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国宝 明清皇家田黄印玺

田黄石简称“田黄”,与其它产自寿山的石材,统称为“寿山石”,为寿山石中最优良的品种之一。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狭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中之发黄色者。在物理性质、工艺美术特征等方面,田黄石与寿山石基本相同或相近,但因其珍稀和昂贵,故成为独立的印章石品种。

田黄石产于福建寿山溪田中,自明代开始即有文人作印章使用。明朝王应山《闽都记》记载“寿山在四都,山有石莹洁如玉,可为印章,柔而易攻,大者壹二尺许”,清代施鸿宝在《闽杂记》中记载到:“闽人言,明末时有担谷入城者,以黄石压一边,曹节愍公见而奇赏之,遂著于时。国初耿逆取之献京师权要,断绝殆尽”。说的是明代末期田黄即出名,顺治十七年耿精忠父亲耿继茂从广东移住福建到康熙十二年共十三年间,耿家把大田黄全部挖掘完并作为贡品和礼品送到京城。清代高兆和毛奇龄就寿山石分别写了《观石录》和《后观石录》,文中就自己在民间所见所闻的寿山石和田黄予以了记载和描述,只因民间田黄皆是小件,以至于后人根据民间文字记载误认为田黄无大件乃至长期形成固定思维和认识经验,极大地误导了现代人对明清田黄的认知判定。改革开放以后,文玩逐渐被人们喜爱,八十年代初田黄印章价格一路走高,从最初的的每克几元钱到拍卖最高价达每克20万元的天价,30多年来是所有文玩涨价最大的品种。因田黄资源已经枯竭,目前寿山石农也已无石可挖,当地政府仅仅只留下产田黄石的2亩地,予以封存留给后人。当下在福州交易市场上,100克以下的田黄原石价格达每克3000元以上,且还难以买到,卖家惜售所致。

关于田黄的知识和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前,只是有个别民间寿山石专家提起田黄,没有田黄专著也未形成体系。1982年,石巢先生在其撰写的《印石辨》中首次提出了田黄 “细、结、温、润、凝、腻”的“六德”标准,为鉴定田黄提出了比较科学的依据。2001年,文人王敬之写了《鉴识田黄》一本小册子,2013年又补充材料写了6.4万字、74页的《王敬之讲田黄》,文中就他自己所见的民间田黄向读者宣传介绍,文中列举最大的田黄摆件仅仅830克,其余的都不超过300克。时至今日,因各大博物馆存有的田黄非常稀少无从研究,以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体制内的专家撰写关于田黄的著作。王敬之关于田黄的一家之言成了当今影响深远的理论,其后果造成了历史上比民间更精美的明清皇家田黄不被市场认可,断除空白了明清极品田黄的文化历史,以致世人不以田黄的“六德”和艺术造诣为标准,以讹传讹地认为绝大部分田黄重量都不超过一千克,而对留存于民间明清皇家重量达几十公斤的极品田黄玉玺和摆件错误地断论为皂石、湖广石、滑石等不可类比的其它石类。

鉴识田黄,首先要明白田黄的首德次符。德为本质内在的特征,需要品味和体会,难以用语言描述,“六德”标准即为此属。又因个体的主观感受差异,理解不尽相同。符为表观外化的特征,由于内在的特征难以把握,遂以萝卜纹或橘囊纹、格、石皮作为直观特征,其实仅为可直观把握的特征,于是所谓的专家迎合了大众需求,故意忽略了以德为先。又由于田黄出土的位置不同,各个时期田黄的外在表象必然有差异。目前的所谓田黄鉴别理论是基于坑头溪新出的田黄而言,而历史上不断采挖后剩余下的多为小料,用小料特征衡量早期几乎唾手可得的大田黄,如何没有偏颇?

