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的“石头记”
图片来源:网络
一部《红楼梦》流芳百世,由此引申出了“红学”,专门研究它的学问,可见其文学地位和历史价值,曹老借一块女娲补天遗落人间的仙石,游历凡尘,写的是虚幻,说的却是真实,最终将人世种种都记在这块石头上,又名《石头记》。
图片来源:网络
不仅是曹先生借石头记事,他所经历的康雍乾三朝皇帝也对石头偏爱有加,据悉,乾隆就使用超过1800方印玺,写个字、做幅画、赋首诗,批章折、鉴个宝,赏个花园、发发牢骚、纪录成长、改朝换代……总之能想到的地方,都有印玺的妙用,这些印玺中又以寿山石数量居多,而传说福州的寿山也是由女娲补天时用的斑斓彩石,洒落人间形成,如果要追溯每一个寿山石印玺背后的故事,俨然将形成另一部故宫里的“石头记”。
以鸯锦云章 · 循连环 - 二读 -图片来源中国寿山石馆
皇帝用印玺发朋友圈
寿山石“宫内开花宫外香”
国石文化渊源流长,其底蕴让我们深深为之动容,作为中华瑰宝“四大印章石”之一的寿山石,历史最早就可追溯到1500多年以前。她的出现,让历代皇亲贵族、文人雅客为之倾倒。
图片来源:网络
至清朝,寿山石雕进入了鼎盛时期,康熙皇帝将寿山芙蓉石刻双狮钮造型的印玺赐给了四皇子,也就是雍正,雍正皇帝一生用过200多方印玺,其中有160余方为寿山石所制,到了乾隆皇帝,更是发展到了顶峰,他共有609枚寿山石印,其中绝大部分是田黄石,在位期间曾特别下旨征用兆涵“福寿田丰”寓意的福州寿山田黄石来作为祭天的供品,因此田黄石被推崇为石中之王,称之为“石帝”。至今故宫博物院还收藏着近2000件寿山石作品,其中仅印玺就有近1500多方。
我们现在还津津乐道乾隆帝的一套田黄三链章,末代皇帝赙仪对其爱不释手,作为战犯被俘至苏联时期,还把三链章暗藏在皮箱夹层里,这方玉玺是乾隆当太上皇的时候刻的,它的三链通俗的解释大概就类似当时心境的一条朋友圈,可以这样理解:老子还是皇上(乾隆宸翰),干活儿方针不变(惟精惟一),当前最重要的目标——保持心情舒畅(乐天)。
田黄三链章 | 图片来源:网络
皇亲国戚的追捧,导致宫外的寿山石收藏热被点燃,一直延续至今,寿山石已然成为国宝,受广大收藏者喜爱。
田黄三链章 | 图片来源:网络
八闽瑰宝非遗传承
一块玉玺实现一个“小目标”
寿山村是寿山石的唯一的原产地,其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东北部,出福州市区北上,在蜿蜒而平坦的盘山公路上行车三十余公里就能到达寿山,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犹如镶在八闽大地上的一颗宝玉,夏日里不少市民都喜爱山上避暑、垂钓。
国家矿山公园 · 图片来源网络
福州不仅是寿山石的原产地,故宫里的寿山石工艺品也大多出自福州匠人之手,福建出现了多位声名显赫的寿山石雕刻大师,清朝时期有杨璇和周彬,可谓鼻祖性人物,民国时期最著名的当属“东门派”代表人物郭懋介和“西门派”高手林清卿,成为当今的雕刻大师的发祥地。到2007年寿山石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寿山石雕刻事业中,寿山石行情也逐年走高。
高山石-鹧鸪竹-杨芳 · 图片来源网络
芙蓉石-岁寒三友-冯志登 | 图片来源:网络
如今如能获得乾隆印玺一枚,人生的小目标也就完成了,2010年,一方清乾隆青玉螭龙玉玺“乾隆御览之宝”在台湾现身,最终以折合人民币约1.018亿元的高位成交。2016年,在巴黎德鲁奥拍卖中心的亚洲艺珍专场中,田黄石雕刻而成清乾隆 “乾隆御筆之宝 ”最终以1750万欧元,合将近1.6亿人民币的天价落槌。
“乾隆御筆之宝”
图片来源:网络
故宫紫禁书院落户鼓岭
传承寿山国石文化
拍卖会上还在继续上演“疯狂的石头”,这些产自福州的寿山石,从1999-2002年,经过四届国石评选,最终正式被中国宝玉石协会命名为“中国国石”,正在以城外推动城内的方式,刺激更多的福州人庄严看待一块石头的价值,从而催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匠人传承国石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
其中,福州寿山石雕刻大师,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福州历代寿山石艺术成就卓越,名家辈出,林享云、王祖光、林碧英、陈达、林飞、潘惊石等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在国内外评选中获奖无数,如今从事寿山石雕刻的名家近千人,其中国家级大师数十人,富有地方特色民间绘画艺术,画面短小精悍,栩栩如生,早在40-60年代就名扬海内外,对于他们而言寿山时给予了艺术创作的空间,工是材质的焕发,艺是人为精神的溶入,有焕发和溶入才是工艺精神,正是在他们们的匠心力作推动下,寿山国石文化在时代的舞台上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