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三连平

诗词出句可以三连平吗?

展开全部 出句是可以出现三连平的。

如果不是格律诗的话,句末也可以出现三连平。

诗词格律很严谨,但绝不是一成不变。

传统说诗词的格律,有一个说法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也是吟诵的基本原则。

也就是说,对于七言来说,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有变化。

如果是五言,则是一、三两字。

由于这种规律的存在,使得格律既严谨,又灵活。

但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口诀不能包打天下。

对于收平声韵的句子(仄仄)—平平—仄仄—平来说,假如一三五不论,变成仄仄(或平仄)—仄平—仄仄—平,这就犯了孤平,是诗中大忌。

传统认为孤平是指这一句式除了韵脚祇有一个平声字,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比如平仄—仄平—仄仄—平一句,除去韵脚有两个平声,但它依然犯了孤平。

实际上,七言句是从五言句扩展而来,我们看格律,要把七言也当成五言看,看后五个字,只要五言的句子是仄平—仄仄—平,那就是孤平,所以孤平应该定义为:“五言或七言的后五字,除去韵脚只有一个平声。

”孤平一般而言需要补救。

补救的方法,就是把仄平—仄仄—平变成仄—平平—仄平,让那个孤平后面的仄声字变成平声,也就是说,让双平步往后挪个一个音位,这样就成了。

(如:北风吹白云、客行悲故乡、枳花明驿墙、笑问客从何处来、双鬓向人无再青……)同样地,(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一句,如果按照一三五不论的口诀,第五字的仄似乎可以变成平声。

然而事实上不行。

这样,就形成了三平尾,是近体诗中绝对不能出现的错误。

而且,出了这个问题,根本无法补救。

...

诗词中的平仄是什么

平仄 píngzè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平仄的姓名中的平仄

中文姓名中的平仄,有全仄的如李太白,有全平的如王羲之。

也有仄仄平的如叶桂春,平平仄的如陈洪绶。

平仄间的有刘德华(平仄平),仄平仄的有李连杰和李玲玉等。

平仄格式的有张丽,仄平格式的有马明。

仄仄格式的有叶子,平平格式的有张桥。

平仄是由语速加声带振动频率产生的,语速是可以改变的,声带的振动频率却是相对固定的,可参见下一段的平仄新论。

音节和谐不全在平仄本身,如新加坡一词就三连平。

可大家不觉得它拗口。

今天,我们讲平仄,强调的是平仄自然化,这样才能避免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

关于黄河的古今诗词

展开全部 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黄河诗词 《将 进 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黄河八韵寄呈圣俞》 〔宋〕欧阳修 河水激箭险, 谁言航苇游? 坚冰驰马渡, 伏浪卷沙流。

树落新摧岸, 湍惊忽改洲。

凿龙时退鲤, 涨潦不分牛。

万里通槎汉, 千帆下漕舟。

怨歌今罢筑, 故道失难求。

滩急风逾响, 川寒雾不收。

讵能穷禹迹, 空欲问张侯。

《黄河舟中月夜》 〔元〕马祖常 十丈云帆拂斗勺, 星槎风急浪花飘。

夜深露冷银河近, 卧听天孙织绛绡。

《黄河晓渡》 〔唐〕罗邺 大河平野正穷秋,羸马羸憧古渡头。

昨夜莲花峰下月,隔帘相伴到明愁。

河鲤登龙门 〔唐〕无名氏 年久还求变, 今来有所从。

得名当是鲤, 无点可成龙。

备历艰难遍, 因期造化容。

泥沙宁不阻, 钓饵莫相逢。

激浪因成势, 纤鳞莫继踪。

若令摇尾去, 雨露此时浓。

《河曲游》 〔隋〕卢忠道 邺下盛风流,河曲有名游。

应徐托后乘,车马践芳洲。

丰茸鸡树密,遥裔鹤烟稠。

日上疑高盖,云起类重楼。

金羁自沃若,兰棹成夷犹。

悬匏动清吹,采菱转艳讴。

还珂响金埒,归袂拂铜沟。

唯畏三春晚,勿言千载忧。

《黄河夜泊》 〔明〕李流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

《黄河赋》(晋) 成公绥 览百川之洪壮兮,莫尚美于黄河。

潜昆仑之峻极兮,出积石之嵯峨。

登龙门而南游兮,拂华阴于曲阿。

凌砥柱而激湍兮,逾洛汭而扬波。

体委蛇于后土兮,配灵汉于苍穹。

贯中夏之能甸兮,经朔北之遐荒。

历二周之北境兮,流三晋之南乡。

秦自西而启壤兮,齐据东而画疆。

殷徒涉而永固兮,卫迁济而遂疆。

赵决流而却魏兮,嬴引沟而灭梁。

思先哲之攸叹兮,何水德之难量。

《渡黄河》 范云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凌。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人行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渡黄河》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晚渡黄河》〔唐〕 骆宾王 千里寻归路,一苇乱平原。

