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老街——白丁回眸甘肃路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甘肃路的牌子怎么是绿色的。问题问的好!
上海路的是蓝牌子,甘肃路的是绿牌子。这是因为蓝牌子说明这条路是东西方向为主,绿牌子说明这条路是南北方向为主。
现在这条路上写着房屋征收区域。
其实甘肃路、上海路、陵县路、宁波路、广东路、恩县路南侧大部分房子都属于房屋征收区。只有几个零零星星的住户,也不知道是看房者还是未签合同者。
我外地的同学看了《白丁回眸陵县路》《白丁回眸广东路》《白丁回眸恩县路》和《白丁回眸上海路》白丁回眸系列之后,说我到青岛一定要去看看这几条路。我回答他这几条路现在看起来有些沧桑,我讲的故事早已经被岁月淹没了。
你要是敢晚上来看,我肯定会说你是个胆大的!
甘肃路的双号是2——58号,甘肃路的单号是1——107号。
甘肃路比陵县路短些。
这条街上出了个小提琴家吕思清。
有一个陵县路街道办事处。
有一家菜店。
有伟大的陵县路民办小学的三间教室和校长的家、李老师的家、袁老师家的两个窗户。
有好几个同学的家。
有东风电机厂、日用化工厂、制镜社。
从南向北看是这样的,远处开始下坡一直顶到包头路。最早的时候包头路不叫包头路叫绥远路。包头路小学以前就是绥远路小学。
现在我们的身后是上海路。
西侧是双号。
起初几座楼是舰队宿舍。
这头地势有点高,亦叫甘上。

