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在上的国粹,一只脚已经迈入博物馆,只因脱离了大多数!

不久前,中国京剧界的一位大咖,勇敢地揭开了京剧界的一个疮疤。他在一次访谈中大胆承认:“国内没有任何一个京剧团能自己养活自己!”这位京剧行内人的“揭秘”,让国人第一次真正看清了国粹京剧的现状。

这位敢于揭秘的大咖就是大连京剧院院长杨赤,这位老艺术家是京剧袁派(袁世海)的传人,文化部“文华优秀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京剧梅兰芳金奖、上海白玉兰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获得者。

说起京剧,大家都说是国粹,是一项高雅艺术,是中国戏曲文化的代表剧种,外国重要贵宾访华时,如果能够享受一次京剧专场,那就是最高规格的接待,可见京剧在中国艺术界的地位。

但也有人说,能代表中国戏曲文化的也不仅仅是京剧啊,比如,豫剧、评剧、越剧、黄梅戏等等,都很不错啊!这话说得也没错,各种地方戏曲,都是中华戏曲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但真正做到全国性影响力的唯有京剧。

京剧能够有这样的地位,和京剧的起源和发展有很大关系。京剧在乾隆年间起源于北京,并融合了多剧种和曲艺而成。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不论是皇族还是来自全国的各级官员、富商,都醉心于京剧,并把这种爱好带到了全国。

京剧的黄金年代应该是清末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这七八十年间,京剧涌现了大量的艺术流派,各大名角争奇斗艳,比如前后“四大须生”,“四大花旦”等都是在此期间诞生的。而且京剧的艺术表现手法,唱腔、配乐、服饰、舞美等等,都在这期间趋于成熟。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京剧的“百花齐放”阶段,大量的京剧本子,也是这一期间诞生的。

在京剧的黄金年代,京剧并没有被称为“国粹”,京剧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众多京剧演员混饭吃的手段,是广大观众的一种娱乐方式。那时候,不仅有为慈禧太后唱戏的名角,还有更大量的草台班子,为最普通的观众演唱。他们游走于村镇,赶庙会,唱堂会,在婚丧嫁娶寿宴上演唱。

不论是京城大戏院的名角大咖,还是乡村草台班子的小演员,都必须苦练功夫,因为唱戏是他们吃饭的唯一手段,只有把戏唱好,讨观众喜欢,才能吃饱饭,吃好饭。

有一天,京剧被定为国粹,演员们都提高了身份,变成了大大小小的艺术家,有了铁饭碗。京剧成了国家的门面,艺术家们再也不屑于赶庙会,唱堂会了,婚丧嫁娶寿宴上更是不见了踪影。京剧被供起来了,就像是一副装饰画。

有了铁饭碗的艺术家们再也没有兴趣研发新剧本,新唱腔,新流派了。鉴定一位后来者艺术造诣的标准,变成了谁唱得更像梅兰芳、马连良、谭富英、周信芳们。如果有一位新人,唱得不像任何一位前辈,那么他绝对是没有前途的,会被轻蔑地说:你不专业!

我们只要盘点一下就会发现,除了那几个样板戏外,这六七十年来,京剧界就没有成功推出过一出新戏,能唱的几乎都是老戏。

京剧成了国粹那一天,也是京剧走向没落的起点。成了国粹的京剧,有了固定的供养,各省各市都有固定的国营院团,大大小小的艺术家都被供养起来了,再也没有了挣钱吃饭的压力,也不需要再苦练功夫,更不需要讨好观众了。已经高高在上的艺术家,怎么还要讨好小老百姓?只要在汇报演出时拿出浑身解数,让领导满意就好了。

这时的京剧艺术家们不再研发新戏,因为那绝对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他们忙于划分派别,划定圈子,把某一个流派,某一块利益划定为小圈子的禁脔。于是乎,京剧界最多的是各种XX艺术研究会,XX流派学会等等,明确告诉别人,这个流派的京剧属于我们这个小圈子,你唱的京剧属不属于XX派,必须要他们承认才行,否则就是僭越。

大连京剧院杨赤院长说了实话,另有一份上海京剧院的财务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偌大的上海京剧院,名家辈出,在国内也是顶尖院团了,但2018年总收入1.32亿,基本上都是国家的补贴、补助和拨款,只有区区16.12万元的其它收入,也就是说,这个庞大的国家一级院团,一年的演出收入不会超过16.12万元。

京剧成了国粹,地位提高了,演员们都成了艺术家,却失去了观众,失去了活力,养不活自己了!这对京剧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如果仅仅是作为国家的门面,作为博物馆的收藏,那么就把全国大多数国营京剧院团都解散了吧,就留下几十个好演员作为收藏品好了。也给国家省点钱,让剩下的人自己到市场中去挣饭钱吧,也许对他们来说反而是好事,也许就能再出几个开创时代的大师级人物。

死水一潭的京剧界需不需要刺激一下,需不需要一条鲶鱼,我看还是需要的。最近网上热点之一就是郭德纲唱京剧,前几天,郭德纲率领他的麒麟剧社,在天津连续几天唱戏,票价高达到1000多元,竟然都抢不到,郭德纲这是在复制他在相声界创造的奇迹。

郭德纲唱京剧,这对京剧推广有没有好处?当然有好处了,但慨文在相关的文章评论中,看到许多网友说,原来根本就不看京剧,因为听了郭德纲的京剧,才开始关注京剧,也愿意去剧场听戏。但这原本有百利无一害的好事,到了某些“京剧专家”“专业京剧迷”眼里,却变得不可接受,他们最惯常的语言有以下几种套路:

一、郭德纲根本就不会唱戏,郭德纲也就是一票友,有什么资格卖1000多的票价?

二、郭德纲唱戏带梆子味、评剧味、太平歌词味,根本就不纯正!

三、听郭德纲京剧的观众根本就不是京剧观众,都是相声观众,对推广京剧没意义!

四、郭德纲唱京剧,除了嗓门大乱喊外,根本就不会唱!

五、郭德纲不专业,不会唱,你唱京剧就是抢别人饭碗。

……

郭德纲到底会不会唱京剧,是不是专业,是不是有梆子味,我真不知道,我听不出来,但谁规定了一定要专业才能唱?谁规定有梆子味就不是京剧?郭德纲唱得好不好难道不是要观众来评判吗?

京剧发展的这几百年,从来没有专业不专业一说,一百多年前慈禧太后给谭鑫培评职称了吗?八十年前谁给马连良,梅兰芳评专业级别了?唯一能评定他们的是观众喜不喜欢!观众喜欢你就是角,观众不喜欢,谁来评级都没用!

再者说,京剧就是一个多剧种,多艺术形式融合而成的艺术,京剧的不断发展就是在借鉴和学习中实现的,谁规定京剧中不能有梆子味?京剧中的著名嘎调《叫小番》,就是从河北梆子中学习来的,成了考验京剧老生的一道门槛。四大须生之一的谭富英先生,就曾因为一句“叫小番”嘎调,在天津闹出了“三块三,叫小番”事件。以至于谭富英先生此后再也不敢在天津唱《四郎探母》了!

京剧要想复兴,慨文认为必须要放下国粹的架子,不要以艺术家的姿态高高在上地俯视观众,更不能挑哪些观众是专业京剧观众,哪些观众是不专业的相声观众。要放弃圈子思维,不要再以我是XX派,你是XX派来画地为牢了,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要踊跃创新,只有观众喜欢,才是真正的成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