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崛起的终极秘密

序章

他们是史上最成功的征服者,最传奇的战士,也是最野蛮的强盗。

是什么赋予了他们如此强大的武力,让他们的铁蹄纵横驰骋,暴风骤雨般蹂躏了大半个欧亚大陆?从斡难河一直打到了多瑙河畔?

是什么让他们在历史舞台上活跃数百年,直到今日,其余波仍深刻影响着世界?

蒙古,这个独特民族的崛起,到底隐藏着哪些秘密?

01

生存之道

盛夏艳阳,高挂蓝天。那蓝是如此透彻,深邃。

碧绿的草原随着山丘起伏伸展,延绵不绝。

阳光洒在远方巍峨的大阴山上,让青色的山体披上了金色风衣…

这里是阴山下的蒙古草原。是一群又一群马背上的民族的故乡,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帝国的龙兴之地。

但,冬季的草原又可能极端暴虐。

他们管一种暴风雪叫白毛风。一场白毛风卷过,就有可能让遍地牛羊全部冻死。

油画《蒙古历史长卷》 局部

史载,匈奴人的父亲死后,儿子娶其后母,兄弟娶其妻妾。

这并非匈奴不讲礼义。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离开男性,女性很难独自生存。

也正是如此残酷的生存环境,造就了游牧民族强悍的意志。资源的匮乏,让他们习惯劫掠。

而无边无际的草原和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让他们深刻理解着“机动”一词的含义。

这些游牧民,童年时就爬在羊背上玩耍,成年后则骑马驰奔,引弓射猎,生来就是坚忍剽悍、充满野性的战士。

02

最强大的冷兵器

什么是古典时代最强大的武器?

刀?长枪?还是弓箭?

都不是,而是提供移动能力的战马。

辽 胡瓌《番骑图》中蒙古人形象

项羽的一万骑兵,如何在半天内屠灭刘邦几十万大军?

成吉思汗如何在野狐岭精准地卡住金兵后路,一战而全歼其主力?

蒙古的西征部队,如何在一夜之间机动百里,从背后击溃东欧联军?

因为马!

正所谓“兵贵神速”,马匹能为军队提供了最强大的移动能力。

攻,能以凌厉之势刺入敌人的薄弱地带;守,能快速从战场抽身而退,回防到位。

从威震漠北的唐军,到战无不胜的岳家军,再到北定中原、涤荡大漠的明初军队,无一不是将骑兵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游牧民族没有强大的经济,丰富的典籍,但却唯独不缺少强悍的骑士。

比如,商时鬼方,周时犬戎,汉时匈奴,北朝五胡,唐初突厥…一代又一代生长于马背上的狼族,无一不是农耕民族的噩梦。

反观长城以内,由于缺少产马之地,汉人军队往往以步军为主,马军为辅,实为无奈之举。

油画《蒙古历史长卷》局部

对农耕民族来说,养马成本之高昂,远超今人想象。

首先,战马的饮食挑剔,不能像牛羊一样喂粗饲料。

广阔草原上,天然生长着苜蓿等精饲料;但农耕民族必须喂豆子、萝卜等粮食,从人嘴里夺食,成本居高不下。

其次,马粪不同于其他家畜,是酸性的,不能做肥料,需要另外投入资源处理。

第三,战马不同于普通马匹,圈养不能作战。农耕民族缺乏场地养马驯马,故多劣马。

第四,战争对马匹的损耗是惊人的。

公元前19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决战。倾全国之力,调集战马共24万匹,总兵力高达50万人。

这一仗,匈奴遭受重创,损失大量战马和畜产,再难于漠南立足,只好向蒙古高原西北迁移。

那么,西汉为此战付出的代价有多大?

汉军伤亡七八万,与匈奴相当,马匹损失十余万匹。

这对于战马相对较少的西汉,代价过于高昂,以致武帝在后期战役中,再也无法调集如此之多的马匹。

油画《蒙古历史长卷》局部

03

不败之地

西晋灭亡,北方大乱,作为游牧民族的鲜卑人快速崛起。

公元338年,鲜卑人拓跋猗卢在云中建立代国,成为后来北魏霸业的基础。

但在筑城时,却遭到拓跋猗卢母亲的反对。理由是,再遇攻击就没地方跑了。

没地方跑了…跑了…

没错。跑,是长在游牧民族血液里的本性。

既然平时的生产生活都需要逐水草而居,逃跑有啥可丢脸的呢?