通波连马颊,迸水急龙门。

照日荣光净,惊风瑞浪翻。

棹唱临风断,樵讴入昕喧。

岸迥秋霞落,潭深夕雾繁。

谁堪逝川上,日暮不归魂。

《登云龙山见黄河北徙》 〔清〕金德瑛 云龙头角孤岧峣,众山青翠来相朝。

黄河猛迅山亦避,独缺西面容滔滔。

嵩室汴洛二千里,郁郁气象连平皋。

亭中宾主去已古,尚许陈迹观瞻豪。

彭城以河作地险,一曲东注天然濠。

惜数万户处釜底,恃蚁弗穴金堤牢。

今秋下瞩诧异事,可厉可揭才容刀。

始知上游孙家集,一夜啮决崩洪涛。

北山点点类洲沚。

田庐多在银盘坳。

清河水道被横截,逆入充济咸浮飘。

哀彼征鸿陷中泽,羡尔逸鹤翔空霄。

古者治河不治运,纵令游演存宽饶。

今须俯首趋一线,甘受约束随吾曹。

自南自北两俱病,顾淮顾运功加劳。

薪刍木石日增垒,但有淤垫无疏淘。

逢霖未免辄涨溢,经霜不放积潦消。

当官隐讳冀苟免,涓涓弗塞匪崇朝。

不然怀柔百神日,胡独河伯逞其骄。

俯仰谣询动悱恻,岂为闰九重题糕。

明朝驿骑直北去,临流更验荆山桥。

黄 河 诗 词 http://www.yellowriver.gov.cn/hhwh/zhuanti/hhshici.html 这里有很多...... 《保卫黄河》 http://mp3.baidu.com/m?f=ms&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word=%BB%C6%BA%D3%B4%F3%BA%CF%B3%AA&lm=-1 保卫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选曲 中国作品 钢琴协奏曲黄河 保卫黄河 http://mp3.baidu.com/m?tn=baidump3&ct=134217728&lm=-1&word=%B1%A3%CE%C0%BB%C6%BA%D3+%B8%D6%C7%D9%D0%AD%D7%E0%C7%FA

关于古典诗词音律

“拗句”和“拗救”是两个有着密切联系的概念,某种意义上也是近体诗(格律诗)的重要基石。

然而长期以来,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没有被真正搞明白,从而在理论上造成了一系列的混乱(如对“拗体诗”的定义)。

本文旨在全面地梳理“拗句”和“拗救”的种类以弄清其本质,也为大家的诗词写作提供便利。

常见的对于“拗句”的定义是:平仄不依常规的句子。

但是这一定义非常模糊,它没有把拗句和病句区分开(因为除了4个基本句式,其它的都可以称为“不依常规”),因而无法正确地解释其内涵。

我经过反复思索,深感只有从概念的外延出发,通过对全部的具体的句型进行分析归类,才可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同时我觉得“拗句”绝对有别于“病句”,必须抓住“拗句”和“拗救”之间的本质联系,从而得出了一个我认为比较科学的定义——拗句是指已经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须)完成对句救的句式。

我的方法是穷举法,即列出全部可能的平仄组合(即使是最不可能的五连平)。

必须说明,为了方便起见,所罗列句型限于五言(因为七言句型可以通过五言句首增两字推出来)。

用数学方法可以算出,五言句的全部平仄组合是32种。

我将之分为3个大类,5个小类,这已经涵盖了所有的种类。

第一大类:律句(无须被拗救的句式,8种),又分为: I. 4个基本句式: A1 仄仄平平仄 A2 平平仄仄平 A3 平平平仄仄 A4 仄仄仄平平 II. 4个基本句式的变体: B1 平仄平平仄 ——A1的变体 B2 平平平仄平 ——A2的变体 B3 仄平平仄仄 ——A3的变体 B4 平仄仄平平 ——A4的变体 第二大类:拗句(已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完成对句救的句式,7种),又分为: I. 可以单独使用的句式: C1 仄仄仄平仄 ——A1的变体 C2 平仄仄平仄 ——A1的变体 C3 仄平平仄平 ——A2的变体,称为“句内救孤平” C4 平平仄平仄 ——A3的变体,称为“特拗” II. 不可以单独使用的句式(即必须配合特定的出句或对句): D1 仄仄平仄仄 ——A1的变体,对句必须为B2,称为“大拗” D2 仄仄仄仄仄 ——A1的变体,对句必须为B2,称为“大拗” D3 仄仄平仄平 ——A4的变体,出句必须为C4,也称为“特拗” (D3是否可以单独使用还存在争议) 这里就必须再说清楚,我们对拗句的定义是“已经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须)完成对句救的句式”。

