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兄弟牺牲:遗体被投江,3弟隐瞒祖母,9年后陈独秀以酒祭子
1927年7月4日深夜,国民党反动派押着一位年轻人来到龙华刑场。倘若是一般人,在屠刀下或许早已开始瑟瑟发抖,但这个年轻人却表现得十分凛然,脸上也没有丝毫惧色。
行刑前,敌人呵斥他跪下,年轻人不仅岿然屹立,还大声道:“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绝不跪下!”
刽子手们很少见过这么硬气的“犯人”,见年轻人死到临头还这么“嚣张”,这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威严受到了冒犯,于是几人合力将年轻人按倒在地,想要行刑。
但让这些刽子手没想到的是,这个年轻人竟会那般刚烈,他们刚一松手,年轻人又从地上一跃而起,再次笔直地站在原地。
面对年轻人的倔强,刽子手们一时间也是恼羞成怒。他们一拥而上,将年轻人按倒在地,残忍地杀害了。犹不解气的他们甚至在年轻人死后,还将他的遗体投进了黄浦江。
这个年轻人就是陈延年,陈独秀的长子,他牺牲时年仅29岁。
陈延年(剧照)
距离陈延年牺牲不到一年,国民党反动派再次押着一位年轻人来到龙华塔下枫林桥畔刑场。年轻人一身血污,脚上戴着沉重的镣铐,被五花大绑着。
但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他没有任何畏惧,甚至他口中还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怒吼:“共产党万岁!”“打倒蒋介石!”“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国民党反动派见到这一幕也是慌了神,不敢多做耽搁。几声枪响,年轻人倒在了血泊中,他的遗体,同样被国民党反动派投进了黄浦江。
在他牺牲前,狱中的同志已经知道敌人要对他下毒手,都曾表示难过和哀怜。但年轻人并没有自怨自艾,相反他表现得很乐观,他说:“人生总有一死,血不会白流!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这个年轻人就是陈乔年,陈独秀的次子,他牺牲时年仅26岁。
陈乔年(剧照)
当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时,总是沉浸在一种悲痛的情绪的,同时感怀于陈家兄弟的悲壮和伟大,我们的关注点更多是在他们的烈士身份上。但对于他们的家人来说,他们的身份不仅仅是烈士,更是骨肉至亲。他们的牺牲,对那个家庭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陈延年和陈乔年都是陈独秀原配妻子高大众(高晓岚)的孩子。高晓岚和陈独秀有过5个孩子,三子两女,但真正成长起来的只有三子一女,分别是:陈延年、陈乔年、陈松年和陈玉莹。其中陈玉莹是长女,也是二姐,年龄仅次于陈延年。
陈独秀很早就离开家了,在几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很多时候都是缺席的。所以几个孩子小的时候主要是跟着祖父陈衍庶、祖母谢氏和母亲高大众一起生活。
陈独秀的生父名为陈衍中,不过他在陈独秀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后来,由于叔父陈衍庶一直没有子嗣,陈独秀就过继给了这位叔父,而谢氏正是陈衍庶的妻子。
在缺乏父亲陪伴的童年里,陈延年兄妹几人一直都是祖父、祖母和母亲照顾,所以这一家人的感情是极好的,尤其是兄妹4人更是彼此的依靠。
只是在1913年的时候,祖父陈衍庶因病去世,而这也成了陈延年和陈松年对于陈独秀的心结之一。这其中,一方面是因为陈独秀没有回来参加祖父的葬礼;另一方面是因为陈独秀的原因,一家人陷入了危险当中。
陈独秀
当时陈独秀已经踏上了革命道路,成为了统治者眼中必须要除掉的人物。袁世凯听闻陈独秀继父去世的消息,想着陈独秀一定会回来奔丧,于是便派了亲信倪嗣冲到陈家来“守株待兔”。
陈独秀虽然也想来参加继父的葬礼,但袁世凯的阴谋提前泄露,在身边人的劝告和拦阻下,陈独秀并没有自投罗网。可他没有回来,却苦了几个孩子。
倪嗣冲没有抓到陈独秀,为了交差他就把主意打到了陈独秀的几个儿子身上,扬言要抓走他们。听到这一消息的陈延年,当即就要带着两个弟弟翻墙逃走。
那时候陈延年15岁,陈乔年11岁,陈松年只有3岁。两个哥哥都先后顺利翻过了围墙,但是陈松年因为年纪太小,在翻墙时却出现了纰漏,不慎掉进了隔壁家的浴盆。
正当陈延年、陈乔年要去拉弟弟的时候,抓人的打手来了。好在陈家一向乐善好施,邻里关系也处得十分融洽,所以邻居一看这种情况,顺势就做出给陈松年洗澡的样子,假装他是自家人,这也让陈松年得以逃过一劫。
但抓不到人的打手们又怎么会轻易罢休,最终他们还是抓了一个人交差,这个人就是陈独秀长兄的儿子陈永年。
从这件事中我们不难看出,陈延年、陈乔年几个孩子和整个陈家,因为陈独秀的原因,随时都面临着危险。在这样多灾多难的生活中,一家人守望相助,感情自然是更为亲密。
所以在1927年陈延年牺牲的消息传回家中时,一家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悲痛当中,祖母谢氏和母亲高大众一度哭晕过去。
陈延年
谢氏虽然不是陈延年和陈乔年的亲祖母,但是多年的相处中她早就把两个孩子当成了自己的亲孙子。当初陈延年、陈乔年在上海勤工俭学、自力更生的时候,谢氏还曾去看望过两个孙子,见他们生活艰苦谢氏心疼不已,想要接济他们。
但当时陈延年兄弟两坚持“少年人宜吃苦,苦则志定。”婉拒了谢氏的接济,这也让谢氏在心疼之余更多了几分欣慰和骄傲,自己的两个孙子都是好样的。
只是谁又能想到,这两个好样的孙子里,现在竟然牺牲了一个。
悲痛之余,一个现实问题也摆在了陈家人面前,陈延年的后事由谁去处理?
