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丨快速提高街拍水平,有哪些套路可以参考?
上周进行的富士×原画册合作直播课大家参加了吗?
富士×原画册 线上微课
如何快速提高街拍技巧?
时间:6月18日 20:00-21:00
讲师:韩松
报名要求:无限制,不收取任何费用。
上周摄影师韩松为大家带来了他多年来的摄影训练的感悟,如果当时有事没来得及参加也不要紧,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可以回到课程主页收看回放,今天富士君也为大家带带来了图文版的内容回顾:
韩松
原画册创始人
2015年IPPA人物类金奖得主
2015 Arcaid images最佳建筑摄影奖得主
其作品曾参展大理国际影展、连州国际影展、
798“悦”美术馆“归零”影像展、
2016年世界建筑节建筑摄影展等
街头摄影并不等同于“随手拍”,在街头摄影过程中我们是需要一些“认知准备”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在看到场景的当下进行下意识的瞬间捕捉,这样拍出来的作品往往比随拍更具美观度。
上面第一张明显是随手拍的照片,第二张进入了VSCO社区的优质推荐。
这两张照片都是采用了35mm左右的焦段,但第一张没有对场景进行选择,是一种非常普通的观看方式,没有对画面进行整理,很杂乱。第二张照片中有意选择了街头的反射物作为拍摄对象,而且画面整体的线条结构是规整的,这两张照片摆在一起对比效果是很明显的。
街头摄影是有主题的,随拍往往主题并不明确。
我构建一个场景时,会先想好人们看到这幅照片时第一眼会看到的是什么?看到这个东西会想到什么?这些表达了什么抽象或者具象的意义?
街头摄影在寻找一种“在场”的氛围,而随拍常常氛围感不强。
如何构建这种氛围感?你需要通过照片表达出地点、时间,以及能否透过照片想象当时的场景?是冷热干湿静闹中的哪一种情况?
街头摄影具有强烈的形式感,随拍常常不注重构图和形式。
这张是在里斯本拍到的致敬何藩的一张照片,大家可以看到画面中的颜色和形状都非常强烈,墙上的明暗形成对比。街头摄影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有没有拍到特别的、强烈的形状?画面中这些形状是否给人视觉冲击?影调和色彩调整是否合适?
街头摄影的灵魂在于故事性,随拍常常无法深入解读。
画面中的对象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与拍摄者有没有什么互动?照片中是否有巧合、对比等决定性一瞬?
街头摄影的色彩可以很丰富,随拍常常思维定势地黑白输出,好像只要调成黑白就成为了森山大道,其实完全不是这样。我们要看一张照片是处理为彩色还是黑白的话,我们要考虑这张照片中的色彩是否给它带来了正向的意义。现场氛围是否色彩和谐?色彩是否能更加烘托氛围?
以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在当代艺术摄影的街头作品中,有九成以上都是用彩色拍摄的,所以大家可以记住一点,彩色的表达往往是更现代的表达方式。
街头摄影敏锐地捕捉到了关键瞬间,随拍常常在犹豫中错失良机。
比如说这张照片,抓拍到了一条狗愉快的身影并捕捉到了它的影子,这一形象与墙上挂着的那两行字遥相呼应,“LIFE IS BETTER in FLIP FLOPS.(穿上人字拖的生活会更好)”,渲染轻松愉悦的氛围。
街头摄影需要拍摄者具备以下这些技能:拍摄操作、观察力、图片编辑能力、沟通和学习能力。
日本摄影家川内伦子曾经说过:“摄影就像捕猎。”,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有趣且形象的形容。在捕猎式的街头摄影实践中,是有一些具体的公式可以套用的,尤其对于初学者而言,可以利用从这些公式开始自己的创作。
公式一:环境优先
我们可以先找到一个拍摄环境、框架,然后在这里等待人物出现。
比如上面这张我在布达佩斯拍摄的照片,我首先是注意到了夕阳西下的逆光场景,大桥的阴影一直延伸到我的面前,并与大桥本身形成新的几何关系,非常好看。因此我就一直在旁边等待,直到有人经过我按下了快门。
值得被设定为拍摄场景的地方有这样几种:光线独特之处、缝隙、天然的框景、任何可以脑补出好画面的地方。
公式二:人物优先
这与公式一的操作顺序相反,首先需要关注到人物,包括人物的表情、姿态、轮廓,然后捕捉他们最理想的瞬间。
上面这张照片就是这样,我首先是关注到了右边的这个女孩,她走路的姿势一直很朋克,很夸张,我观察得有五分钟,最后拍了这张她把头发甩开显得非常爆炸的画面。
用这一公式拍摄,有几种方法可以让作品更优秀。
主题明确的:
带有浓烈情绪的:
幽默的:
或者是思考后经过取舍的画面更容易出彩:
公式三:不要过度分析眼前画面
我自己在街头拍摄时,会给自己留至少2个小时的时间,在这两个小时内我会一直拍,不会去看回放,这样有利于我们去把精力集中于拍摄本身。如果你随时拍随时往回看,很容易错过新的画面。
街头摄影本来就具有随机性。
拍摄街头摄影时,遇到被触动的场景时不要犹豫,按下快门,多用连拍,事后选片。相机的自动功能足以为我们保障正确的曝光。
转瞬即逝的场景由不得我们思考构图、用光的条条框框。
观察技巧的锻炼是需要在日积月累中完成的,无法瞬间习得。以下是关于如何训练观察力的一些Tips:
集中注意力
这是观察力的基础,如果某次在街头是为了摄影,请先忘记美食和商店,将注意力集中在街道、人物和他们发生的事上。
不光在摄影领域,许多艺术领域都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我从小学习古典音乐和钢琴,在我听一些音乐会的时候,会发现音乐家在演奏某些段落时的那种集中感能把人迅速引入到情境中去,模糊了钢琴作为介质的存在,仿佛整个空间里只有音乐和他。当你非常集中注意力时,你也会感到场景只属于你。
尝试变化
尝试新角度:俯视、仰视
尝试多机位:正拍、反拍、紧贴
比如说下面这张照片,采用了俯视的角度。俯视往往能够让画面抽象起来,加入采用平时视角的话,人物会显得非常具体,缺乏陌生感。
用多角度多机位去反复拍摄同一个场景,这是初学者学习摄影的非常好的一种方法。
赋予情感
尝试找到情感联结,寻找事物背后的故事,带着自己的主观情感。
例如天坛墙角下的推车人,有一种威严和下里巴人的对比,同时也是不同时代的对比,也是权威和平民的对比。
从简单的东西开始
从控制点线面开始,从对称、简单的元素分布开始。
培养美学素养
技巧是技,素养是艺。
具有发现美的能力甚至比学会拍照更重要。
大量拍摄+反思
即便是业余时间拍摄,坚持一年甚至以上,手机里的空间备份清除多次,再来看看效果。
街头摄影,观察力比拍摄技巧更重要。
当我看到一个场景,一次摄影被触发;
当我启用了自己的观察力,这次摄影完成了三分之一;
当我按下快门,这次摄影又完成了三分之一;
当我回到家里开始选片和后期,这次摄影才最终结束。
光,各种光
影,各种影子
靠得更近
看向更远
更高(低)
重构空间
受限视角
寻找巧合
寻找对比
窥视视角
幽默感
摄影语汇
并不是因为器材摄影功能简单,所以拍不出好照片,而很有可能是自己摄影语汇贫乏。
多看,多拍,积累自己的摄影语言。
陌生的地方常常更容易拍摄。陌生的地域会引发拍摄者的猎奇心理,让人更有创作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