临街的阳台很阔气。

石头的地基很结实。

征收的迹象不明显。

西侧的第一个门牌。

东侧是单号。

单号的第一个路口是上海支路西口。上海支路有东、南、西、北口。
眼前的路口一层曾经是个菜店。
二楼角上是霍家。信教,家里四周都是挂像。家长为人和气。2015年我们为了聚会还到楼上去打听小学同学的信息。通过租房的住户找到了50年未见的同学。
双号一侧大约8号之后,大门洞旁边的卷帘门是伟大的陵县路民办小学六年级一班的教室。
这就是那个“革命的摇篮”。
同学们的目标是当共产主义接班人。
女班主任姓孙,高高的个子,嘴角上有个痣,有点儿厉害。
这里曾经是陵县路街道办事处。记得有个书记姓杨,有个副主任姓李。
难道现在成了陵县路社区?大门紧锁,是不是也属于征收范围?
这里也是陵县路民办小学的地盘。
大门左边是六年级三班,大门右边是五年级一班。
六年级二班在陵县路63号。
历史的发展进程是这样的:1958年开始招生的陵县路民办小学共有4个班,(在馆陶路、宁波路上课,四个班都是半日制)1962年升入高级小学的时候,有三个班。同时重组了一个重读班。这就是有三个六年级一个五年级的原因。
这张相片当年要交5毛钱。照相馆按钱数洗的。有几个五毛洗几张。
它跟着我辗转多年。说明我虽然智商不行情商还是挺高。
先前有个赵老师,印尼归国华侨。教学管理极为认真,强调两个字“自觉”。正前方黑板的右侧有他画的一幅画,上面写着“青面獠牙、张牙舞爪”谁要是不自觉这就是谁!因为我贪玩,没完成暑假作业,被他找到家里。
班主任姓刘,教学认真负责。六年级的时候她生病了,面对学生即将毕业她很着急。我们也很无奈。还好全班同学都升上了初中。
现在能联系上的同学有30多个,微信班级聊天群有30人。
每年正月初八聚会能凑两桌。
我们班教室斜对面是16号。
这是前几年拍的照片,现在铁门已经被锁上了。
这个院子住着五十年代末从武定路10号搬来的李家。住在上楼梯左边的房子。男女主人都是知识分子。家中的孩子与我们同龄。
大姑娘是诸城的知青,下乡的村子跟王门庄子一样离我们村十二里路。这个村的知青我还认识杨x升、李x国,可惜一次也没去过。只是听说他们的村子吃的都比我们村好。杨x升上学和我不在一个系,都是青岛的知青,课外常见,他称我为小弟。还有一件事让我感动是杨x升每年春节的时候都会给李家的老太太电话拜年。敬佩之意油然而生。。
说到诸城知青也是无巧不成书,这个只有三个班的陵县路民办小学竟有6个人成为诸城知青。李x生、刘x芳等。我们3班就有4个。杜x、刘x华、贾x丽、李x明。《留在诸城的足迹》缺少了这张合影。
看看这个带着皇冠、描眉弄眼的老楼。
这个门里也住着一个我们班的同学袁x珍。2015年有点费劲的找到了她的电话,联系上了。人在上海看孩子。至今也没有参加过班级聚会。
看看,这是一般两般的门吗?
往下的几个门,其中一个住着民办小学的李老师。她家姑娘长得和她挺像,卷毛。
那个小提琴家吕思清好像也在甘上。(甘肃路上段)
甘肃路、宁波路口。大树后面是王校长的家。
这是王校长家的正门。甘肃路18号,上台阶,走到头右侧。让我看来王校长也算是个历史文化名人了。
在王校长领导下的老师还有:宫老师、袁老师,代课老师赵老师。
咱可是有证的小学毕业生。校长:王士融。大印两个。
你如果说是小学毕业,您有证吗?特别是在这个需要证明你妈是你妈的年代。
这是甘肃路与宁波路路口的另一侧。以前是个修车行?
宁波路口之后向北就是下坡。
从22号开始到28号都是这样的门头。
26号28号后门有个楼梯下去之后有个小院子,小院子的后门能通到广东路的大门洞。小孩们常常因为好玩从这里串来串去,其实确实近不少。
这里,最重要的一笔是这个门口右侧是我小学陈同学的家。南方人,他爷爷是茂昌的“总工程师”,掌握腌咸鸭蛋和制作松花蛋的秘方。
广东路34号小二楼在甘肃路上的后窗。右边两个窗户是启蒙老师袁x萍的家。
在馆陶路教室遇见的第一个老师就是她。教了一年就调到莘县路小学了。(公办)其实二年级开学的时候还有几个同学也不来了。包括教室后窗户那家的于x华。我是不管不问,现在知道了那是人家的家长厉害,把孩子转到了公办小学。学费还少,教学条件还好。我们一到四年级半日制,等于上了两年。老师是全科的,没有上过体育课。
以前这里是做肥皂的门口放着好多盛火碱的大桶。
后来成了制镜社。
55号是我们初中同学的家。学号28号。姓郝。好不容易联系上了,人在天津随小孩去了。675的聚会很希望她能参加。内向,回青岛也只和个别人联系。
这个红房子也是在广东路34号的原地皮上盖的,这个位置上曾经有姓孟和姓曲的初小同学。
刚刚建成的时候是商检局的动植物检疫所。陵县路东楼的邻居张某曾经在这里养兔子。

甘肃路与广东路路口。

大门口左侧有茶炉和公用电话。
有好多棵比楼房还高的大槐树曾经被雷劈了一棵,耸人听闻呀!
后来建了甘恩小区。
新市民把手艺带进城里,栽花种菜。就怕清明的时候他们在路口烧纸给老家的祖先寄钱,烟火灰三位一体与领导们所说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格格不入。
她在的位置就是以前的栓船的位置,老码头。。。所
从恩县路口到包头路口甘肃路的最后一段。
老码头。
老码头的对面就是海尔的发祥地,东风电机厂。
修了新墙,模糊了我的记忆。
但是这棵老树会告诉你它见到的甘下的变迁。
新大楼替代了以前的一排排的洋楼。
路牌的前面是个小岔路,老早就有了。现在应该叫右转弯专用道。
马路的西侧已经不是消防队的院墙,能看见训练的高高的架子。现在是宿舍。
我现在也是拾壹漏万,欢迎老邻居、老街坊、老同学订正和补充。
本组图文源自《爸妈旅游》之《白丁回眸甘肃路》,作者李黎明,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
(0)

相关推荐

  • 路口的三号公交车‖文/芃木

    路口的三号公交车 2021年周六的晚上9点,大二的李暮刚下高铁,准备搭公交车回家. 上大学后已经很少有机会回家与父母团聚了,离家的日子里在远方打拼,忙着玩闹,忙着考试,忙的忘记了从前最放不下的那个他. ...

