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不仅会造成种猪出现繁殖障碍,而且会造成仔猪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两个腹泻高峰,其一在产床上发生黄色油亮腹泻,一般在5—15日龄较为常见,其二在40—60日龄出现较为严重的腹泻,这两种腹泻用药物治疗无效,尤其是在产床上出现黄色腹泻症状,死亡率100% 。
2.1伪狂犬疫苗种类问题 应该用伪狂犬活疫苗却用了灭活疫苗。20世纪90年代至2005年,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种猪场选用进口或国产伪狂犬灭活疫苗进行免疫,由于这些灭活疫苗主要是体液免疫,而预防伪狂犬病更多的需要细胞免疫,灭活疫苗存在着一定缺陷。所以说灭活疫苗不能彻底有效控制伪狂犬病。 2.2仔猪的免疫程序问题 只注重免疫种猪,不注重免疫商品猪。母猪群的伪狂犬疫苗免疫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商品猪的伪狂犬病的临床表现。但是不免疫商品猪群,商品猪群会在以下两个阶段出现伪狂犬病毒引起腹泻症状。 一种情况发生在种猪群伪狂犬疫苗免疫效果比较差的猪场,其商品猪在两个阶段容易感染并表现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以第一阶段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最高,后个阶段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 第一阶段(5—15日龄),仔猪表现体温升高、呕吐腹泻,用药对症治疗效果不理想,死亡率较高。 第二阶段(40—60日龄),保育猪表现采食量下降、体温升高、以腹泻为主夹杂有部分猪表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仔猪整齐度差,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另一种情况发生在种猪群伪狂犬疫苗免疫效果较好的猪场,其商品猪也在上述两个阶段易感染并表现伪狂犬病的腹泻症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是第一阶段最低,而后阶段上升。 2.3猪场使用污染的伪狂犬疫苗免疫也可能造成猪群腹泻 高质量的伪狂犬疫苗使用SPF鸡胚成纤维细胞生产,SPF鸡胚不含17种病毒、3种细菌(如白痢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及两种支原体,如果伪狂犬疫苗用普通种蛋生产就有可能使疫苗中混有其他病毒及沙门氏菌等,人为造成猪群的“免疫腹泻”。 3.1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 对猪场逐渐走向分点建场的模式,减少疾病的交叉感染。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加强饲养管理,创造优良饲养环境。保证新的后备猪群没有伪狂犬病感染。 3.3改进伪狂犬的免疫模式,加强仔猪伪狂犬疫苗的免疫 “3-3-7”免疫模式很适合我国国情,即在3日龄前给仔猪鼻内接种,每次0.5头份,30日龄左右,每仔猪肌肉注射1.0头份,70日龄左右肌肉注射1.0头份,该模式适用伪狂犬病感染严重猪场。“3—30模式”即在仔猪3日龄之前鼻内接种0.5头份、30日龄左右肌肉注射接种1.0头份,该模式适用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有伪狂犬病毒感染和发病的猪场;“3070模式”即在仔猪30日龄左右和70日龄左右分别肌肉注射接种1.0头份,该模式适用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都有伪狂犬病毒感染和发病的猪场;“70模式”即在育肥猪70日龄左右肌肉注射接种1.0头份,该模式适用于第三阶段有伪狂犬病毒感染和发病的猪场。 3.4管理加免疫净化猪伪狂犬疾病 即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措施,确保每次引进的种猪都是伪狂犬阴性猪,同时对全场猪群进行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免疫接种。种猪普免,3—4次/年,每次2头份。仔猪可以根据猪场的具体情况选用0337伪狂犬免疫模式”或其改良模式,引进猪只在人场后3天内肌肉注射1.0头份,3周后加强免疫一次。该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低,比较切合中国实际。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多个规模化猪场一直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资料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