“已经完成当句救”指的是C3、C4和D3,其中C4和D3之间又构成了对句救。

换言之,除了C3,其它的6个句式都“有必要完成对句救”,其中D类的三个句式不可以单独使用,所以“必须”完成对句救。

第三大类:不拘句(就是病句,17种),包括: E1 平仄平仄仄 ——D1的变体 E2 平仄仄仄仄 ——D2的变体 E3 仄平仄平仄 ——C4的变体 E4 平仄平仄平 ——D3的变体 F1 仄平仄仄平 ——A2的变体,称为“孤平” F2 平平仄仄仄 ——A3的变体,称为“三连仄” F3 仄仄平平平 ——A4的变体,称为“三平”或“三连平” G1 平平平平平 G2 仄平平平平 G3 平仄平平平 G4 平平仄平平 G5 平平平平仄 G6 仄平仄平平 G7 仄平平平仄 G8 平仄仄仄平 G9 仄平仄仄仄 G0 仄仄仄仄平 正如我使用了不同的符号,其实不拘句也可以稍稍细分的。

E类的4个句式属于“大拗”和“特拗”的变体,它们的地位是有争议的:有的意见就认为其中的某句或某句是“特殊的拗句”,可以在诗中使用。

我所以将它们排除,是因为它们出现的频率太低了,并不比别的不拘句更常见。

F类的3个句式是基本句式的变形,它们几乎是格律诗的“禁忌”(尤其是孤平和三平),出现频率甚至远低于其它的不拘句。

而G类的10个句式就没有什么可分析的了,基本上可以无视。

原则上说,在格律诗中只可以使用律句和拗句(就是说32种句式中有15种是可用的),但是实践中很多诗人都或多或少地使用了不拘句(病句),这也是“不以辞害意”的最主要体现。

这中间的区别在哪里呢,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李白写诗用的叫“不拘句”,我们写诗用的叫“病句”。

现在再来看一下所谓的“拗救”。

应该指出,这一概念是后人在对广大前人作品进行总结后提出来的。

被提出的拗救模式共有5种:当句救、对句救、邻句救、隔句救、多句救。

其中隔句救的有效性还存在争议,多句救可以被分解为对句救+邻句救,实际上只剩下3种。

又因为邻句救对拗句的界定没有影响,所以我们只需要分析2种拗救模式:也就是我在拗句的定义中提到的当句救和对句救。

当句救就是句中完成拗救,包括C3、C4和D3(“句内救孤平”与2种“特拗”); 对句救就是一联的出句和对句之间完成拗救,包括C4和D3的拗救(双重“特拗”),D1和B2、D2和B2的拗救(“大拗”),以及C1和B2、C2和B2(或C3)的拗救。

(C1是否可以由C3来救,这一点也有争议) 很显然,除了B2之外,所有参与拗救的句式都是我们划分的拗句;而B2的角色就是“救”别的句式,自身却没有任何被“救”的需要。

所以,我的定义是可以成立的。

以上的内容完全是针对五言,下面将它推广到七言。

方法非常简单,因为五言句本身可以被看做七言句的“去首”,所以我们只需在五言诗的4个基本句式前面分别加上...

关于宋词的平仄,其中可平可仄的字有没有和唐诗一样的限制?

个人体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只是古代文贤为做律诗便利而定下的变通规则,既能充分发挥作者的意境和文采,又能保持律诗抑扬顿挫的韵调。

但并不是宋词所必需。

律诗的要点在于按律(包括允许的变格),而宋词的要点在于靠谱(变格属于自度曲。

),故有“做诗填词”之说。

在下看过一些词谱,虽然词谱中某个词牌或有数种变格,但一旦定格,则必须根据原谱平仄要求来填词,除非规定了允许可平可仄的字,其他的一旦改变了平仄,哪怕意境再好,也已经不是原调了。

另外,孤平和三连平是做律诗的忌讳。

是错句,并非拗句,是无法拗救的。

而所谓的“三连仄”和“两仄夹一平”的“孤平”,似乎是现代人为了提高写律诗的难度而后创出来的规矩。

看过些许古代诗词的爱好者一定会发现,含有“三连仄”和“两仄夹一平”这些现代律诗忌讳的诗句,在唐诗宋词中有很多。

顺便说一句,在百度上搜索来的律诗格律,七律似乎没有敢在第五位标明可变平仄的,五律则是第三位。

其实,标准律句中只有“平平仄仄仄平平”那句第五位不能变,一变就错成了三连平之句。

而“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句,第三和五位需要同时变;只变三位为仄,就错成了律诗忌讳的经典孤平。

祝您学习快乐!

