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365】经常情绪化怎么办?
图画:焯焯
案例——
我情绪波动很大,非常易怒,还变得爱哭,这种感觉已经很久了。我无法压制住情绪,尤其和父母三言两语不合就会变本加厉,感觉父母不理解自己。而且我从一个外向的孩子变得有点社恐,不太愿意和自己不熟悉的人接触,有时和陌生人不小心碰到会使我恶心。最近出现了自杀的想法,我很痛苦,但是我和父母沟通过后他们不觉得我有病,只觉得我是发牢骚。
解析……
当我们遇到很大困惑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父母,准确的说应该是困惑刚发生时就想到了父母,因为父母我们最信任也是最可以依靠的人,同时,往往最害怕最担心遇到的人也是父母,因为他们会训斥我们,会觉得我们小题大做,就像案主一样,父母不以为然,而本人纠结中带着失望和绝望。那么,与其纠结,不如一意孤行,因为,这个时候最怕左右摇摆不定,而且矛头最后一定是指向自己的,比如自杀,自残,当然不排除有伤害他人的可能性,这也是同归于尽的表现,任何事情一旦经过推理,必定是自然而然的结论。
情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来死走,所以,才有了各种关于情绪管理的课程和方法,情绪是很有意思的东西,它没有规律,只有随机,但是当你能开始和它共处,了解它和解读它,你就会发现原来情绪是可以管控的,而且还是可以利用的,对于某些谈判和决定,适当的运用情绪可以起到助燃剂的作用,让事情事半功倍,达到自己预想甚至是超乎想象的结果。我建议大家平时可以花点时间在情绪的观察上,一旦你开始关注和观察情绪时,你就已经开始成熟了,也让自己朝着更好的成长方向发展。
情绪是很随机的,有时是长期积压的一种释放途径,有时是自我反抗的一种方式,有时也是自我证明的一种形式。它需要一个事件来作为媒介引出来,所以,我们对某件事(无论是别人还是自己说的话,做的事儿)有情绪以后,处理的方式无非就是直接释放或者是隐忍吞咽(爆发型和忍吞型),很少有人能合理管控自己的情绪。
但是无论爆发型还是忍吞型,对于事情的解决都不会达到很好的效果,虽然有人会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还有人说忍一时风平浪静,这都是在情绪平稳之后作出的决定,如果是在情绪下作出这样的决定就不同了。因为,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理性(理智)是罢工状态,这个不难理解,比如有些平时看似斯斯文文的人,在某一刻可以拳脚相加置人于死地,而原因可能就是对方一句谩骂,或者只是插了个队,这种情况我们也有一个解释:冲动是魔鬼。这个冲动就是情绪失控的行为表现,而如果对情绪可以管控的话,面对这种事就不会随机了,而是有理有据的解决,冲突不会扩大化,自己也得到了保护,毕竟你不知道对方是怎样的背景,一时的不理智可能会带来自己后悔莫及的结果。
现在我们来回看案主的描述,表面是规律的,其实都是随机的,比如非常易怒,爱哭,碰到别人觉得恶性等,这些其实都是随机事件,包括和父母的互动也是一样的,真实的情况是每件事只是媒介,让案主产生了这样那样的情绪,反过来推理,就算是没有这些事,他还是会有这些情绪表现,只是不同时间和不同的事件罢了。也有的人对某一个词,某一个动作或者某一个类人某类事儿才产生情绪,那个不是情绪的本身的事儿,而是被触动底线(原则)的反应,属于正常的行为,与我们现在谈的情绪管理不同。所以,像案主这样的情绪,需要解决的是改变自己对待外界的人事物的看法,并且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和自己的情绪相处,也就是内观的方向,相由心生不是没有道理的,当我们的看法大多数都是偏激的,那么我们对待外界的态度一定是偏激的,所谓的幻想就是这么形成的,而妄想症和幻想症也是这样患上的,危害不可小觑哦!
出现这种情绪失控的情况时,父母和亲密的人是首选人物,但是效果可能不会很好,除非他们有人是专业人士,可以做到这方面的支持,否则感同身受的情况就好像是撞大运一样,没有人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关注他人,毕竟,活好自己已经不易了,所以,由于关系特殊的原因,一旦失去了支持和帮助,对于当事人来说,可能会是更大的刺激和伤害,比如像案主的父母一样。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我们自救了,除了平时多一些放松,少一些紧张之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给自己一段时间(半个月或一个月)去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尤其是大自然广袤的地方,这种地方不但可以分散你的注意力,也会让你的情绪得到有效的释放,随便什么发泄方式都不会影响到他人,而且往往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前提是自己能有理智的保护好自己,如果频繁出现自杀或自残的想法和做法,就另当别论,这时需要及时就医,先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为主。
总结,情绪是永远说不完,也理不清的东西,既然是随机,也就是说来得快,去得也快,这是情绪的特点,能感觉这个特点去面对情绪,就不用焦虑和纠结了,有时候,情绪也是自己和自己相处的最好管道,通过这个管道,你就能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