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宝藏寺
故乡的宝藏寺
文/王俊英
宝藏寺,一晃就是千年。从隋唐历经明清到现在,经声悠扬中,纵有千千结,化作盘根虬枝;双手合十,笑纳众生;风雨林梢,香火过客;春毁秋建,沧桑更迭,一切皆化作梵文经声。
故乡的宝藏寺座落在中庄寨村东南,耸立在憨山脚下,远远望去,巍峨庄严。四面八方的来客慕名而来,老远处就能看到高耸云天的青翠柏树,柏树下殿宇红墙,高脊青瓦,重重殿宇,雄浑巍峨。几十年来无视风雷雨雪,万千变化,坦然沉静,势相刚勇,不怒而威。每次回到故乡,我都会在这里滞留很久,回忆往昔生活的乐趣,为其古老的文化所迷醉。
宝藏寺是一座古老的寺院,寺院周围是用青砖白灰砌成万字结构的高高围墙,寺院殿宇墙体下部是红色的基座,外观墙壁皆是白灰墙体,红白相间格外瞩目。寺院分前后两进院落,正殿为明代建筑,内有清代塑观音菩萨像。壁有明代所绘十八罗汉像。寺内有明历十年和清嘉庆二十三年重修碑记各一通。寺院内有两棵柏树,一棵树冠高而平缓,称为砚台树;一棵树冠高而峭立,称为毛笔树,这两棵树寓意着村中皆出秀才状元。高考恢复以后,村里果真出了许多人才,大概是宝藏寺这两棵树的庇荫吧!
1974年拆毁了一部分建筑,殿里早已没有了各种神龛和姿态各异的佛像,因为那些东西早被烧毁一空,涤荡得一干二净了。墙壁铲除了,神龛打碎,残留下来的只有屋顶屋架和一部分壁画,宝藏寺失去了保护,很多建筑被毁坏殆尽,这不能不说是故乡的一件憾事,也是寺院佛教文化的一个巨大损失,宝藏寺里的很多文化遗迹再也找不到了。后来宝藏寺经过整修,重新塑像,香火才又旺盛起来。
童年时,听村里的老人讲,在过去,宝藏寺可是附近村民们精神归宿之所在,邻村几十里之内的村民,每逢盛大节日,都要来祭拜,是他们心中的一块圣地;人们求财、升官、嫁娶等红白喜事都自觉地跪在宝藏寺的佛前烧香、祈福、叩头、响炮,向寺里神灵祈祷,祈祷他们平安顺利,施与他们最美好的理想和需求,人们的神情是那样的郑重、虔诚与恭敬。如果遇到灾年,农历六月十八的庙会,村民组织会长到庙里请龙王爷,希望普降甘霖,风调雨顺。那场面气势宏大,村民们像抬轿一般,供奉祭品,烧香叩头,水碗里放一只肤色发黄的青蛙,四个人抬着木架,后面跟着许多人,算作请来了祥云降雨的龙王。请神灵的人们着装端正,神情严肃。六月十八这天,果真祈祷灵验,无论雨大雨小,都要下一阵子。因此,宝藏寺在村民的心中,可是神灵显应啊!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四是宝藏寺香火盛会,信善者们来朝拜烧香、上布施,发财的人们更加信仰虔诚,大把的钱财布施这里,使得宝藏寺修缮、再修缮,焕发出全新的面貌。
我童年时候,经常跟随父亲去宝藏寺,宝藏寺东南是我家的祖坟,每逢上坟归来,就到宝藏寺去一趟,跪在佛前烧纸、祈祷、抽签,看一年的运势,寄予了太多的希望和梦想,美好的理想从这里起飞。记得寺庙里住着姓芦的一家人,烧纸后,父亲和我就到他家里坐一会,他给我吃一些贡品,说小孩子吃了这些会长命百岁,贡品很香,很甜……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我心里,任凭岁月流逝,童年的美好记忆,无法忘怀。记忆伴随我一生行走在路上,与故乡同在,与山水同在,与宝藏寺同在!
宝藏寺住持谓何人?自改革开放后,释隆英法师驻寺一方,甘为寺庙修缮,面貌一新。法师内外双修,拯救众生。我常去喝茶问道,听法师讲禅宗,法师说佛门之中,南禅祖师认为劈柴担水,皆是参禅,饥食困眠,亦可成佛。成佛之路如恒河沙数,原不必苦修渐悟,但凡往内心去求,一茶一饭之间,一样可悟得般若正谛的,心田即福。法师说,施主你也是著书立说之人,通达人性,原本也是拯救众生,解脱苦海。虽然道同理不同,却也离不开一念之善啊!我若有所悟,继续请教法师指点。
法师说,这自古以来,就是惩恶扬善,除魔见道。以恶制恶,难成善果;不除魔心,必见外魔。禅门眼中,财狼蛇蝎,皆有佛性,六道轮回,皆能成佛。现在施主你也是广种福田,必得福报啊。我诚恳的说道,晚辈感谢法师的提示。
多年之后,宝藏寺隆英法师去西方极乐,较年轻的释万常法师接管寺院。我亦时常去寺院品茶写作,万常师傅亲自给我泡茶斟来,喝下去清爽惬意,仿佛松风扑面。我问师傅什么茶,如此清爽?师傅说这是碧螺春茶,茶的意境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感。此茶意在洗心浣胃,所以又称入门茶。我感慨地说,万常师傅让我大开眼界啊。平生未喝过这样的好茶,法师不以为然地说,人生百年,三十而立,五十知命,六十知茶啊。万常法师将残茶倒进茶海,收拾残具。乐呵着说,“茶无僧俗之别,人有清烛之分。我看你根正身正,尚可结交的好友。愿你常来常往。”我躬身合十,法师禅意心领了。万常师傅说,年轻时, 她也心怀天下,痛恨时弊,但是多年打拼之后,已厌倦了任何无意义的活动,如今唯望古寺寒舍,为民祈福。她对我说,你是读书之人,望多多见谅。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故乡寺院,因有这两位法师的修缮,香火日盛。两位法师从尼庵出来,经过了多年虔诚的修炼,才成为宝藏寺的住持,才成为大德高僧。天地是伟大的,神灵是完美的。在宝藏寺,我约略领会了法师的虔诚。佛教的意义,使得贫困忧郁的人们淡忘了生活的负重,在这里心灵得到一种安宁祥和。
文字编辑:马逢青 图文编辑:侯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