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毋庸置疑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当下我国所处的经济环境和市场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的就业 
近些年,我国的就业情况仍然不容乐观,每年待就业人数达一千余万。就业市场依然出现以下情况:一方面,企业提供的可供就业的岗位不少,企业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就业人员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辞劳苦地奔波。这种企业人才需求与就业人员目标期望之间的矛盾是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与较为呆板的教育模式不对应造成的,即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无法真正满足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师徒制的一大关键点就是校企合作,学校加强了与行业企业的联系,避免了传统职业教育与企业联系不够的尴尬,企业作为与师徒制人才培养息息相关的利益关联者,与学校增进交流是必然的。故而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着手,职业教育能够迅速、良好地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市场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企业直接参与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学生在合作的企业中有固定的实习岗位实践专业技能和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的适应能力,对企业长期发展来说是有利的。
(二)有助于教学方式的变革 
职业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中国国情下的长期应试教育机制下成长的学生是根本无法在这短短几年大学期内改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的现实弊端。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全方位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这种帮带关系可以涵盖到学生的方方面面,包含所有的实践环节。企业人员作为导师之一,学生又是员工之一,保持了学校在育人环节中的地位和作用,很好地实践了师徒制的内涵。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师傅带徒弟的这种技术的传承。课堂教学应该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市场需要的高职人才。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必然要依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作出科学的改变。师徒制的实践,引起教学方式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实践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把握理论与实践的融汇贯穿性,深刻体会必须要有够用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三)有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 
引入师徒制的一大优势是提高教学效率。在教育领域解读这一经济学概念,应该考虑教育这一社会资源分配和利用的衡量指标,教育投入应该有相应的成果显现。在传统的教学中,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有脱节现象,培养出的人才显然很难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尤其是热门专业缺少有效的市场调节,各大中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极少考虑支柱产业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导致出现现在人才过剩企业却缺人的困境。
作者王顺利:重庆梁平职教中心汽修教研组教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