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太极拳,上可治未病,下可强身健体!

推荐阅读 经典原创文章:岁末将至,疫情未了,分享一方,中医院都在用,可在家中常备

古人所说的“治未病”是特有所指的,并不是教人无病服药以强身防病。这源于他们对“疾”和“病”的认识。《说文解字》认为“疾”是指小病;而“病”特指那些危重的疾病。早期“治未病”的含义是治“疾”防“病”。即早治小病,预防大病,目的是及早治疗,防微杜渐。“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

关于治未病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逆顺》中也提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中的“治”是管理、治理的意思,“治未病”就是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包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面的意思,强调人们应重视保养身体,培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达到未生病前预防疾病的发生,生病后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疾病痊愈后防止复发的目的。这种思想充分体现了传统医学重视预防保健的思维模式。

中医有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两大系统共同构成,中医非药物疗法内容丰富,临床使用行强,针、灸、推拿、刮痧、火罐、理疗、火疗、药物熏蒸、热敷、贴敷、文化养生、食疗养生、经络养生、情志养生、环境养生都有各种不同的中医医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强身治病的重要保障,其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深受百姓欢迎和爱戴,其中国针灸技术更是以神奇有效流传至世界各国。

目前美国风湿病学会将针灸疗法列为治疗类风湿病的第一选择,世界卫生组织高度重视针灸的价值,并与2007年后将针灸穴位标准化,全世界各国医学专家和人们都在大力推广应用中医非药物疗法,中医的非药物疗法是对现代医学的有力补充,是新世纪人们追求健康的最佳选择。

非药物疗法与太极拳

中医非药物疗法具有独特的健康养生作用和防病治病的特有原理,目前我国大多数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毫无疑问,非药物疗法是现在都市白领选择的健康养生疗法。

太极拳是最好的全民健身运动,因为它对人不设限,对地不设限,对时不设限,即人人可以练,时时可以练,处处可以练,健康、亚健康甚至于有病还可以练。一人练,一人强,一家练,一家强,一国练,一国强。练太极拳要达到强身治病的最佳收益,必须做到:一是要有生命不息,练功不止的恒心,做到晨昏无间,寒暑不断,像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二是把练拳提到热爱、继承、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高度,不急不懈、循序渐进,知理明法,精益求精。得到的回报是“延年益寿不老春”。真正的能够起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作用,配以中医的非药物疗法,在“治未病”中能够发挥不可想象的作用。

上可治未病,健康练太极!

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功能是有目共睹的,近百年来,太极拳明显地向着养生保健和医疗体育的方向发展。例如:放慢练拳的速度、降低运动的难度和强度,以及强调架式高低和运动量大小都可因人、因时而异等等,都是向健身方向倾斜。但与此同时,它依旧保持了健身、娱身、寿身、医身和防身等五大功能。

 “练拳炼人,拳练一生。” 

拳谚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又说:“外练筋骨膜皮毛,内练意志精气神。”总之,练拳必须内外兼练,必须包括身、心两个方面。其中心理意志是支配着一个人能否把拳练好,特别是能否“拳练一生”的根本所在。

打太极拳原则上要求天天练习,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终年不辍地拳练一生。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自然会终身获益。能否坚持终年不辍地练拳,这是对一个人意志力的磨练和考验。一般地说,这与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思想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

凡是武德、武风、心地、涵养,都属内练的范围。这就是“练拳炼人,拳练一生”的道理。换句话说,这里包含了“人练拳,拳练人”,“既炼身,更炼心”,即:通过长期练习太极拳时的“慢中求功”、心平气和、全神贯注等具体要求,逐渐地磨炼出日常处事的从容不迫、不急不躁,养成“诚以待人,毅以治技”,心地宽阔,富有涵养等等良好习惯,从而使自己在心理上能经常保持平衡和坦荡长乐。所有这些拳外功夫,无疑也是要百炼成钢的。这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常言道:“练拳容易,炼人难。”所以,对“练拳炼人,拳练一生”的道理,切不可等闲视之。(注:练、炼二字有着不同含义)。

“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我国古代医学经典著作就曾指出,调摄精神对于增进身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唐代王冰注:“恬淡虚无,静也。”)

