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胡琴套子,拉京剧传统戏驾轻就熟。

(来源:京胡网)

在京剧票界有一批老资格的琴票,以自己不看谱拉琴而自豪。他们对手不离谱的琴票初学者很是看不起,并讽为'夲夲主义”。在琴票内部很多人都是以是否看谱拉琴,来评价琴艺的高低的。只要能脱谱拉琴,哪怕音不准都是高水平。这个问题在票界是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

为此,我在各地的票房比较认真地观察了一下这些脱谱拉琴的老先生。发现:这些先生年岁普遍在七十上下,拉琴的历史三四十年以上,以至更长。这些人文化水平不高,不识简谱,基夲无乐理知识。从拉的戏来看基夲上是传统老戏,现代戏和新编历史是不摸的(实际上是不会)。并且经常拉的,也就是以原板,三眼等中速板式为主,拿得出手的也就是三二十段戏而己。他们背谱的方法,就是靠录老师放磁带死记硬背,有的人不知道用坏了多少个录音机。

虽然死记硬背花了不少力,但是胡琴拉出来的东西,与正规唱腔谱仍有明显的出入,好像大舌头说话,交待得很不清楚。尽管如此,在票房活动,拉些中慢速常唱的段子还是可以应付的。凡是内行人听过他们的胡琴,都知道,他们只不过是把京剧常用扳式的胡琴'套子'背熟了,演唱者一开口,跟着唱腔把胡琴套子'滚起走”就行了。是所谓'官中胡琴'的拉法,大路货,值不得称道。

凡懂京剧音乐的人都知道,京剧属于板腔体,以皮黄腔系为主,以不同字数的唱句,形成多种不同的板式。同一腔系,相同板式的唱腔,上下句的句式,调式,唱腔旋律构成,落音,垫头过门等,都基夲相同,出入不大,比较固定,这就是板腔体音乐的特点。正因为这样,一种腔系板式的唱腔,就自然会形成胡琴伴奏的'套子”,不管什么戏,只要腔系扳式相同,不管唱词怎么变,用'套孑'去套就行了,八九不离十。

但是这种传统老戏,一腔多用,一曲多用的伴奏方式,在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上就行不通了。因为京剧的新编历史剧,现代戏,虽然仍然是皮黄腔系为主的扳腔体,仍属于京剧的范畴,基夲特征没变,但唱腔的创编,採用了许多现代戏剧的音乐手法,不再是一腔多用,一曲多用,而是一戏一腔。即使不同剧目,使用同一扳式设计唱腔,虽有相同相似之处,但区别还是很明显的。这种保持京剧唱腔基夲特征不变,又赋与唱腔新的时代音乐元素的编腔方式,明显区别于传统戏,但一听还是京剧,其艺术表现的丰富和伴奏技术的难度比传统戏高多了,这就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

我以上说的这些,并不是什么新发明,只是京剧音乐最基夲的知识。这些东西在京剧界早已形成共识,设有争论。票界一些人的争论,主要是对这些知识不了解,不熟悉罢了。对京剧艺术的学习,既要尊重历史,敬畏传统,又要以以时俱进的观念研究京剧的新情况,新问题。用艺术和文化的知识充实提高自已,从单纯的自娱自乐中走出来,成为有文化,懂艺术的京剧爱好者,这应当成为广大票友努力的方向。

(来源:京胡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