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商姓

姓氏渊源

源流一

源于子姓,出自上古时期商王朝贵族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载:“唐尧封帝喾之子契于此,传十四世至成汤,灭夏而以商为国号,后商被灭于周,子孙以国为氏。”相传,在远古时期,帝喾有个妃子叫简狄,她外出游玩时误食了玄鸟蛋,因而受孕生子名“契”。契长大后,仁惠博学,被舜帝任命为司徒,负责教化民众。后来,因契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赐姓为“子”,敕封在商邑(今陕西商县),组成了商族部落,号为“商国”。据典籍《遗子先生文集》记载:“自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另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商汤为周所灭,后世子孙仍以故国号为氏,世称商氏。”商氏从贵族之姓转为庶姓,仍称商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史称商氏正宗。商氏族人大多尊奉契、商汤(成汤)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大夫商鞅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姓纂》记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春秋战国时期,卫国的公孙鞅投奔秦孝公,在秦国变法图强,有功而被封为商(或上)君,所以又称为商鞅,史称“商鞅变法”。他的后代就以封地为姓氏,称为商氏。

春秋时期,卫国有一法家名士叫公孙鞅。公孙鞅,亦名卫鞅,公元前390~前338年待考,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

公孙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为卫鞅,后被秦孝公嬴渠梁封于商邑(今河南淅川),后人称之商鞅。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在思想上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的家臣。公叔痤在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商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又对魏惠王说:“王既不用商鞅,必杀之,勿令出境。”

公叔痤死后,魏惠王对公叔痤的嘱托不以为然,也就没有照做。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招求贤者,以图秦国之强,欲收复秦国历来之失地,便在周显王姬扁八年(秦孝公嬴渠梁元年,公元前361年)携带着李悝撰著的《法经》到秦国去了。商鞅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三见秦孝公,卫鞅畅谈变法治国之策,秦孝公大喜,于周显王十年(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9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后升大良造。

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则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并竭力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鞅这是以历史发展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护旧主张,为实行变法作好了舆论准备。

周显王姬扁十三~十九年间(秦孝公六~十二年,公元前356~前350年),商鞅在秦国先后两次实行大规模变法革新,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这时太子嬴驷有意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遂刑其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秦孝公十六年(公元前346年),太傅公子虔复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

变法日久,秦民大悦,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秦国由此迅速强大起来。

周显王二十九年(秦孝公二十一年,楚威王熊商元年,公元前340年),商鞅率秦、赵两国联军击败了魏国主帅公子昂强大的魏军,魏国被迫割让河西之地予秦国,之后将国都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部)。

河西之地,今称河西走廊,位于甘陕西部。东起乌鞘岭,西接新疆,北连大漠,是一个东西长达一千余公里,南北宽七十余公里的狭长地带,包括了今酒泉、张掖、武威三个地区,金昌、嘉峪关、永昌、金川、酒泉、玉门、金塔、安西、敦煌、肃北、阿克塞、张掖、山丹、民乐、临泽、高台、肃南、天祝、民勤、古浪、武威十九个县地。失去如此一大片国土,当时魏惠王咬牙大忿:“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而商鞅则因功受封商地十五邑。在商鞅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族封地名称、或名号为姓氏者,称商氏,亦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出自成汤二十五世孙皋辛隐居于商城之东,遂以商为姓。

源流四

相传黄帝的重孙以地名(今陕西商县)命姓。

源流五

(元)《金史》附录《金史语解》载有女真姓氏和汉姓氏的对应关系:乌古论曰商。

源流六

《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记载:商佳氏(Sanggiya……Hala),满族姓氏,又作尚佳。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海西女真,世居鄂和(今吉林蛟河西北部),后多冠汉姓为商氏、桑氏、尚氏等。

