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这周公司组织了一个培训,主题是「质量成本」。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很多看似挣钱的产品,其实隐形成本非常多。而这也体现了数据统计的重要作用,一款产品从开始到退出,其前期投入是多少,每年带来了多少营业额,产生了多少利润,而每年的维护成本又是多少?

这些数据的采集和评估,一是产品线要有这个意识,二也需要公司财务的支撑,也就是产品线盈亏分析。很多时候,团队成员对这些数据可能就知道个销售额,其他的并不是很清楚。只有知道了成本消耗在哪里,才能有针对性地去改善。

这项工作肯定是值得做的,也需要越来越规范地去做。但就像在培训过程中想到的一点:质量的标准可以是6西格玛,也可以是3西格玛,或者是行业的标准,对应的成本投入可能是量级的不同。我们应该做到什么程度?

这是最近在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本书的「成本和选择」这一章时,时常会浮现在脑中的一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经济学书籍怎么定义「成本」。

成本是某人放弃机会的价值。

这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对成本的定义,这个和你理解的“成本”是不是有点不一样呢?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当看到质量部门汇总产品的缺陷或改进所投入的物料、人力、差旅等成本时,特别是这个数据超出预期很多时,大部分人肯定是比较震惊的。如果这个事情在一开始就做对了,那节省下来的就是纯利润了。

但成本不应该这么来比较,一款产品当前的问题是必须解决的负面感受,但这个其实属于沉没成本,可能是因为人员能力、管理能力、技术能力造成的。当下的决策无法影响过去的支出,统计质量成本,我们的目的是找到一个更佳的决策,用以影响未来。未来在一开始是否可以策划得更好,过程中如何做得更好,以及如何避免类似的问题?

但如果我们想比较成本,应该怎么比较呢?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告诉我们:所有与决策有关的成本都是机会成本——选择这条路(而不是另外一条)放弃的机会的价值。

如果当初不做这款产品而是做其他产品,我们有什么样的机会?现在投入全身心去改进老产品,会怎么影响到新产品的进度?把关键人用在这件事上,另外一件事就必然受到影响,如何抉择?

这些其实是我们在考虑成本概念时,需要重点去想的事情。金钱成本其实是全部成本的一小部分。

我们为了住得便宜而选择远郊看似节省了住房投入,但耽误在路上的时间也是成本,如果这个时间用来提升自我,获得的收益也许会抵消在公司附近租房而导致的投入。我们为了买便宜一点的物品,开车去超市,浪费的油钱、时间成本也许远远超过楼下超市贵的那一部分。

所以,货币成本是所有成本的一部分。这告诉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不应该只看到钱,而要看到所有的成本。质量成本也不仅仅是统计一个金钱的额度,除了钱、财、物等直接损失,也要评估机会成本。这需要综合考虑,需要平衡。

最后总结的时候,有同事说,对于风险度高的项目,投入多或许也是正常的,我们应该做好区分。我认为这个思路是对的,高风险可能意味着潜在的问题也会比较多,是不是值得投入是一个综合考虑的结果,如果只看到损失的金钱,或许就丧失了机会。

质量体系中说,质量就是「符合要求」,我理解并非越高越好。而如果想把质量成本这件事做好,也是如此。在不同阶段,我们的客户、我们自己能承受的要求到底是什么?如果能把这件事说清楚,也许就没那么多纠结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