识时务者为俊杰,大长腿者命常在嘛。遇到强大的敌人,跑就是了。

跑,根本上是气候和地理决定的——

草原地广人稀,所以有地方跑;
逐水草而居,所以习惯跑;
以牛羊马匹为生产资料,财产可以移动,还能拉车,所以能够跑。
如果农耕民族想要追击,那难度可就太大了。
游牧民驱赶着牛羊,只要长草的地方都可以跑,不愁吃穿,农耕民族则需要千里援粮。
秦始皇北击匈奴,每五十车粮食,只有两车能运到前线,其余都被运输队吃掉了。耗费惊人,运粮的车辆和牲口折损也非常巨大。
明朝永乐大帝五次御驾亲征,扫荡草原。但蒙古人只要做缩头乌龟,躲进茫茫草原就能处于不败之地。
但当攻守易势,轮到游牧民族劫掠内陆时,农耕民族往往疲于防备。
“马头挂男首,马后载妇女”。
骑在马背上来无影去无踪的游牧民族,千百年来一直是农耕民族的噩梦。
这些劫掠者平时散落草原,难以围歼;突然就啸聚成群,杀入内陆劫掠。
而等防守者组织起兵力,这群强盗又旋风般消失在烟尘之中…
如上图,黄仁宇在《大历史不会萎缩》一书中写道:
“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画出一条15英寸等雨线…凡线之以南以东,平均每年至少有15英寸之雨量,可堪耕作,线之以北以西,则低于此最少的雨量。而这等雨线也是胡汉之分划和少数民族及多数民族几千年长期交兵之处,而尤以气候干旱和人口过剩时为然。”
15英寸等雨线,就是划分农耕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分界线。
此线以北,因无法农耕,想要进攻,农耕民族只能付出巨大的后勤代价。
因此,中国的统治者想出了最佳的防守策略:修长城。
而长城很大一部分,也是跟15英寸等雨线大致重合的。
如此看,作为游牧民族的蒙古,其崛起并不意外。真正令人意外的是,为什么直到蒙古时代,他们才创立起属于自己的帝国?
这就不能不提他们的致命缺陷。
04
埃尔多安的野望
上图是土耳其发布的建军2227周年宣传图。
图中,由16人打扮成古代战士列队,分别代表土耳其历史上的匈奴、西匈奴(即南匈奴)、匈人帝国、白匈奴、突厥汗国、阿瓦尔帝国、可萨帝国、回鹘汗国、喀喇汗国、伽色尼王国、塞尔柱帝国、花剌子模、金帐汗国、帖木儿帝国、莫卧儿帝国、奥斯曼帝国等16个帝国。
简而言之,土耳其认匈奴为祖宗。
这就令人疑惑了——
土耳其的祖先是突厥人。隋朝以前默默无闻,咋就跟匈奴扯上关系了?
或者进一步问,当匈奴人在草原活蹦乱跳时,鲜卑人、柔然人、突厥人、蒙古人…这些游牧民族又在哪里?
答案是,匈奴强大时,突厥、蒙古等这些游牧民族都在匈奴人的队伍里,打着匈奴的旗号;
当蒙古强大时,匈奴人和突厥人就出现在蒙古的队伍里,打着蒙古的旗号。
蒙古西征,队伍里有不少突厥人,且来到西边很多蒙古人突厥化了,所以,埃尔多安把金帐汗国、帖木儿帝国和莫卧儿帝国都算到了自家祖宗头上。

油画《蒙古历史长卷》局部

回到最初问题,为什么草原帝国中会有这么多民族?
这才是草原民族长期以往没有强大起来的根本所在:他们采取部落制,而非集权制。
看似强大的匈奴帝国、突厥帝国,实际上是由一个个同床异梦的部落拼凑而成的。
利益不完全一致,行动自难统一。
遇到困难,甚至仅仅因为分赃不均,就很容易土崩瓦解。
大唐名将李靖之所以敢带三千骑兵夜袭阴山,直捣黄龙,就是因为之前突厥帝国首先遭遇暴雪,损失惨重,又遇颉利可汗与弟弟突利闹矛盾,突利带着大队部众投降唐朝。
这种内部崩塌的场景,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李唐以前的草原帝国重复,但在集权制的汉人政权里却很少出现。
抛开军事和利益的瓜葛,部落制也严重迟滞了经济、技术的交流和进步。
草原本就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各个部落同床异梦甚至对立,更是加剧了交流的阻隔。
汉史总结说,匈奴士兵英勇善战,但汉兵仍能以一敌五,何故?
“器不利也”。
汉军装备着精良的铠甲,锋利的钢刀,精准的弓矢,而匈奴人还在使用骨制箭头,披着兽皮作战呢。
说到底,这是个交流不畅的问题。

