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疑而归——《教师博览》第三届读书论坛的收获

以上是发表在《江西教育》的文章。

以下是我的原稿(未删减版),文责自负。

释疑而归——《教师博览》第三届读书论坛的收获

4月6-8日,在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我与全国十几个省的近六百位同仁,参加了《教师博览》第三届读书论坛活动。

带着问题去聆听几位专家的讲座,受益匪浅。去之前带三个问题,一、如何读书、治学;二,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三,要怎么样才能成为大师。在会前,我对几位专家都做了一些了解工作。然后,保持空碗心态,认真聆听专家们要给观众分享的研究成果。

有一位老师曾经教导过我,凡是没有事先编排好位置的讲座,务必要坐到第一排。于是,我就坐到第一排,最靠近嘉宾的位置。不是为了混个脸熟,而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学习专家们的成果。

一句话点评几位专家

孙绍振老师:以文艺理论批评当下诗词教学。

史金霞老师:一个被《教师博览》“害”成喜欢折腾的独立女性。

颜庆卫老师:一位深耕于传统文化的书者、行者、师者。

梅洪建老师:带着哲思寻找“我”作为老师的真义。

岳南老师:为灿若星辰的近代知识分子重塑群像的“雕塑”大师。

叶欣老师:温婉的江南女子干一件大丈夫的事业——心阅四方、行走四方。

方心田老师:阅读路遥的《人生》,通过读书,立志改变“高加林”的命运。

徐光明老师:从小人书中获取知识与第一桶金,一发不可收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记得在读研究生期间,我们导师要求我们只要有讲座,都争取去听。因为每一次的讲座,都是一次不期然的邂逅,有助于开阔我们的眼界。

本次读书会,在一天半的时间里,安排了五位专家的讲座,还有一些读书人的的精彩分享,说是饕餮大餐也不为过。

因为我是学历史出身的,凡事总爱寻根问底,专家讲座的每一个细节,包括他(她)们的成长我都非常注重。我来这里就是学习他(她)治学精髓的。希望我的观察与分析能够尽量接近事实。

以下,我结合自己亲自问的问题和听讲座的感悟,来说说此行的收获。

孙绍振老师:以文艺理论批评当下诗词教学。

孙绍振老师的讲座,有几点印象深刻的地方:

一是思维清晰,从我整理的思维导图来看,孙老师这堂课应该做过精心准备,并且很像是中学的一堂公开课,有导入,有过程,有小结,就差没有布置作业。这就需要我们听众自己来整理笔记,学有所得了。

二是高屋建瓴,近代中国,尤其是从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整个人文社会会科学的学术研究,大体上是借西方理论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往往会有很新颖的结论。我们一般称为“新瓶装旧酒”。但孙老师把西学的精髓即逻辑思维分析工具掌握好后,创立了中国自己传统文化的文艺理论,用以批评中国当下的诗词教学,当然是游刃有余,驾轻就熟。

三是精力充沛,孙老师以82岁的高龄为我们后学晚辈开讲座,令人既感且佩。从头至尾,没有出现任何中断,讲完后仍然精神焕发。这或许和孙老师的幽默和豁达有关吧。

本来还要现场提问孙老师治学中最拿手的文艺理论创立的过程,方社长因为照顾孙老师年事已高,故砍掉了与观众互动环节。故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史金霞老师:一个被《教师博览》“害”成喜欢折腾的独立女性。

听完史金霞老师讲座,我的感悟是,追求自由的道路上,有无数人在尝试,在砥励前行。

“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

史老师在成长过程中受《教师博览》里面那些名师的启发,怀着对语文教学的爱,对孩子的爱,对教育的爱,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实践,不停地反思。史老师的每一次转折,都让人肃然起敬,尤其2016年跳出体制外的举动,让我找到了通往自由的方向,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困惑。

在史老师的讲座之后,我主动到台上向史老师请教。史老师告诉我,“只要确认饿不死,就有勇气坚定往前走”。关于“如何平衡好工作与培养自己的小孩”的问题。史老师的答复是,要多陪陪小孩,关键是让小孩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他就会自觉做好他自己的事。

颜庆卫老师:一位深耕于传统文化的书者、行者、师者。

以前,我只是书法的业余爱好者。颜老师对于书法的理解与阐述,让我对于书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颜老师不仅是一位书者,还是一位行者与师者。整场讲座,颜老师充满激情,对传统文化的讲述深入浅出。

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一是,通过展示各朝代书法作品,阐述古代知识分子想向后世交待一些什么。二是,通过张自忠的书法作品,讲述一段家国天下的感人故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讲者慷慨激昂,听者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梅洪建老师:带着哲思寻找“我”作为老师的真义。

在梅老师与此7日上午的史老师身上,我都能看到在教育界的一大批不断探索,砥励前行的前辈。他们对于我来说,是教育探索的先行者,成为引领我向前不断前行的师者。

梅老师“三问”,不仅是作为老师的“三问”,也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哲学“三问”。有些人主动回答,有些人被动回答。梅老师不但主动回答,而且主动践行这个答案。

我想我有了自己对“哲学”三问的答案,简述如下:

“我是谁?”我是我。“我从哪里来?”我从人类历史长河而来。“我到哪里去?”我通过书本,通过与伟大人物的对话,获取智慧,到达彼岸。

岳南老师:为灿若星辰的近代知识分子塑群像的“雕塑”大师。

岳南老师对于近代那些知识分子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梳理的非常清晰,把他们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来解读。“大师远去再无大师。”是岳南先生的感慨,也是我此次最想问岳南老师的问题,即:“现在还能产生大师吗?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在岳南老师的讲座中已经把答案讲出来了:大师产生的条件是民主、自由的土壤。是全社会对于知识、知识分子的尊重。

现在看来,任重道远。

随着岳南老师的讲座的深入,也解答了我另一个问题,“如何读书、治学?”岳南先生给出两个答案,一是逐个了解各位传主,并把与其相关的人物顺藤摸瓜,牵出一个又一个人物。二是,全方位把这些传主的故事,用民族、国家大变迁的背景加以重组,对比,解构。

文化真是一件神奇的事物,能让知识分子自发自觉地燃烧自己,薪尽火传,一代又一代。

此外,7日晚上,一大批同仁、书友分享了他们的读书心得、体会,我分明看到了一朵又一朵次第绽放的花,我分明看到了向善、向上的读书氛围正在不断地扩大。

借用颜庆卫老师对“书法没有等级”的评价,我想说,“读书也没有等级”。

你拿起书本的那一刻,就很美!

读书会,带问而来,释疑而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