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腮部肿胀、疼痛 ” 验案一则
野菊花
腮部肿胀
患者:杨某,男,15岁。
右侧颈腮部1周前突然发起一鸽子蛋大小肿块,不红,硬结疼痛。西医要求手术,家长不同意,寻求中医治疗。
刻诊:体胖壮实,满脸痤疮,脉弦滑数有力,舌淡苔白。饮食二便基本正常;
辨证:少阳郁热,痰火热结。
处方:阳和汤合五味消毒饮合消瘰丸加减。
鹿角胶10g 熟地黄30g 白芥子30g 干姜10g 生麻黄10g 蒲公英45g 生甘草30g 海藻30g 野菊花15g 连翘15g 地丁15g 蚤休20g 玄参30g 生牡蛎30g 浙贝母30g 金银花30g 露蜂房10g
7剂。水煎服,每日3次。
1周后复诊,肿块变软缩小。效不更方,上方加夏枯草30g继续服7剂,后痊愈。
按:
体表局部的肿块,一般都属于“痰核”、“瘰疬”的范畴。《慎斋遗书》中曰:“痰核,即瘰疬也,少阳经郁火所结。”
此例患者,肿块部位位于颈腮处,人体侧面,为少阳经所过之处,结合其形体胖壮,痤疮与舌脉等,判断为少阳郁热。
阳和汤本是治疗阴疽流注的方剂,王师常用其作为消肿散结之专方,且重用白芥子达30g,疏解寒凝,透达经络,消肿散结,能搜剔皮里膜外之痰瘀。
对于这种身体壮盛,实象较为明显的患者,合消瘰丸、五味消毒饮,与露蜂房,海藻,蚤休,连翘等大队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品,使用重剂,集中优势兵力,直达病所,谨遵内经“实则泻之”之旨。
阳和汤其性虽为辛温,合用大队清热药物中则其热性不显而散结之力犹在,寒温并用,各趋其所。(学生胡洋解读)
THE END
本文
﹀
﹀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