目前流传于世清朝最著名的田黄印玺莫过于现藏于故宫的乾隆田黄三连章,中国人民邮政在一九九七年还为三连章发行了邮票,以致被称为国宝中的国宝,但视田黄为帝石的大清王朝,是否有田黄宝玺?虽然在历史上残留下来的皇家书籍没能查到相关更多的记载,但事实上肯定是有的,或被识货人收藏,或在一些古玩商手中。故宫现存有数枚田黄小印章,台北故宫有“九读”田黄印章。田黄是我国独有的宝玉石,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极具稀缺性的收藏资源,是社会财富精英竞相追捧的对象,它的市场价格也在不断创造着新的天价和纪录。2016年6月1日,香港佳士得拍卖了清朝恭亲王的一对413.2克田黄印章,成交价加上佣金8524万元,恭亲王都拥有使用田黄印章,大清皇帝的田黄帝玺必定存在。现藏北京荣宝斋4.2公斤的田黄原石证明了福建寿山乡在历史上产出过大田黄。

从历史上保留下来的清代档案史料、故宫博物院的研究文章以及《颐和园陈设清档》中推断,圆明园当年的文物数量不会少于150万件,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可以说是可移动文物一件未留。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连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也供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之后北京政府由各路军阀轮流掌权,溥仪为贴补生活费用又多次把故宫的文物出售。故宫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这个数字几乎无法统计,“故宫和中南海、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沈阳故宫等是一个整体,古代都是宫苑禁地,它们的文物都是互相交流的。1933年故宫文物分五批次南迁上海和南京,1937年故宫文物分北路、中路、南路三路西迁,1945年三路文物回到南京时,有过统计:北路9369箱、中路7286箱、南路仅仅只有80箱,几乎是北路和中路的百分之一,南路究竟有多少文物流失?清代皇家田黄是皇帝的心爱之物,为什么两岸故宫仅仅存有十几枚小田黄印章?是否绝大部分皇家田黄都从文物西迁南路中散落民间?目前无人能提出史书的历史记录来证明,也难以形成统一认可的历史定论。大清王朝存有田黄帝玺肯定确切无疑,战争时期流失出宫外也极为正常,毕竟在清朝时田黄的价格高于黄金。只是现代人以博物馆数量有限的馆藏器物作标准,对没有见过的艺术品都没有机缘去研究,以致当下流藏在民间浩如烟海的古代艺术品难以被认知,不被世人所认识已成普遍现象。本人就见到的几十件有皇家符号的大田黄藏品,从材质工艺、雕刻篆刻、器形图案、印玺字样等方面都做了认真仔细的研究对比,最终得出结论:凡是皇家田黄完全符合“温、润、细、洁、凝、腻”标准,无论从重量和材质都远超过目前拍卖市场上见到的田黄。

据明清两朝史料记载,明清两朝每年在圜丘祭天,继承古代郊祀最主要的形式,礼仪极其隆重与繁复。圜丘坛又称祭天台、拜天台、祭台,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坛,为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长期以来民间有清代皇帝用田黄石祭天的传说,究竟清朝皇帝用以祭天的贡品是否使用了田黄石,多年来无人予以肯定和否定,因为遗留保存下来的有限史书上也没有相关记载。

2017年6月,本人在巴黎一朋友家中见过两款清代田黄印玺,该朋友说自己的曾祖父在八国联军时作为军医到过中国,对家中祖上留下之物也不懂,之后我陪朋友一同去了巴黎佳士德公司,公司接待人员见到田黄印玺后,表示确定为极品寿山石,但是否是田黄不能贸然肯定,因为之前没有见过如此大的田黄印玺。在民间田黄收藏家手中,我见到了如下田黄印玺,经多方验证,实为明清皇家所拥有,因皇家田黄均为极品,摩氏硬度较低,难以用作实用印玺,且没有使用的痕迹,故而推测作陈设观赏或祭天所用。清代毛奇龄在他的《后观石录》如此赞誉田黄:“明泽如脂,衣缨拂之有痕”。

乾隆之宝国富民强江山永固

长20厘米 宽20厘米 高30厘米 重量22.9公斤

此印玺包浆深厚,采用圆雕的工艺,古拙大气,整体造型气势磅礴,印文篆刻之艺术造诣非一般工匠所能刻制,皆是手工制作。“乾隆之宝国富民强江山永固”乃是祝福吉祥语句,如此重量的田黄,非皇家莫属,用于祭天之用未必不是事实。

