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出现异常,这九个误区要认清
欧阳军 /作者
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医学上称之为血脂异常(又称高脂血症)。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异常患者越来越多。据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35岁以上人群约有27.5%血液中的胆固醇超过正常水平。血脂异常是引发心肌梗死和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为300万左右,应引起足够重视。但公众对血脂异常造成的健康损害,特别是对心血管的影响普遍认识不足。调查显示,人们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仅为21%。许多人对血脂异常的防治存在认识误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01
误区一:高血脂就是甘油三酯高,血黏度高,血流缓慢。
事实上,血脂是血中所含脂质的总称,其中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引起严重危害的主要是胆固醇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C)过高,就是人们俗称的“坏胆固醇”。
研究显示,甘油三酯的增加未能显示出与冠心病、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相对风险增加有何关联。但如果血液中有过多的“坏胆固醇”沉积于动脉血管壁,就会形成粥样斑块。
这些斑块就像一个个“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导致血管破裂而产生急性心肌梗死、中风,甚至猝死。如果不及早控制,年轻的患者也同样会遭遇斑块破裂带来的恶果。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目前最重要的血脂检测指标,并非甘油三酯。
02
误区二:血脂化验单没有箭头就是正常,胆固醇异常是慢性问题,即使不达标也不会有大碍。
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明确指出,一般人群与已有冠心病或糖尿病等疾病或者已经发生过心肌梗死或中风的患者,血脂治疗值和目标值与化验单上显示的正常值是不同的。
后者的血脂目标值要求更加严格,要低于血脂化验单上的参考值,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需低于80毫克/分升或者2.1毫摩尔/升。
03
误区三:血脂异常属于老年病,一般中老年人才会患病
其实,不仅一二十岁的年轻人有患血脂异常的,而且10岁以下的儿童中也不乏血脂异常者。据临床医学观察,不少7岁以下儿童,其动脉血管壁上已出现因过量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沉积而形成的黄色条纹与斑块。这些动脉斑块虽无症状,却成为成年后患冠心病的基础。
由于冠心病是一种起源于少年、植根在青年、发展在中年、发病在老年的慢性疾病。所以,不但中老年人应该注意饮食,防止血脂异常和冠心病发生,儿童也应该从小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控制体重和预防血脂异常发生。只有这样,才能彻底降低成年以及老年冠心病的患病率。
04
误区四:血脂异常不痛不痒,没有多大危害
殊不知,血脂异常恰恰是引起多种慢性疾病的罪魁祸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血脂异常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的危险因素。
此外,血脂异常也是促发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血脂异常还可导致脂防肝、肝硬化、胆结石、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围血管疾病、跛行、高尿酸血症、肝功能损伤。
长期血脂异常会导致脂肪肝,也会引起肝动脉粥样硬化。肝动脉粥样硬化后会引起肝脏结构发生变化,导致肝硬化,损害肝功能。高血压血脂异常会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功能紊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会大量激活,促使动脉痉挛,诱致肾上腺分泌升压素,导致血压升高。
一旦形成高血压,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脑血管内皮受损、破裂就会发生出血性脑中风;在栓子式血栓形成状态下,则可导致脑血栓和脑栓塞。长期血脂异常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后,冠状动脉内血流量变小、血管腔变窄,心肌注血量减少,造成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形成冠心病。所以必须高度重视血脂异常的危害,积极预防和治疗。
05
误区五:血脂异常只与胖人有关,瘦人勿需防
其实不然,血脂高低与体型并无必然联系。这要从血脂异常的病因说起。血脂异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与环境及遗传有关;后者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阻塞性肝病、胰腺炎、痛风等。
所以,瘦人也可以出现血脂异常症,而且并不少见。临床发现,瘦人血脂异常的特点多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程度多较轻,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多低于正常水平。
而研究发现,这类血脂异常者也很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无论胖瘦,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后妇女每年均应进行血脂检查。
06
误区六:脑血栓根本就预防不了
脑血栓的特点有“四高”,即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不少人对它的预防没有信心。
实际上,临床研究显示,与脑血栓密切相关的是胆固醇水平,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升高,卒中风险就会增加,而LDL-C每降低10%,脑血栓风险就降低15.6%。在抗血小板、降压等治疗基础上,降低LDL-C可以使患者有更多的获益。
07
误区七:定期输液稀释血液就能防脑血栓
在我国北方患者中,秋冬季最突出的现象就是老年人排着队到医院输液,他们觉得这样能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脑血栓心梗风险。
实际上,这个观念是危害很大的。首先,血黏度化验本身就缺少科学性,如今在很多大医院已经被废弃,拿血黏度作为脑血栓检测指标缺乏依据。其次,预防脑血栓是一场持久战,脑血栓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而定期输液只是突击行为。
LDL-C在血管内壁慢慢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变窄、被阻塞住。这些斑块正是一个个“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破裂,导致急性脑梗、心梗。拆除“炸弹”,需要控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是一个长期过程。
08
误区八:素食与运动能预防脑血栓
不少人把胆固醇异常看作是多吃少动带来的“富贵病”。专家指出,胆固醇异常虽然与饮食运动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只要忌口、多运动就能解决的。在导致脑血栓的危险因素中,年龄、性别家族史等危险因素不可改变。
在可以改变的因素中,引起严重危害的主要是胆固醇异常,尤其是LDL-C过高。
此外,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有吸烟习惯也是导致胆固醇沉积、诱发脑血栓的重要因素。很多体重较轻的瘦人与严格素食者以为自己绝不会发生血脂偏高、胆固醇异常问题,其实,只要他有上述危险因素,都可能因此出现脑血栓。
09
误区九:保健品、中药可软化血管
现在很多人相信电视报刊等传媒上的广告,购买一些保健品、中成药来降低胆固醇,预防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做法非常普遍。
专家介绍说,保健品的作用不明确,中成药作为治疗高脂血症辅助用药的确也具有一定疗效,但目前仍然缺乏明确的临床研究依据。
因此,保健品或中药是无法完全取代西医药物治疗的。由于血脂异常在临床上分为不同类型,治疗目的和方案有所不同,建议请去正规医院的专业医师进行治疗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