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街头大碗茶
现在街上卖大碗茶的见不到了,茶水摊进店,升级换代,挂起了茶馆、茶社的招牌,里面环境幽雅,装修豪华,服务员用精致的茶具为您殷勤地泡茶倒茶。自然那茶水的价格也陡然倍增,一壶茶少则几十,多则上百。茶馆、茶社,卖的不是茶水,是环境、是服务,那里的茶水与当年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相比,一个是身价不凡的贵族,一个是质朴的平民,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天津不像北京、成都等城市,在我的印象里,几十年前很少有茶馆、茶社,倒是街头到处遍布卖大碗茶的小摊。一个小桌,上面摆满粗瓷大碗,旁边放着几个小板凳和两三把大茶壶。路人口渴了、走累了,坐下来花二分钱买一碗茶水喝,既解渴又解乏,极大地方便了过往群众。
上世纪70年代以后,茶水摊进行了改良,粗瓷碗大多换成了玻璃杯,杯口处加盖了一块方形的小玻璃片,用于防尘。冷茶热茶,摆满一桌。
当年,大碗茶是天津街边的一道风景,是最为大众化的饮品,一年四季都有卖的,贴近百姓,方便群众。喝一碗大碗茶,冬天可以取暖,夏天可以解渴,还有小板凳可以坐下来休息,马路边胡同口闹市区,车站码头商业街,只要是过往人流密集的场所,大多能见到卖大碗茶的茶摊。人们喝大碗茶,原因无他,主要是为了解渴。
在贫困年代,商品的品种单一,天津商店里小摊上卖的饮料基本上只有瓶装的山海关汽水一种,而价钱比起大碗茶要贵上好几倍,最便宜的小玻璃瓶汽水当年也要一角五分钱,多数人舍不得买汽水喝。走在大街上口渴难挨,茶水摊几乎成了人们的最佳选择,花二分钱喝上一大碗,既解渴去暑,又能顺便歇歇脚,实在是一种经济实惠的享受,尤其是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市民,诸如跑街拉货蹬三轮的人,大多离不开街头茶摊。一角饼一个馒头,就一碗茶水,连饭都解决了。
摊主为了招揽生意,茶水煮成了浅红色,而其中的茶味却明显不足。那都是小贩用质量最差、最便宜的粗制大叶茶反复煮出来的,色重而味淡。您想想,二分钱一大碗的茶水,那茶叶能好到哪去?好在大碗茶的消费对象主要都是普通百姓,喝茶其实是为了喝水,是为了解渴解乏,真正想品茶的绝不会跑到大街上泡茶摊。
我当年在街上极少喝大碗茶,一来年龄小,走远道的机会不多,口渴了忍着回家喝水,绝不轻易花那二分钱;二来也是嫌大碗茶不干净,马路上暴土扬尘,茶碗茶杯又是多少人反复使用的。后来听说有个别的摊贩为了加重茶水的颜色,往里面加了色素,这样的茶水更不敢喝了。
不知从哪一天起,遍布天津街头的大碗茶好像一夜之间不见了踪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商品种类逐渐丰富,瓶装的矿泉水、纯净水以及各种饮料遍布街头,人们随时随地都能解决口渴的问题。同时,人们的健康卫生意识也在日渐强化,社会的进步淘汰了许多不合时宜的陈旧事物,这其中就包括街头的大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