祖母谢氏和母亲高大众年事已高,显然不合适。父亲陈独秀、二哥陈乔年又都是国民党反动派通缉名单上的人物,一旦出现就会陷入危险。于是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大姐陈玉莹和小弟陈松年身上。那一年,陈玉莹27岁,陈松年17岁。
当姐弟两人辗转来到上海后,他们找到国民党当局,想要要回陈延年的遗体。但国民党反动派就是不让他们收尸,也不允许他们看陈延年遗体最后一眼。其实此时陈延年的遗体早就被他们抛进了黄浦江,他们就是想让陈家姐弟收尸也没办法。
最终,没有见到大哥遗体的陈玉莹和陈乔年,只能在大哥牺牲的地方,一边痛哭,一边烧了几炷香和一点纸祭奠。
如果说陈延年的牺牲,让这个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悲痛,变得脆弱不堪。那么陈乔年的牺牲,无疑是让已经脆弱不堪的家彻底支离破碎。
陈乔年
陈延年牺牲后的第二年,陈乔年也牺牲了。先得到这一消息的是小弟陈松年,两位哥哥先后牺牲让他痛不欲生,内心充满了悲恸。但是这个消息他真的不敢告诉祖母和母亲,她们在大哥牺牲后是那么伤怀,如果将二哥也牺牲的消息再告诉她们,他怕她们扛不住。
于是为了向祖母和母亲隐瞒这一消息,陈松年就想了一个办法:模仿哥哥的口吻给家里“寄信”。
初时,祖母和母亲并没有发现什么异样,但是时间久了,祖母谢氏察觉出了信件的不妥,开始怀疑这信到底是不是陈乔年寄的。为了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祖母谢氏就让长孙女陈玉莹到上海,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种情况下,陈松年只能硬着头皮,和姐姐一起出发来到上海。
到上海后,陈玉莹得知二弟陈乔年也牺牲了,悲痛之情可想而知。但她,只能强忍着悲痛,和小弟继续处理二弟的后事。而更让她悲痛的是,这一次,国民党反动派依旧不让他们给陈乔年收尸。
在一年的时间里,大哥和二弟先后牺牲,而且国民党反动派都不让收尸。这样的惨剧直接让陈玉莹悲恨交加,急火攻心之下,年纪轻轻的陈玉莹竟一病不起。
虽然小弟陈松年极力照顾姐姐,还想方设法把她送进医院治疗,但最终还是没能保住姐姐的命。就这样,在陈乔年牺牲后不久,陈玉莹也去世了,一直守望相助、相互扶持的陈家四兄妹,如今只剩下了陈松年一人。
陈松年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原本为了祖母和母亲好,做“假信”隐瞒二哥去世的消息,现在竟还要带着大姐去世的消息回去。这让他怎么开口?
但事情已经发生,即便再不愿告诉祖母和母亲,也不得不说。陈松年回去后,将这两个消息告诉了祖母和母亲,他跪在二老面前,恳求她们的原谅。
陈松年(左二)
谢氏婆婆听完小孙子的话,知道他是为了她们好,又怎么忍心责怪,相反还劝慰他:“孙子,不怪你。你以后就走你老爷子(陈独秀)的路,就去读书吧。”
而高大众,在得知两个儿子先后牺牲,女儿又不幸去世的消息后,一时间也是悲伤过度,自此就一病不起,两年后也溘然长逝。
到了此时,原本相依为命的三代6个人,只剩下陈松年和祖母相依为命。
那么陈延年、陈乔年兄弟牺牲后,作为父亲的陈独秀又是怎样的呢?