描写潮水的诗句

最出名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唐刘禹锡《浪淘沙》)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

(李白《横江词》)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

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白居易《潮》)

律诗中真的一连不得出现三个平声吗?

楼主的理解错了,不是不可出现三个连平,而是在结尾处(每句都是),不能出现三连平.连着三平,叫"三平调",是古风的典型韵法,近体诗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你在看一首诗的时候,看他每句的结尾,如果是三平调,那不是乐府就是古风.在用普通话读古近体的时候,有三平调的话,那是有入声字,现在成了平声.古人做近体诗,及其严格,传下来的好诗,绝对不会出现失粘,孤平孤仄,三平调等错误,在读的时候,最好先学一点古汉语的知识.楼上讲的都对,就是太简单,诗词格律复杂的很,不是你去复制几段就解决了的.

平平仄仄是什么意思

平仄,是 中国诗词中用字的 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 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 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 格律。

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 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声, 去声, 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普通话 入声消失, 入声归入 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 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1]中文名 : 平仄解 释 : 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平 声: 平声( 阴平、 阳平) 外文名level and oblique tones别 称侧声仄 声上声、 去声、 入声 你所言的 平平仄仄 是一句四言诗的格律,它的用字原则上要满足前两字系平声,后两字系仄声。

【黄河谚语2个成语3个诗词3个故事1

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黄河诗词 《将 进 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黄河八韵寄呈圣俞》 〔宋〕欧阳修 河水激箭险,谁言航苇游?坚冰驰马渡,伏浪卷沙流.树落新摧岸,湍惊忽改洲.凿龙时退鲤,涨潦不分牛.万里通槎汉,千帆下漕舟.怨歌今罢筑,故道失难求.滩急风逾响,川寒雾不收.讵能穷禹迹,空欲问张侯.《黄河舟中月夜》 〔元〕马祖常 十丈云帆拂斗勺,星槎风急浪花飘.夜深露冷银河近,卧听天孙织绛绡.《黄河晓渡》 〔唐〕罗邺 大河平野正穷秋,羸马羸憧古渡头.昨夜莲花峰下月,隔帘相伴到明愁.河鲤登龙门 〔唐〕无名氏 年久还求变,今来有所从.得名当是鲤,无点可成龙.备历艰难遍,因期造化容.泥沙宁不阻,钓饵莫相逢.激浪因成势,纤鳞莫继踪.若令摇尾去,雨露此时浓.《河曲游》 〔隋〕卢忠道 邺下盛风流,河曲有名游.应徐托后乘,车马践芳洲.丰茸鸡树密,遥裔鹤烟稠.日上疑高盖,云起类重楼.金羁自沃若,兰棹成夷犹.悬匏动清吹,采菱转艳讴.还珂响金埒,归袂拂铜沟.唯畏三春晚,勿言千载忧.《黄河夜泊》 〔明〕李流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黄河赋》(晋) 成公绥 览百川之洪壮兮,莫尚美于黄河.潜昆仑之峻极兮,出积石之嵯峨.登龙门而南游兮,拂华阴于曲阿.凌砥柱而激湍兮,逾洛汭而扬波.体委蛇于后土兮,配灵汉于苍穹.贯中夏之能甸兮,经朔北之遐荒.历二周之北境兮,流三晋之南乡.秦自西而启壤兮,齐据东而画疆.殷徒涉而永固兮,卫迁济而遂疆.赵决流而却魏兮,嬴引沟而灭梁.思先哲之攸叹兮,何水德之难量.《渡黄河》 范云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凌.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不睹人行迹,但见狐兔兴.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渡黄河》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晚渡黄河》〔唐〕 骆宾王 千里寻归路,一苇乱平原.通波连马颊,迸水急龙门.照日荣光净,惊风瑞浪翻.棹唱临风断,樵讴入昕喧.岸迥秋霞落,潭深夕雾繁.谁堪逝川上,日暮不归魂.《登云龙山见黄河北徙》 〔清〕金德瑛 云龙头角孤岧峣,众山青翠来相朝.黄河猛迅山亦避,独缺西面容滔滔.嵩室汴洛二千里,郁郁气象连平皋.亭中宾主去已古,尚许陈迹观瞻豪.彭城以河作地险,一曲东注天然濠.惜数万户处釜底,恃蚁弗穴金堤牢.今秋下瞩诧异事,可厉可揭才容刀.始知上游孙家集,一夜啮决崩洪涛.北山点点类洲沚.田庐多在银盘坳.清河水道被横截,逆入充济咸浮飘.哀彼征鸿陷中泽,羡尔逸鹤翔空霄.古者治河不治运,纵令游演存宽饶.今须俯首趋一线,甘受约束随吾曹.自南自北两俱病,顾淮顾运功加劳.薪刍木石日增垒,但有淤垫无疏淘.逢霖未免辄涨溢,经霜不放积潦消.当官隐讳冀苟免,涓涓弗塞匪崇朝.不然怀柔百神日,胡独河伯逞其骄.俯仰谣询动悱恻,岂为闰九重题糕.明朝驿骑直北去,临流更验荆山桥.黄河故事: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沿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该故事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便能成龙.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小鲤鱼,最终才能成龙.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以只能一起跳了黄河.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 诗词的三连平