从嘉庆的玉玺可以得到更多的证明,此立方体型印玺,长14.9厘米、宽14厘米、高25厘米,整体外表颜色呈褐黄色,玺文为“嘉庆御览之宝”汉文篆书,从玺顶开始到四面,均用汉文大篆体阳刻唐代诗人诗句,其中杜甫四首、李白三首、常建一首、于鹄一首、韩愈一首共208个字,个别诗句现代人都未曾知晓。观其篆刻工艺,字体排列错落有致,刀法古朴井然有序,非现代篆刻家能轻易仿造,个别篆字,很多篆刻者已不能识。细看篆体之地,皆是刀刀剔出、密而不乱、均匀铺垫,印玺整体古朴大气、包浆醇厚,极具庄重威严之感。察其材质,红格赫然入目,有些地方随红格走向还刻有花纹修饰掩盖,经强光电筒照射观察,内部存有少量的萝卜丝纹,整体具有类似果冻之感。

嘉庆御览之宝

立体柱篆体阳刻田黄 长15厘米 宽15厘米 高25厘米 重量:14.5公斤

嘉庆御览之宝印文内容

《春夜喜雨》

(0)

相关推荐

  • 横扫印石市场的新一代“宠石”,你不可不知

    老挝田黄螭虎戏珠钮印章料 说到寿山石,大把人得流哈喇子.皇家的恩宠,权贵的追捧,文人的青睐,几百年来的田黄石历史,让田黄石身价一直处于最贵石的塔尖,田黄石的价格早已远超"一两田黄三两金&qu ...

  • 皇家田黄锁春秋 秘藏深宫知多少

    产于福建寿山的寿山石,是印章中的极品.田黄石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其材质温润凝腻, ...

  • 明清皇家御用的瓷器——黄釉瓷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广州主播 嘉丽  朗读音频 ◆ ◆ ◆     ◆ ◆ ◆ 点击此处文字,参与"我也想读" 明正德 黄釉碗 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乾隆 淡黄釉盖盒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5·18世界博物馆日”来看明清皇家宫廷藏书展

    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来临之际,由北戴河·壇艺术馆联合荣宝斋.金陵博物馆.河北秦皇岛北戴河新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举办的<明清皇家宫廷藏书大展>将于5月18日下午,在北戴河新区"好莱坞 ...

  • 黄釉瓷 |明清皇家专属的瓷器

    明正德 黄釉碗 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乾隆 淡黄釉盖盒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承天德 最盛淳美 我国古代的颜色釉瓷器以其迷人多变的色彩.丰富的象征意义,给人们留下品味不尽的韵致,黄釉瓷器正是这其中最具贵族气 ...

  • 铁岭满族人家之旅 明清皇家马场探秘

    2016年7月17日辽宁文保志愿者团队主要负责人与铁岭市文保志愿者,共同前往位于铁岭市银州城北养马堡村北沟的满族人家,开展满族文化参观学习系列活动,同时对养马堡明清皇家马场遗址进行考察记录. 铁岭满族 ...

  • 【国内文旅卷】世界文化遗产之明清皇家陵寝(中)清东陵(中英双语)

    点蓝色字关注"国际城市发展智库" "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 ...

  • 明清皇家专属的釉色瓷器——黄釉瓷

    明正德 黄釉碗 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乾隆 淡黄釉盖盒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承天德 最盛淳美 我国古代的颜色釉瓷器以其迷人多变的色彩.丰富的象征意义,给人们留下品味不尽的韵致,黄釉瓷器正是这 ...

  •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明清皇家陵寝

    明清皇家陵寝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入选时间:2000年(2003年.2004年扩展范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 ...

  • 中国世界遗产---明清皇家陵寝

    17.明清皇家陵寝 入选时间:2000 / 2003 / 2004  地址:清东陵 清西陵(河北) 明显陵(湖北) / 十三陵(北京) 明孝陵(江苏)/ 盛京三陵(辽宁) 明清时期(1368-1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