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特别凄美的故事

1955年,霍去病的墓被水淹了,相关部门组织附近老百姓抢救里面的东西,纷纷将东西搬上来,在霍去病的胸口上,放着一只陶瓷孔雀。每一个孔雀的斑点上,其实是一个身穿孔雀衣的骑马女兵,头部是一个女将军,扬鞭跃马!整体布局,构成一只开屏的孔雀。此物收藏在国家博物馆。

这个孔雀陶瓷什么来历?有什么含义呢?

这就不得不说一个流传了很久的故事:

西汉武帝时期, 在如今的蒙古草原,住着匈奴部族,有一个沼泽地,,叫奴哈尔。那里还是水草丰满,气候温润,不过人如果要是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

李广有个女儿,历史上的没有留下大名,只有一个小名,叫孔雀。她英姿飒爽,性情豪迈,虽是女儿身,然而性情刚烈。李广在世的时候,她常在军营跟随父亲习武,还有一队女兵,听她调遣。这些女兵,都是亡夫亡父亡兄弟之家的女儿。

李广去世以后,孔雀气愤、羞愧、恼怒,她去找霍去病,请他带上自己,誓要为父亲、为祖国报仇。霍去病一见她,就喜欢上她了。本打算拒绝她的,但经不住自己心爱的人央求,最后答应带她出征。

一路风尘就不细说了。

大部队不久就到了奴哈尔附近,霍去病勘察地形以后,准备在此处设伏,将匈奴骑兵引到这个地方,赶入奴哈尔之中。派谁前去诱敌呢?孔雀自告奋勇。她说自己带队前去诱敌,更容易让敌人上钩,霍去病见她说的有理,又经不住她祈求的眼神,无奈,答应了她。

孔雀的队伍,一色女兵,内穿盔甲,外裹孔雀衣,孔雀走在队伍最前面,其他女兵随后,纵马驰骋的时候,整个队伍犹如展翅的孔雀一样。

这对女兵一接触匈奴兵,凶猛进攻,抱着必死的信念,匈奴兵吃亏不小,想不到的这女兵竟然如此厉害,各个又美丽如花,这大大激起了匈奴兵的怒火和激情,向孔雀骑兵发起了最凶猛的反攻。这时候孔雀带的兵才扛不住了,佯装败走,匈奴兵深信不疑,全力追击,并要全部活捉这些女兵不可。

孔雀带兵奔向奴哈尔沼泽地,匈奴骑兵紧追不舍。

很快就到了奴哈尔的边上,孔雀勒马,匈奴部队围了上来,距离越来越近了。

霍去病呢?部队怎么还未出现呢?

原来昨夜大风,大部队的军马受惊,跑了一部分,寻找的人找战马浪费了时间,刚刚集结完毕,立即展开包围,可是还是晚了。

匈奴兵开始对孔雀和她的女兵下手了,孔雀和女兵们奋力反抗,誓死不投降,可是拼杀一阵,体力就跟不上了啊,怎么办啊?

孔雀做了最大胆,最决绝的决定。向奴哈尔冲进去。就是死,也决不能落入匈奴之手。

当霍去病的大队人马包围起匈奴兵团的时候,他在高处,遥看着一只孔雀,振翅飞入沼泽之中,逐渐消失在奴哈尔的水草之中。

他的眼泪,无声的留下来;汉军无数,莫不悲痛。只见他将手中剑拔鞘高举,然后往前一挺,万军向匈奴兵冲了过去。

这是最惨烈的屠杀。挡不住汉军的疯情,匈奴兵很快就垮了下来,有不愿意投降的,也纵马奔入奴哈尔之中,不过,很快也不见了,去做孔雀的殉葬了。

霍去病狼居胥山,沉痛悼念孔雀和阵亡的将士们!

三年以后,霍去病带着对孔雀的思念,因病去世,享年24岁。

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日本德康时期,有一个画家根据这个故事,画了一副画,1789的时候,流落到了美国。收藏在美国的国家博物馆里面。

1972年,尼克松访华,将此画赠送给我国,现收藏在国家博物馆。

1976年,国家博物馆展出了霍去病胸口的陶瓷孔雀,其颜色全体已氧化为红色,热烈而奔放。画家端木持易依据此物重做了一幅画,大红的孔雀,每一个女兵,都骑着马,穿着红色的孔雀服,形态各异。头部的孔雀格外的红,格外的高大。他将此画命名为:永恒的希望。

该画已丢失,昨晚做了一个梦。

梦里,我看到了这幅画。

在画的中下部,还写了一句话呢:

女人能顶半边天。


端木持易,熟读政治,军事,经济,历史,文化,医学,科学,哲学,天文、地理等等。皆是“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独立思考,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喜欢的,留下来,一路前行!安心达命度春秋,笑傲江湖无瑕愁。

著有《政治智慧论集1-100》电子版,喜欢的朋友可以加我好友(微信号:duoleibei001),免费赠送!

新编第二辑,正在进行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