虚,匀水能克烈火乎。肺金之盛由于脾土之旺也,金盛而心气自怯,寒火能克顽金乎。
雷公曰:何法以制之?岐伯曰:救其生不必制其克,则弱多为强。因其克反更培其生则衰转为盛。雷公曰:善。”

其三:没有机制基础无法言“五行生克”

经文中核心经句有:
其一:“变则又何能尽哉。试言其生克。生克之变者,生中克也,克中生也。生不全生也,克不全克也,生畏克而不敢生也,克畏生而不敢克也。雷公曰:何以见生中之克乎?”
其二:“克不全克者,专言肾火也。”
其三:“克畏生而不敢克者,又若何?”
其四:“救其生不必制其克,则弱多为强。因其克反更培其生则衰转为盛”如上核心经句,如果没有人体生理,胚胎等机理基础,永远无法理解《外经微言。五行生克篇》内容,也绝对不是五角星对角线构成的“五行生克图”理论模式。故而谈论五行生克必须以机制为基础,不能使用单纯的哲学式,逻辑式,数学式,文学式去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