太极拳历来非常强调心静气顺,精神贯注。如清代王宗岳《十三势歌》说:“静中触动动犹静”,“气遍身躯不稍滞”,“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等句便是。再如清代李亦畲《五字诀》的条目:“一曰心静,二曰身灵,三曰气敛,四曰劲整,五曰神聚。”其中心静、气敛、神聚,都与上述所引《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句的精神相合。尽管一为医理,一为拳理,但两者之间确有其相通之处。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还谈到了“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这一摄生方法。总之,其调摄精神是为了使人保持恬愉宁静的生活,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防止七情伤身,从而增进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太极拳在练功过程中,要求做到“动中处静,静中寓动”,摒弃杂念,精神内守,思想集中,虑淡思清,意注动作,气沉丹田。这样在忙碌的生活中,人就能通过练习太极拳获得恬愉宁静的时刻,借以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减少不良刺激。如此锻练日久,自能积精全神,增强免疫能力,使虚邪之气难于为害了。练太极拳的终极目的,则正如《十三势歌》所说的:“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常言道:“拳、医相融,一功两用。”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上工治未病。”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是一种防重于治的思想,用现代人的话来说,也就是“预防为主” 这里“治未病”有两种含义:一为防患于未然,即未病而预防疾病;一为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如扩散或并发其他疾病。

前者属养生保健范围,这正好使太极拳的健身(身心保健)、娱身(欢娱身心)、寿身(延缓衰老)等功能获得充分发挥。当然,防病手段绝不限于太极拳一种。 后者则属于医疗范围,即在既病之后,应当做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借以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演变。对此,太极拳只能退居辅助地位。如在医生的指导下,参与一部分适应症的综合治疗,主要是通过练拳活动,帮助患者渐渐地增强身心(即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抵抗力,与疾病作顽强斗争。但不是所有的病症都能适应的,尤其是一些急性病和重症患者,或者因身体过分虚弱一时不宜学练太极拳的,都不可勉强。总而言之,必须因人、因病而异。

(0)

相关推荐

  • 学习问答(85)

    ​@杨玉丽 转发的两篇文章读后感:第一篇介绍太极拳的快慢,先要弄懂慢是干啥,快是干哈.内家功夫有句俗语:指拳[慢养生快伤身].目前我们所说的85式拳,先要定调是养生拳,是杨露禅传给北京王公大臣子弟的养 ...

  • 警惕“手机、空调、电脑、耳机综合征”!中医教你如何治未病

    小编导读 作为一名每天勤勤恳恳为大家码字的新媒体小编辑,小编每天戴着耳机.对着电脑和手机,坐在空调房里--所以,大家可以想象小编看到"手机.空调.电脑.耳机综合征"这篇文章时,内心 ...

  • 中医所讲的“治未病”究竟是什么?

    以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为导向,以真切科学的营养学为基础,从中医中获取养生之道,从营养中寻求祛病良方. --研农营养健康 "医生,我没有得胃病啊!" 这段令人啼笑皆非的对话,越来越多地 ...

  • 中医养生的核心“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理念源远流长,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独具影响的理论之一."未雨绸缪","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凡事预防在先,是中国人谨遵的古训.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形成, ...

  • 老中医王建久中医治疗肿瘤,治未病,未病先防

    老中医王建久:中医治疗肿瘤,治未病,未病先 历代中医典籍在肿瘤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辨证论治规律及预防康复保健等方面,都有丰富论述,对于现今肿瘤治疗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许多值得研究和继承的东西.湖北 ...

  • 自学中医--民间“治未病”诊断经验大全(下)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生病了其实是身体告诉自己最近有些不好习惯对身体有影响了! 好习惯可以让自己身体快速恢复和益寿延年! 01 - 民医治未病诊断经验大全 ...

  • 自学中医--民间“治未病”诊断经验大全(上)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生病了其实是身体告诉自己最近有些不好习惯对身体有影响了! 好习惯可以让自己身体快速恢复和益寿延年! 01 - 民医治未病诊断经验大全 ...

  • 中医养生术 太极拳,“治未病” 绝配!

    关于治未病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逆顺>中也提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 "中的&qu ...

  • 中医 太极拳,“治未病” 绝配

    疗金句 人知饮食所以养生,不知饮食失调,亦所以害生.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  关于治未病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逆顺>中也提出"上工刺 ...

  • 李可老中医在首届扶阳论坛上的演讲  演讲题目:治未病?!

    李可老中医在首届扶阳论坛上的演讲 演讲题目:治未病?! --兼论扶阳的运用问题 昨天是冬至节,我的身体出现了一些特殊变化,所以没有跟大家一块儿,很对不起! 关于这次治未病的问题,大家谈得很多.总的来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