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老子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译意】

万事万物的总原理,并不在远不可及的地方,它就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如果能够内观反省,除私去欲,自然清楚。所以不需要走出大门,就可以知道天下的事理;不需要探窗口外,就可以明了自然的法则。

走出大门越远,所知道的事理也就越少。所以圣人不外出远求,天下的事理就可以知道;不观察外界,自然的法则就可以明了,不造作施为,万物就可以化育生成。

【解析】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户”,就是门。“牖”,窗子。“天道”,自然之道,真理。这两句是说天道虽大,不出门也可以知道;天道虽广,不窥牖也可以见得。

因为万事都有则,万物都有理,明了这个则,知道这个理,那么事事物物,如网在纲,没有不清楚的了。《庄子· 天地》说:“通于一而万事毕。”就是这个道理。

何况大道无声无形,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而存在于我们心中。我们只要内观反省,化私去欲,大道自然可见,不必“出户”、“窥牖”。如果一定要“出户”、“窥牖”去求,那么恐怕就要愈求离道愈远了。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弥”,更的意思。因为道在心中,如果出门去求,“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孟子· 离娄上》),那么走得越远,丧失本性越多,其结果必定是所知越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知”,是说知天下。“不行而知”,应上文“不出户,知天下”。“名”和“明”同,明白的意思。“不见而名”,应上文“不窥牖,见天道”。“不行而知,不见而名”是知“道”的方法,“不为而成”则是行“道”的方法。

【说明】

本章旨在说明了解道的方法,端在心灵的领悟,而不在知识学识的追求。道在心中,而求之身外,那就是南辕北辙了。

孔子曾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述而》)

孟子也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 尽心上》)

老子认为“道”在心中,孔子认为“仁”在心中,孟子认为“万物”皆在心中,都是主张内观反省,不假外求,真是四海圣人,其心相同,其理相同。

……

选摘  | 《老子:生命的大智慧》
作者  |  余培林
出版  |  九州出版社

《老子》五千字的玄言,有着极其强烈的现实意义,揭示了人如何在社会中,保全性命、立身立德的方法。

一般人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老子却能看到里面;一般人只看到事物的正面,老子却能看到反面。老子讲求精神生活、讲求体法自然。他的思想,就好像荒漠中的甘泉,滋润了世世代代人的心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