  • 七十年代初青岛老照片,读者热议勾起回忆无数!

    近日,本公众号连载编发了由热心网友"涧中细流"搜集提供的卡斯汀·彼得森拍摄的<1973年的青岛,珍贵老照片中的时代记忆>记忆图文,勾起了无数老青岛的难忘回忆.因文中注释 ...

  • 《路》

    <路> 许多路都被反复地走 早的匆匆 晚的空空 我为奔忙而出发 又为奔忙后的清闲而归来 一些面孔在路上被染色 只要多了笑 冻得通红的脸也是幸福一样的喜庆 我看看,并默默记下这些 在一个个心 ...

  • 杜显怡:我们的小学班主任张肇华老师

    我们的小学班主任 张肇华老师 文/杜显怡 2005年的一天,一位中年男子来到我办公室,他说是我的小学同学.小学同学?我迅速搜索遥远的记忆,依稀恍惚好像有这个印象.他说他是张桂生,当年外号叫" ...

  • 汝城老街:记忆里的那座城!

    对于汝城籍的人们,不论是50后60后70后的人们,有关于老街的记忆,那沉淀历史痕迹的角落,是见证一座城池历史发展的丰碑. 游走在老街的路上,我没有理由或来得及去煽动别人,自己先动了情,像是打开了一个尘 ...

  • 路志宽/记忆里的打麦场(散文)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记忆里的打麦场 路志宽 芒种忙,麦上场. 在历史的长河中,就是这样,总会有一些东西,成为永恒的经典,也总会有一些东西渐渐消失,消失的无影无踪,只 ...

  • 给予昨日一眼的回眸,聆听记忆里岁月遗留下的声音 24K无损HIFI

    给予昨日一眼的回眸,聆听记忆里岁月遗留下的声音 24K无损HIFI

  • 长路漫漫,感谢老师的身影,伴在记忆里

    我的家乡在遥远的川北山区. 秦岭山系,大巴山脉,米仓山南麓,岐山之侧. 那里的山不高,但多,一座连着一座,青翠.挺拔,像年轻的人们手牵着手,跳着欢快的舞. 十七年前,我走出大山,来到宁波这座大都市. ...

  • 上海老城记忆里,有一抹乡愁叫“顺昌路”

    上海旧改再提速 黄浦区最大的成片旧区 --建国东路67-71街坊旧改项目 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为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保留城市文化符号 日前,焕活城市新生主题展 --<顺昌路:一个对话的机会>开 ...

  • 【记忆市北】历史的回眸——百年广兴里

    写 在 前 面 坐落在海泊路.高密路.易州路.博山路之间口字形上的广兴里,是青岛最出名的里院之一.这座历尽风雨沧桑的老建筑,从占地面积.天井开阔.人口数量.年代久远等方面,都堪称岛城之最. 中西合璧造 ...

  • 青岛妇女儿童用品商店,记忆中的老街里情怀

    "上街里",是老青岛人曾经的时尚与永久的记忆.近期陆续为大家展示的是那些曾经在老青岛心中抹不去的点点滴滴,那些耳熟能详.时常光顾的老店,那里,一定有你或多或少美好的回忆.随着流逝的 ...

  • ​往事只能留在记忆里,你只管大胆地向前走

    <撒野>中谁说过一句话:没有谁的生活会一直完美,但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看着前方,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 美好的生活就在前方,你我都没必要停滞不前,一味的活在过往的岁月中感怀伤秋,那样的人生注 ...

  • 李文全随拍:青瓦在历史里飞檐走壁,在记忆里却鳞次栉比

    李文全随拍:青瓦在历史里飞檐走壁,在记忆里却鳞次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