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宝藏|三狗钮盖彩陶方鼎:萌萌哒的史前文明
三狗钮盖彩陶方鼎 甘肃省博物馆藏
距今3900至3600年
传说中的上古贤君尧,某天忽然觉得自己老了,感到继承人问题迫在眉睫。于是把大家叫来问问意见:“你们觉得将来谁能接我的班儿?”大臣放齐说:“我看你儿子丹朱通达事理!”尧说:“哼!丹朱,这小子愚蠢狂妄,不行!”大臣讙兜说:“共工人缘好有业绩,能行!”尧又说:“共工嘴上抹蜜,心术不正,貌似恭敬,干尽坏事,也不行!”
尧看了看大家,又问大臣四岳:“唉!这活儿我都干七十年了,你能不能替我扛扛?”四岳赶紧推辞:“我没那个能力。”说来说去,眼下的熟人里竟没一个合适的。尧决定扩大推荐范围,让大家不妨把知道的人才全拉出来遛遛。没想到这下大家意见超级一致,都说有个叫舜的小伙子不错。
舜的故事 大同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 来源网络
说起舜,尧好像有点印象,老爷子继续了解情况。四岳补充说:“这孩子的爹愚昧无知、后娘嚣张跋扈、弟弟傲慢无礼,但舜孝顺父母爱护弟弟和睦相处,使这三个不成器的家人不至于走上歪门邪道。” 尧觉得舜有培养前途,开始给舜安排工作重点考察。舜果然不负众望,内政外交样样管得井井有条。
舜在这期间做了一件大事,把四个不好管的部落分别迁徙到东、西、南、北四方。用这四拨社会不安定分子去防御边地上更难对付的魑(chī)魅,算是以凶制恶、人尽其用。这其中的一个部落就是在江淮、荆州一带闹事儿的三苗,舜把他们迁到了西部的“三危”。
敦煌三危山
敦煌莫高窟对面有座三危山,西晋到宋代的不少史籍中,都认为三苗后来迁居的三危之地,就是指位于敦煌城东南的这座山。不过,古三危的地望从古至今争论不休,除了敦煌三危山,疑似地点涉及到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各省,到现在也没形成统一意见。那么,史前时期敦煌到底有没有人类生活呢?
在地理上,敦煌地区包括今玉门市、瓜州县、敦煌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位于河西走廊西部,南枕祁连,襟带西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至疏勒河以北又逐渐升高,形成“敦煌盆地”。其中,玉门、瓜州、敦煌和肃北都发现了史前遗址,为我们勾勒出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前后的古人生活图景。
敦煌地区史前遗址一览表
《敦煌地区史前文化初步研究》
1972年春天,甘肃省玉门市的清泉公社,在修建中学挖地基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一些古物。当时在清泉中学任教的杨敏老师意识到这些东西可能是文物,他最先把一些小物件带到了甘肃省博物馆。这些东西意味着甘肃西部曾经出现过一种未知的史前文化,这样惊人的结论使专家们一时难以置信。
爱好历史的杨敏老师非常执着,在1976年4月再次到甘肃省博物馆力陈此处文物的重要性。这年夏天,甘肃省博物馆工作队、酒泉地区文教局、玉门市文化馆、敦煌县文化馆终于组成发掘小组,进驻玉门清泉公社火烧沟村,开始了长达四个多月的发掘工作。
玉门市地图及史前遗址位置示意图
《河西走廊史前考古调查报告·玉门市》
火烧沟遗址位于玉门市清泉乡境内312国道边,范围约20平方公里,中心面积0.2平方公里。因处于红土山沟,土色似火烧,被考古界称为“火烧沟文化”。在这里先后三次发掘墓葬312座,大致年代距今约3900-3600年前后,时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代,属于四坝文化类型。
三狗钮盖彩陶方鼎,出土于火烧沟墓葬M90。鼎最早是古人用来烹饪的器具,后来发展成礼仪活动中使用的礼器。由于埋存这件方鼎的墓葬规格不高,专家们认为这个鼎就是一件实实在在的生活用具。这件器物最为特别的,当然是盖子上面并排站立的三只小犬。它随葬在墓主人头部的一侧,可见主人对它的偏爱。
彩陶鹰形壶 甘肃省博物馆藏
距今3900至3600年
手纹羊头形把手彩陶方杯 甘肃省博物馆藏
距今3900至3600年 来源网络
火烧沟人被推测为游牧民族,其晚期的彩陶许多都是仿人和仿动物的。无论是鹰形壶、羊头把手方杯还是双足罐,件件栩栩如生、个个争着卖萌。特别是人形彩陶罐,自信地站在那里,那笑眯眯的表情,仿佛正得意洋洋地说:“你们时下喜爱的萌物,三千多年前我们就生产了!”
三角折带纹双足罐 甘肃省博物馆藏
距今3900至3600年
人形彩陶罐 火烧沟出土
距今3900至3600年 来源网络
除了彩陶,火烧沟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被认为是当时重要的区域冶金中心。出土于墓葬M306的四羊首青铜权杖头,权杖头腹部对称镶铸着四个盘角的羊头,采用比较复杂的复合范、分铸技术,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青铜嵌铸品。世界上最早的权杖头出现在西亚和埃及地区,这件象征权力的小铜器代表了中国与西方早期的文化互动。
四羊首青铜权杖头 甘肃省博物馆藏
距今3900至3600年 来源网络
根据考古资料,敦煌地区的史前时期大致可分为新石器时代(年代尚不明确)、过渡类型(公元前2000年前后)、四坝文化(公元前1900-前1600年)、骟马文化(公元前1000年左右)四个阶段。其中,属于四坝文化的火烧沟遗址是距今3900至3600年前后最具代表性的一处文明。
敦煌地区位于丝绸之路主干道河西走廊的西段,考古工作者在这片土地上发现的麦类作物、权杖头、绿松石珠、肉红蚀花石髓珠、琉璃珠、海贝等,都是受外来文化影响的产物。可以说,早在张骞出使西域前的一千多年,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已经与西方世界有了交流,这种早期文化的互动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卷1,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5~31页。
2.聂锋、祁淑虹《敦煌历史文化艺术》,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2~14页。
3.甘肃省博物馆编《甘肃省博物馆文物精品图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67页。
4.张仲《敦煌简史》,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第2~6页。
5.段小强、陈亚军《敦煌地区史前文化初步研究》,《敦煌学辑刊》2017年第4期,第112~122页。
6.张朋川《火烧沟文化彩陶概述及图谱》,杨永生、李玉林主编《火烧沟与玉门历史文化研究文集》,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5年,第54~67页。
7.李水城、水涛《四坝文化铜器研究》,同上,第43~53页。
8.甘肃电视台《火烧沟文化之谜》,同上,第68~75页。
9.王璞《火烧沟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同上,第87~102页。
10.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西走廊史前考古调查报告·玉门市》,同上,第212~263页。
策划:杜鹃 赵晓星 撰文:赵晓星
设计:荆伟 美编:王芳芳
转载自敦煌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