油画《蒙古历史长卷》局部

05
奶粉和肉松
1217年,蒙古将领慧元正在加热牛奶,忽然战报传来,他急忙命令舍弃锅灶。
几天后,当他的部队回到营地,发现了锅中干结的粉末,取出后加水品尝,竟与牛奶无异。
慧元迅速向成吉思汗汇报。成吉思汗则来了个草原大推广,使奶粉成为了帝国军粮。
与之类似的,是肉松的发明。
这两种食品的问世,深刻改变了世界战争模式。
蒙古士兵可以在飞驰的马背上取出奶粉,混在冷水中,就着肉松食用。
这些高热量易携带的食物,使蒙古人能免除运粮、垒灶、砍柴、做饭等繁琐后勤拖累,使数十万大军千里机动成为可能,并神出鬼没地插入敌人防守薄弱区域,给予致命一击。
汉代匈奴没法利用汉人的先进冶炼技术,但蒙古军里却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黑科技:
打包投石车,火器,攻城车…
凭借着这些黑魔法般的科技,蒙古人一路杀伐,战无不克。

油画《蒙古历史长卷》局部

那么,蒙古人的集权制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从汉人那里间接学来的。
契丹本来是由7个部落联合的部落联盟,7位部落首领轮流坐庄。
时任盟主耶律阿保机在会见大唐晋王李克用(突厥沙陀人,因平灭黄巢有功被封山西,其子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时,表达自己只是个临时盟主,没有强制力且政策难以持久。
深度汉化的李克用非常厚黑,建议摆鸿门宴,团灭其他部落首领,一统契丹。
就这样,第一个真正集权的非农耕胡人帝国宣告建立。
集权制成就了契丹辽国的霸业,女真人又仿辽制,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的金国。
当与金国交往密切的蒙古人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游牧帝国时,当成吉思汗下达草原民族无比陌生的“一切缴获归汗帐”命令时,当怯薛、千户制度,让蒙古帝国对整个草原的指挥如臂使指时,那股千年来被封印的强大力量,终于被释放出来。
他们原本就有强大的武力,缺的仅仅是团结和沟通。
06
生逢其时
纵使蒙古人再强大,但在蒙古高原的南面,几千年来一直居住着草原民族的噩梦——
强大的农耕帝国。
虽有种种劣势,但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强大的集权制度,仍旧保证了农耕帝国强悍的攻击力。
如果说西汉的封狼居胥,东汉的勒石燕然,盛唐攻灭突厥设置都护府都发生在集权制草原帝国诞生之前;
那么,终明一代,农耕帝国几乎始终把蒙古人阻挡于长城以外,甚至能数次扫荡北廷,则充分证明统一的农耕帝国是可以有效遏制游牧民族的。
他们还可以通过禁运,对草原帝国进行科技封锁和经济遏制,迫使其屈服。
但成吉思汗生活的时代,真是太特殊了。
唐宋之际,恰逢小冰期,15英寸等雨线外扩,意味着游牧民族的领地天然扩张了。
与此同时,农耕帝国也开始分裂。
刘仁恭,大唐卢龙节度使,镇守今天北京周边及燕山山脉,时常面临契丹人的侵扰。
他在燕山山脉上广布岗哨,每逢秋冬,趁天气干燥放火烧山。
契丹人苦于暑热,则选在秋冬之际,驱赶着牛羊做军粮,前来掳掠。
因为燕山山脉本就险峻,山上的草又被烧光,牛羊无法进食,因而契丹人难以持久,只能退兵。
刘仁恭还曾让人摆下牛酒之会,引诱契丹首领阿巴前来生擒之,迫使契丹乞盟纳贿,多年不敢入侵。
可在随后的乱世征伐中,刘仁恭父子为李存勖所擒,幽州防备逐渐废弛,渐遭契丹侵凌。
再到后来幽云十六州被辽国割占,农耕民族丧失燕山天险,不得不在千里河北平原上面对北方骑兵。
等到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南方的农耕帝国已一分为三,宋金夏互相攻伐,严重消耗了对草原的遏制力。
即使在金朝崛起不久,战功赫赫的金兀术都不能平复蒙古人的侵凌;
而西方的花剌子模则内讧不断,只能任由蒙古人各个击破;