源流七

《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吴库里氏(Ukuri……Hala),又作乌色里,满语“细鳞鲮鱼”,满族最古老的姓氏,金旧姓“乌古论”。世居黑龙江两岸,后改汉字姓商、刘、乌、李、讷、桑等。

源流八

《遗山先生文集》卷三九《曹南商氏千秋录》记载:曹南商氏,族姓所起,见于远孙正奉大夫赠昌武军节度使衡所著《千秋录》备矣。盖自少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十三世而至汤,十七世而微子代殷,后为偃王。避宋宣祖讳,改殷姓为商姓。

源流九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1.满族商佳氏,亦称尚佳氏,满语为Sanggiya……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海西女真,世居鄂和(今吉林蛟河西北部),后多冠汉姓为商氏、桑氏、尚氏等。

2.乌库理氏,亦称乌色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乌古伦部,满语为Ukuri……Hala,汉义“细鳞鲮鱼”,世居黑龙江两岸,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商氏、刘氏、乌氏、李氏、讷氏、桑氏、鱼氏等。

《遗山先生文集》卷三九《曹南商氏千秋录》记载:曹南商氏,族姓所起,见于远孙正奉大夫赠昌武军节度使衡所著《千秋录》备矣。盖自少典而降,得姓者十四。契始封商,以子命氏,十三世而至汤,十七世而微子代殷,后为偃王。避宋宣祖讳,改殷姓为商姓。

迁徙分布

如今商姓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黑龙江、河南、北京、陕西、辽宁、江苏,这八个大约占商姓总人口的74%,其次分布于湖北、安徽、浙江、重庆、天津等地。在黑吉辽、内蒙古东部、河北大部、京津、山东、河南东北、苏皖北部、重庆东南、贵州北端,商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2%以上,这部分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9.1%,居住了大约63%的商姓人群。在内蒙古中部、河北西北、晋陕、宁夏东北、豫鄂渝大部、四川东部、湖南西北、贵州大部、云南南部、广西中部、皖苏南部、浙沪、赣闽北部,商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3%~0.06%,其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9.2%,居住了大约29%的商姓人群。

姓氏名人

商容:是第一位出现于史籍的商姓人士,传说是纣王时官拜大夫,因忠言直谏,被纣王罢官。周武王克商后,商容归周朝,武王钦慕他的为人,曾特别旌表其闾,并嫁以女儿。商容所传后裔便皆以商为姓。

商高:西周初数学家,约与周公旦同时期人,他写了中国第一本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在公元前1000年发现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勾三,股四,弦五。早于毕达哥拉斯定理五百到六百年。

商泽:春秋末年鲁国人,字子秀,一作子季,孔子弟子,为七十二贤之一,以涉览六籍为乐。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雎阳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封“邹平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称“先贤”。

商瞿:春秋末年鲁国人,字子木,孔子弟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孔子把《易经》传授给商瞿,商瞿传给楚国人犴臂子弘,子弘传给江东人矫子庸疵,庸疵传给燕国人周子家竖,周竖传给淳于人光子乘羽,光羽传给齐国人田子庄何,田何传给东武人王子中同,中同传给菑川人杨何。杨何在汉武元朔年间,因为研究《易经》出任当朝的中大夫。

商鞅:战国时期为秦奠定统一基础的功臣,是人所共知的历史人物。当时,他以刑名法术之学,被秦孝公重用为相,定变未能令,废井田,开阡陌,改赋税之法,结果在短短的十年时间之内,使得秦国面貌大变,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秩序井然。商鞅也因此被封于商公邑,号为商(或上)君。有学者认为,商鞅的后代子孙就以封邑名作了姓氏。

想要了解具体姓氏文化,可以参考北京家谱传记机构编辑《百家姓寻根手册》

书籍主要内容:

1.姓氏文化概论

2.姓氏渊源

3.迁徙分布

4.郡望堂号

5.家谱收藏

6.字辈排行

7.家训选辑

8.姓氏楹联

9.趣事典故

10.姓氏名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