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抖吧,娃又放暑假了!你今天发怒了吗?

七月,是下半年的开始,也是老母亲再次“历劫”的开端。
这不,暑假才陆陆续续进行,“放暑假后的真实状态”这一话题便挂上了热议榜。
话题中留言的,除了来自大学生回家后被“忽视”的吐槽,还有家有熊孩子的父母们的“哀怨”之语。
有的家长咬牙切齿地说:“每天都在抑制心中的怒火。”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快要压制不住的“洪荒之力”。
有的则比较淡定:“以我现在的水平,语言都不足以形容我的状态,刚刚动完手。”
的确,“神兽出笼”,确实是家长们躲不过的“劫”,小区里每天开始上演此起彼伏的怒吼声。
毕竟,熊孩子们闹起来,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然而,我们常常会发现,吼叫的父母一直在吼叫,似乎对孩子们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相反,还会产生越管越不听话的感觉。
甚至,父母的吼叫,还会给孩子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就如教育学家尹建莉说:
“你对孩子发的三分脾气,会对孩子造成七分伤害。”
无法控制的情绪,是孩子避不开的灾难
父母的情绪不稳定,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灾难?
去年4月17日,一位17岁的少年因为母亲的失控情绪,跳下了卢浦大桥:
本来,孩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了口角,心情就很低落。但在告诉母亲后,不仅没有得到开解和引导,反而又是一通批评。
毋庸置疑,母亲必然是爱孩子的。
只是,因为情绪失控,在车流量很大的高架桥上,母亲停下车来,谁也不知道这时,车里发生着怎样的对话,
但几分钟后,男孩便打开车门,冲向了桥边。
前后几秒,随后冲出来的母亲,没能抓住孩子。绝望的母亲双膝跪地,嚎啕大哭起来,让人闻之痛惜。
文学家艾默生在《别让情绪失控害了你》中说: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同一个世界可能是天堂,也可能是地狱。”
一个情绪失控的父母,便会让孩子如同置身“地狱”,总是会给孩子带来“灾难”,影响孩子的一生,让孩子走向两个极端:
一类孩子会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变得懦弱、胆小、敏感。
朋友白秋就是这样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
孩子作业写慢了,撕本子,砸桌子,完全不顾孩子怕不怕;
孩子早上起床晚了,拽着孩子,走一路,骂一路,完全不顾孩子的面子;
久而久之,孩子变得胆小怕事,在学校被人欺负,不敢反抗,也不敢给家里说。
是的,不要觉得语言是风,吹过后不留痕迹。
它其实是一把利刀,每一句话都会刻在孩子的心里,留下痕迹,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还有一类孩子,会在父母情绪不稳定的吼叫下,走向另一个极端,用父母的方式解决问题,也变得情绪不稳定。
当父母传递给孩子的处事方式是情绪可以随意发泄、心情不好可以任意吼叫,那么孩子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也会如此处理。
父母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性格
人的情绪,一方面来自遗传,一方面来自教养;
父母的情绪稳定,决定了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父母情绪不稳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大吗?”
底下的答案无不表明:影响非常大。
有人说,因为父母的情绪不稳定,导致自己一直“缺乏信任感、安全感”,甚至还想过“自杀”。
有人说,至今忘不了父亲发脾气的样子。
还有的人,为了避免父母的情绪像“炸弹”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便选择拒绝沟通。
我也曾亲眼见过,面对上一分钟还如和煦阳光,下一秒便是骤风暴雨的父亲,孩子是如何从开心到蜷缩在桌子底下,瑟瑟发抖。
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又怎么能拥有一个适应于社会的好性格呢?
众所周知的“静止脸实验”告诉我们,当母亲和孩子有积极的互动时,孩子会得到正面的回应,心情也会保持愉悦,
而当母亲冷面相待时,孩子的精神则会感受到极大的压力。
更不要提,对孩子恶语相加。
美国婴幼儿大脑专家、著名教育心理学教授吉尔斯塔姆说,
生活在“面无表情”或者更糟糕、充满愤怒、抱怨的环境中,幼儿的大脑会分泌过量的压力荷尔蒙
——皮质醇,它能直接破坏大脑的结构,影响到孩子的认知、行为、语言等能力。
可见,情绪不稳定,是家庭教育中的最大天敌,父母又吼又叫地管束孩子,看上去是孩子太过于不听话,
事实上,不良的教育方式,往往适得其反。
就连英国著名作家威·赫兹里特也说:“好脾气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因为情绪稳定,不仅造福自己,还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用对方法,让孩子看到教育中的爱
孩子从父母的唠叨中,看不到关心的影子,同样,在父母的脾气中,也看不到爱的样子。
所以,不要再用吼叫和放任自己情绪的方式管教孩子了,
与其用感动自我的方式,伤害自己和孩子,不如用对方法,不吼不叫,达到教育的效果。
如果你的情绪也总是“失控”,可以试试下面三个步骤:
1.制造一个可以让人冷静的环境。
不管是因为生活习惯的问题,还是学习的事情,当你感觉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时,可以给自己寻找一个冷静的环境。
这一环境,不一定非要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让自己独自冷静,它也可以是我们的内心缔造出来的。
快速找到一件其他的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的大脑暂时放空,比如在心理学中,有过这样一个实验:
当一个两岁的孩子单独处于一个房间时,
一开始她先跑到装有新式玩具的透明箱子旁,但怎么也打不开箱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情绪快要失控了。
这时,孩子拿起箱子周围普通的玩具玩了起来,十来分钟后,心情好了起来,也更专注了,此时,她开始动脑筋,尝试用技巧打开箱子。
这便是转移注意力,在自己的大脑中构建一个冷静空间的魅力。
2.给自己制定管理情绪的小目标。
美国励志导师奥里森·马登在《一生的资本》中说:“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
但想要在一开始,便完全禁止情绪的起伏,
这是一个很难实施的事情,一旦破防,再次发生又吼又叫大发脾气的事情,则很容易放弃管理情绪。
我们可以先给自己设置一个小目标,一步步加深,像上台阶一样,从小处开始,更容易做好情绪管理。
在设定小目标的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开导自己,懂得自我关怀,不要要求自己做到十全十美,进步即可。
3.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式。
很多时候,父母也想好好和孩子说话,但三言两语,两代人总是如触动了机关,暴跳起来。
其实,只要改变一下自己的说话技巧,便可以事半功倍,比如学会说“至少”:
“至少还有数学成绩不错。”
“至少你是一个尊敬老师的好孩子。”
在这样积极的语言环境中,孩子也会产生积极的心理,从正面去思考所遇到的事情。
还可以用幽默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如黄磊在女儿做错事时,会用开玩笑的方式,去提醒孩子的错误:
当然,每个人不能控制情绪的原因各不相同,想要更针对性地锻炼自己控制情绪的能力,
可以从盖洛普全球认证优势教练、美国“平和式教养法”认证课程讲师滕晓菲的课程《30天成为不吼不叫的爸妈》中寻找答案。
课程中不仅把情绪控制细分为7个环节,还给出了100种代替吼叫的方式方法,可以直接落地操作。快点击查看吧!
希望通过学习,所有的父母都可以远离低层次的“情绪垃圾”,教养出性格温和的孩子。
作者:问心浅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