油画《蒙古历史长卷》局部

阿拉伯的哈里发帝国已存在了600年,早就暮气沉沉,不堪一击;
俄罗斯人则刚刚发展起一点初级文明,根本不是对手;
唯有蒙古生逢其时,大展身手——
07
沿着草场,前进!
上图:现代亚洲牧场分布图
中图:欧亚大草原示意图
下图:蒙古帝国
注意,蒙古帝国时期的气候处于小冰期,牧场分布比现代要更广阔。
牧场的分布,基本就是早期蒙古帝国扩张的路径。
蒙古人本来是逮着世仇金国死磕的。但打到一半,西边的花剌子模主动送人头,杀了蒙古的商队和使者。
成吉思汗暴怒,遂率军西征,发现西边居然这么菜!
于是,沿着草原一路向西,杀戮而去。

油画《蒙古历史长卷》局部

蒙古人的战争模式是这样的:
军队驱赶着牛羊,沿着草场前进,在寒冷的冬季发起进攻。
牛羊是他们主要的军粮。
之所以使用草场,而非草原,是因为蒙古人很注意培育草场。
在征服过的地方,如果是必经之地而又没有草原,他们会屠村灭镇,把农民杀光,把庄稼地变成草场并派人维护,确保下次进军时牲口有草吃。
这样的进军方式,是蒙古人生产生活方式的延续。从游牧变成游击,一切主要是在熟悉的环境里进行,因此它的后勤保障压力很小。
为什么是蒙古人成就了欧亚大陆的世界帝国?
根本原因是欧亚大陆存在这么一条东起蒙古高原、西至匈牙利平原,几乎贯穿大陆东西的同纬度草原带(见上面欧亚大草原示意图)。
那里气候类似,植被相似,生产生活方式相近,古往今来的游牧民族在这条大通道上纵横驰骋。
当然,总体来说是东强西弱,所以游牧民族往往自东向西进攻。
所到之处,蒙古人会首先团结起具有同样生活习惯的游牧民族,招入军中,向他们咨询情报,同他们一起战斗,分享土地和战利品(这也是生活在更靠西边草原上的突厥人会把蒙古金帐汗国认作祖宗的原因),因此,他们的人力源源不绝。
这样的作战模式,注定了蒙古人是掠夺者和破坏者。
为了后方安全,也为了制造草场,他们会有计划地进行屠杀。
他们规定,所过之处,凡是比车轮高的男子都要被杀死。如果胆敢抵抗,则不论男女老幼,格杀勿论。

油画《蒙古历史长卷》局部

08
落日余晖
蒙古人的对手之所以软弱,是因为他们的臣民有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形成合力。
蒙古帝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在扩张时,他们大肆屠杀,留给异族的选择简单到只有两项:活着,还是死亡。
当活下来成为奖赏,其他什么需求都变得无关紧要,内部矛盾得以降低;
因为尸横遍野,所以人地矛盾得到缓解,管理成本大大减少;
因为劫掠而得的财源滚滚,蒙古人变得富足和更加强大。
因此,蒙古帝国成为了一架名副其实的战争机器,不断发动战争是其活力的源泉。

油画《蒙古历史长卷》局部

终明一代,蒙古帝国始终盘踞在草原。直到明朝灭亡前一年,才被满清攻陷。
在欧亚草原带西端的金帐汗国,游牧的鞑靼人控制着俄罗斯人300多年,居住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鞑靼人,则坚持了更久。
除了早期的四大汗国,还有后世的突厥化的帖木儿汗国和莫卧儿帝国,则继续着蒙古人的荣光。
同为游牧民族出身的突厥人,则在经历了蒙古人的征服后涅槃重生。不断学习蒙古战法,并将奥斯曼的战旗,一直插上了欧洲腹心维也纳的城头,建立起横亘欧亚非三洲的强大帝国。
时光荏苒,几百年时光弹指一挥间。
蒙古帝国从兴起到衰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
他们的盖世武功,他们的血腥杀戮,他们创造的欧陆交流大通道,千秋功过至今余波未平,深刻影响着今天世界上的很多人。
流传数百年的故事,留与后人评说…
(0)

相关推荐

  • 匈奴不发展经济,却能出动40万骑兵,其后勤装备是如何解决的

    匈奴总的动员能力,大概是能够动员起四十万"骑马的兵"的,所谓"控弦四十万"是有的.游牧民族本身追逐水草迁移,女子小孩都能骑马,15-50岁的普通男子拿上刀弓就是 ...

