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的历史知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老子像
据说他的母亲感应到天空有一颗大流星入腹,怀孕十一个月生下老子,母亲却因难产而死。神奇的是,老子是“从母左腋出”,生下时上唇有一道淡淡的白胡子,两只耳朵大得出奇,因而取名为李耳。老子生下来就能开口讲话,又因耳大是富贵之相,老子深得爷爷的喜爱。早在老子出生之前,他的父亲就离家出走了,母亲又难产而死,因而老子一直跟着爷爷生活。老子从小就勤于思考,每一件事都能给他以启示。民间流传有老子童年买牡丹的故事。
一天,老子的家乡来了个卖牡丹的人,这人能说会道,大声吆喝道:“一朵牡丹放红光,光彩照人满院香。”老子买了一棵牡丹根,后来发现是一棵狗尿疾子树。第二年春天又来了个卖牡丹根的,但他并没有大声吆喝。老子问他卖的是狗尿莲子还是牡丹,小贩瓮声瓮气地说:“好坏就这样,随你要不要。”态度十分蛮横,但买回来的牡丹根后来开出了几朵像碗口那么大的牡丹。由这件事,老子总结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的道理。这个民间传说明显带有附会、穿凿的痕迹,一个小孩儿怎么会有如此出色的抽象思维能力呢?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老子是一个聪慧而有天赋的孩子,正是由于他善于思考,才为后来的立论著述打下了基础。
长大以后的李耳开始师从常极。据记载,常从是一位精通殷商礼乐的学者,他学识渊博,教诲学生孜孜不倦。常极对老子的教导都要老子自己体悟。他告诉老子,人在经过故乡时要下车,表示不忘故旧根本;在高大的树旁经过要弯腰,以示对长辈的尊敬。
老子很勤奋,再加上常椒的教导,他的思想日益成熟,成为一个颇有声望的学者,学识在当时无人能及,因而被任命为周守藏室的史官,管理朝廷的众多藏书。在这里,老子的思想又一次产生了飞跃。老子在任史官的过程中研读了《尚书》。《尚书》中载有从尧到周初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的讲话、文诰,渗透着那个时代的精神和许多精深的道理。当时的老子声名鹊起,许多学者都慕名前来讨教。据说孔子就曾专程前往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的回答是:“一个人等到他的骨头都回答是:“一个人等到他的骨头都已腐朽了,他的言论尚存。而作为一个君子,时机成熟的时候可以出而为官,否则就随遇而安。会做生意的商人,常把货物藏得很严密,仿佛一无所有;有道德的君子,看他的容貌,仿佛十分愚钝。去掉你身上的骄气与过多的欲望,去掉你造作的姿态与过多的志向,这些对你有害无益。”孔子回去后,对自己的弟子说:“鸟,我知道它能飞翔;鱼,我知道它能在水中游动;兽,我知道它能奔跑。能奔跑的兽我可以用网去捕捉它,能游的鱼可以用钓绳去钓,能飞的鸟可以用箭去射。至于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因为它是能乘风云飞上天的,老子就是那龙啊!”
本来,老子的思想已开始向隐居修养、追求无名发展,恰好此时周王室发生内乱,老子受牵连而辞职。他离开周都,准备从此隐居。行至函谷关时,关令尹喜请求道:“先生要隐居了,请尽力写一部书吧。”于是老子写成了一部书,这就是《老子》。《老子》一书采用韵文体,约五千字,分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集中阐释了老子的思想。
死后加封
相传老子长寿,大约于周元王五年(公元前471年)死于秦国,享年一百零一岁。《庄子·养生主》有:“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胡适认为,老子至多不过活了九十多岁。
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老子被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