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鼻祖孟诜的一生,入选非遗,千年传承孟余堂

孟诜是著名思想家孟子的第31世孙,是汉代山东安丘孟姓迁到河南的一支。据传说孟诜的爷爷是个远近闻名的医生,父亲孟曜为明经进士任学官。孟诜生于大唐开国之初武德四年,遗传了儒家“亚圣”的基因,“少敏悟,博闻多奇,举世无与比。”孟诜受爷爷影响,对医药很感兴趣,想成为悬壶济世的良医,有“炼丹少年”的赞语。爷爷想让孙子把自己的医技发扬光大,父亲想让儿子考进士光宗耀祖。不想孟诜满足了先辈的不同心愿。

孟诜成年后被推举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擢进士第”,脱去粗衣换上官服,到福建长乐县任县尉,掌治安捕盗之事的副县级干部。孟诜入仕后仕途还算顺利,因政绩突出,不断升迁。武则天垂拱初年,升至凤阁舍人。凤阁是武则天时将中书省改成的新名字,凤阁舍人为中书省官员,是皇帝近臣,掌管进奏,参议表章,起草诏书,劳有功将帅,察天下冤狱等事。

凤阁侍郎是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也称宰相。时任侍郎的刘祎之是江苏常州人,少与孟利贞等人以文知名。上元中,被召入禁中,与元万顷等参决时政,时称“北门学士”。他任凤阁侍郎时,为正三品官职,皇帝的诏敕多出其手。刘祎之器重孟诜的才华,孟诜敬重刘祎之人品,因此二人关系十分要好。

一次刘祎之患病,孟诜前去看望。中午刘祎之留孟诜吃饭,特意用皇帝赐的金碗盛乳酪招待。见多识广的孟诜看到金碗非常吃惊地说:“此药金,非石中所出者。”刘祎之说:“这是皇上的赐物,不会是假金吧?”孟诜说:“药金是用仙方配制出来的,也不是假金。”刘祎之说:“你怎么知道?”孟诜说:“你用火烧它,能出现五色气。”刘祎之让人用火烧之,果然有五色气。刘祎之明白真金是不怕火烧的,对孟诜的见识更加佩服。其实孟诜的吃惊是因为药金是有毒的,用药金做的碗不适合人用。武则天知道这件事后,心里很不高兴,就以孟诜业余时常搞旁门异术为由,远调江南降为台州司马。

唐时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是专门安置贬官的一个闲职,这可能是孟诜为官最不顺的时期。但很快又连续升迁,回京任春官侍郎,负责礼部事务。太子相王李旦仰慕盂的才学召为侍读。武则天长安年中(701-704),调任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光禄大夫加银印青绶称银青光禄大夫,唐为三品文阶官,只用于封赠。

公元705年,年已84岁的孟诜知道朝廷又要有一场斗争,便要求告老还乡,中宗准了他的要求。他回到汝州老家,在伊阳山中养老,他把所学向乡邻宣传推广。《册府元龟》总录部·养生:孟诜为同州刺史,中宗神龙初致仕,归伊阳之山第,年虽晚暮,志力如壮,尝谓所亲曰:若能保身养性者,常须善言莫离口,良药莫离手。

景云元年(710)唐睿宗李旦即位后,首先想起了自己的老师,下诏让孟诜进京,欲加以重用。孟诜以年事已高为由上书坚辞不就,李旦考虑到老师的年龄,同意了他的要求。

景云二年,孟诜回宫治愈了唐睿宗李旦的旧疾。睿总以“孟氏歧黄,余泽百世”之意,赐“孟余堂”药号,以期孟诜在汝州归隐后,仍能将中医食疗养生之术造福乡邻,发扬光大。 李旦又下诏赐孟诜锦帛一百缎,又诏令有关部门每年春秋两季,为孟诜特别提供羊酒糜粥。

开元元年(713)河南尹毕构专程看望了孟诜,认为孟有古代圣人的风度,下令将其居所改名为子平里。毕构是河南偃师人,历任中书舍人,左御史大夫,陕州(今河南陕县)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充剑南道按察使。唐玄宗即位后,拜河南尹,迁户部尚书。毕构的做法足见其对孟诜的敬重。

公元713年,孟诜逝世,享年93岁。在人活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孟诜活到93岁,跨越两个世纪,是很难得的,可谓是世纪寿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