从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其实我们就能看出,陈延年、陈乔年对父亲陈独秀的情感一直都比较复杂。
在他们看来,父亲对于陈家是有很大亏欠的,不仅在祖父去世后没有回来奔丧,而且也辜负了母亲高大众,同时他还给那个家带来了很多潜在的危险。从这一方面来说,他们对于父亲陈独秀心里始终是怀有一些怨气的。
但是另一方面,当他们来到上海,知道陈独秀所做的事情,了解革命的真理之后,他们内心对于父亲也产生了认可和钦佩,只是陈延年和父亲陈独秀的性格很像,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陈独秀和陈延年、陈乔年(剧照)
而陈独秀在对待陈延年、陈乔年这两个儿子的态度上,也颇为“别扭”。陈独秀自幼丧父,虽然后来有了继父陈衍庶,但关系并没有多好,所以他本身对于父爱的感受并不深。或许也正是如此,他在对待陈延年、陈乔年的时候,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父爱。
就像《觉醒年代》里高小众“吐槽”那样,陈独秀有时候有点“封建大家长”的做派。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也算是暂时在上海站稳了脚跟。他就想将延年和乔年接到上海,让他们见见世面,开阔眼界。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陈独秀心里还是很在意两个孩子的,只是他不善于表露。而且陈独秀的教育理念也很“前卫”,主张“兽性”教育,两个儿子初到上海时,他基本没有给什么照顾,全凭他们自己努力。
那时候,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为了生活,白天只能在外出力气做工,饿了啃大饼,渴了喝自来水;晚上还要在法语班补课,生活过得十分艰苦。
那时候陪伴在陈独秀身边的是高小众(高君曼),对于陈延年、陈乔年来说,她既是姨妈又是继母。当她看到延年、乔年的生活条件后,十分心疼,就向陈独秀提议让两个孩子可以到家里来食宿,但陈独秀却不允许。
到最后,甚至有些友人都看不下去陈独秀对两个儿子的教育方式,劝说他,但陈独秀却说了这么一番话“妇人之仁,徒贼子弟,虽是善意,反生恶果。少年人生,叫他们自创前途可也!”
这番话看似说得不近人情,但细细读来,其实里面也潜藏着陈独秀“望子成龙”的期盼。所以对于两个儿子,陈独秀并不是感情淡漠,相反他内心很在意,只是他不善于表达这种在意,也不愿以父亲的身份束缚他们。
所以在陈延年、陈乔年牺牲后,陈独秀的悲痛并不比其他任何人少。那时候他整日不发一言,身边人都不敢在他面前提起延年、乔年的名字。而多年后发生的两件事,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陈独秀对两个儿子深藏的爱意。
陈独秀
其一是9年后陈独秀在反动派的狱中以酒祭子。当西安事变的消息传到狱中陈独秀的耳中,已经48岁的他高兴地像个孩子,一向不怎么喝酒的他专门托人买来酒菜。
在喝酒之前,他专门倒了两杯酒在地上。第一杯祭奠所有牺牲的同志,他说:“大革命以来,为革命而牺牲的烈士,请受奠一杯,你们的深仇大恨有人给报了。”第二杯酒则是祭奠牺牲的两个儿子,他呜咽道:“延年、乔年,为父给你们酹此一杯。”说的时候更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其二就是陈独秀因为两个儿子抨击蒋介石。抗战爆发后,陈独秀从狱中被保释,虽然那时候陈独秀已经退出我党,但他的影响力始终都在。所以蒋介石就想拉拢他,通过他来打击我党。
蒋介石专门派人去游说陈独秀,说愿意给他提供10万元经费和5个国民参政会委员的名额,只要陈独秀愿意组织一个新党。面对这样的拉拢,陈独秀的一番话可谓掷地有声,他说:“蒋介石杀了我许多同志,还杀了我两个儿子,我和他不共戴天……”
从这两件事,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两个儿子的牺牲,陈独秀心里始终没有放下过。
两个儿子小的时候,陈独秀为了革命不能陪伴在他们左右;当两个儿子长大了,他们也先后参加了革命,父子三人都在为了革命而奔走,同样难得聚首。
作为父亲,或许陈独秀并不合格,但对于两个儿子,他并不缺乏爱意,虽然那爱意是那么“别扭”。
谨以此文,纪念陈延年、陈乔年两位烈士,也纪念培养出他们的陈氏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