(0)

相关推荐

  • 如何正确掌握词谱以及使用检测工具(五)|| 马帮诗歌

    顾问:潜东篱 廊桥水落痕 威力 潮 辰龙 乡心梦 风尘儒侠 狄埠归帆 作者:墨脉 题刊:黄孟炜 上一期"传授"给了大家一个小窍门:当钦谱出现一连串"中"时,如何 ...

  • 在格律诗词中什么是犯三连平或三连仄

    讲课了:在格律诗词中,什么是犯三连平或三连仄? 如果出现以下的情况,均为律句,都不属于犯三连平或三连仄.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若是出现以下的情况,即最后的三 ...

  • 10首诗词悼隆平

    悼袁隆平院士 李昌定 毕生心血洒农田,亩产三千梦已圆. 为国为民功盖世,浩然伟绩万年传. 五月二十二日 月若初见 这一天,我们都是他育养的一株株稻禾 沉沉垂下默哀的头颅 淌出一串串晶莹的泪珠 往后每一 ...

  • 「当代优秀原创诗词」倪平波 绝律小辑

    作者简介 倪平波,网名无语,鄂人,客居广州,广东省文化学会诗词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 为君折腰 何须怨遥夜,遥夜更相思. 俗尘千古爱,惟美断肠时. 重游可园谒张敬修雕像 德父文风我夙知,一吟又到感怀时. ...

  • 【古风古韵】王发宾的诗词创作(平水韵)

    王发宾的诗词创作(平水韵) 作者:王发宾 路遇 晓遇一农妇,牙田采菜忙 轻轻和数瓣,款款亦蝶翔 吾看迷足顿,吉言语肺肠 弯腰羞慢道,笑脸晕朝阳 思念 又见黄花草,前思采菊人. 轻轻磋草叶,眷眷藕莲身. ...

  • 【诗词人物】平成斌

    [作者简介]平成斌,男,汉族,2015年2月退休,退休前系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爱好诗词和文学,其论文和诗词在全国十多个专辑和地方诗刋上曾有发表. 咏物组诗十八首 五针松 冬来春去 ...

  • 【诗词课堂】平上、入平关系与曲禁

    诗词课堂 平上.入平关系与曲禁 国艺副刊 从元曲曲谱上看,字的声调分成了两类,即平.上声合为一类,去声为一类.因此,曲中存在着平上互代问题,即上声可代平声,平声可代上声.估计在当时的语音体系中,上声和 ...

  • 格律诗词 | 邓国平词一首 | 主播:周德清

    赏花弄月,吟诗品文.戳上面蓝字免费关注! 邓国平词一首 (轻点以上音频同步收听,朗诵:周德清) 作者▌邓国平 鹊桥仙·词林正韵   山盟未了,锦书犹在,又到难眠时节.当年懵懂性纯真,空辜负.一天星月. ...

  • 格律诗平头、失黏、上尾、三仄尾、三连平、落韵、撞韵必须避免吗

    老街遇到的这个问题挺复杂:现代人写近体诗,是否应该受到平头.四平头.上尾和三仄尾的约束?写近体诗必须遵守近体诗的格律,避免犯失律,失粘,失对,孤平,落韵,撞韵,三连平等毛病,但如果受限于象平头,四平头 ...

  • UC头条:诗词丨此生三愿: 世清平, 身强健, 数与君相见

    点击加载图片 文丨诗词君诵丨星韵 当春日的微凉渐次退场,夏日的和暖就欣然而至了. 到了五月,季节转换了冷暖,心事还在暮春的夜里辗转,眼前已然是一派初夏的光景了. 此时百花更盛,暖风渐起,天地间一派风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