  • 如果秦始皇活到60岁,还需要汉武帝远征匈奴吗,现实会无情打脸

    秦始皇在中国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昭烈君秉持的一贯观点就是,伟大人物有争议是正常的,只有平庸的人,才会几句话就能说完. 而秦始皇的伟大,是在中国5000年文明史上,改变了历史发展方向的伟大人物, 这样的 ...

  • 为什么蒙古帝国如此热衷于领土扩张?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听过它的人都印象深刻的国家,那就是蒙古帝国--元朝.现如今我们都说老邻居俄罗斯是战斗民族,可殊不知元朝时期的蒙古帝国,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 元朝好像对于领 ...

  • 李子旸:长城对内外两侧的意外影响

    本文共计3688字,建议阅读时间10分钟. 书生陆贾老是唠唠叨叨地对汉高祖刘邦说<诗经><尚书>如何如何好,意思就是让刘邦多读书.有一次把刘邦说烦了,这位皇帝破口大骂:乃公居马 ...

  • 蒙古帝国崛起:它为何能从辽金夹缝中突围(图)

    12世纪初的中国,距大唐帝国灭亡已二百余年,五代十国战火连天的混战最终成就了北宋和辽.夏政权的崛起.其中宋.辽势力最大,夏国常年周旋在宋辽之间,左右逢源见缝插针,毫发未损却讨到了不少便宜.直到1115 ...

  • 匈奴 蒙古帝国崛起 消亡过程中种群血统的变化

    原创 天体部落长老 天然主义者部落 今天 Jenne 自然部落: 在过去十年中,DNA 测序技术和实验室预备方案的最新进展在时间和地理上迅速扩大了古代 DNA 研究的范围.发现包括古代人和现代人之间的 ...

  • 忽必烈能崛起,是蒙古帝国内斗几十年的结果,其中不乏运气的因素

    忽必烈的崛起,是蒙古帝国内斗几十年的结果,是蒙古帝国不断扩张的结果,也是忽必烈才能和运气使然的结果. 13世纪是蒙古人的世纪,自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后,蒙古人的铁蹄就踏遍了几乎整个欧亚大 ...

  • 明知蒙古帝国正在崛起,宋朝为何还要选择联蒙灭金?

    金灭辽.北宋线路 人们往往将南宋的联蒙灭金看成与北宋联金灭辽一样的重大战略失误,最终导致了南宋失去金国这一军事缓冲带,直接与蒙古帝国对峙.但是实际上,当年南宋政府选择联蒙灭金绝对不是因为被百年的仇恨冲 ...

  • 蒙古帝国的崛起,除了成吉思汗的个人魅力,还有这美好的时代背景

    成吉思汗统治下的蒙古帝国,一直都是古今中外的传奇之一,这不仅体现在蒙古帝国统治的范围横跨欧亚大陆,还包括了蒙古帝国时期对宗教的万象包罗,创立了文字等等壮举. 对于蒙古帝国的崛起,似乎更多的观点将功劳归 ...

  • 蒙古人与蒙古帝国1

    一.蒙兀室韦与蒙兀国 蒙兀室韦又作"失韦"."失围".中唐以后,文献上又把室韦称作"达怛"."鞑靼",在历史上是东胡一支 ...

  • 蒙古人与蒙古帝国2

    二.蒙古人 蒙古人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北部.蒙古和俄罗斯.包括中国蒙古族.喀尔喀蒙古人.布里亚特人.卡尔梅克人等支系.属蒙古人种北方类型.使用蒙古语.布里亚特语和卡尔梅克语,均属 ...

  • 蒙古人与蒙古帝国4

    四.元朝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征服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1)建立元朝 蒙古汗国大汗蒙哥于1259年在四川攻打合州时暴死,终年52 ...

  • 蒙古人与蒙古帝国5

    五.北元 北元(1368年-1635年)是蒙古族在蒙古草原建立的政权. (1)退守漠北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七月,明将徐达等率军攻占大都,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北奔上都.除元惠宗坐镇蒙古故地以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