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练字不愿做题,各种不配合让人炸毛,原因居然出在......
上周我在文章《在跟娃炸毛101次之后,我悟到了一个哲理……》最后提到的“爱的电量”,很多妈妈对这个点超有兴趣、也非常认同。
什么是爱的电量?
简单说就是孩子对爸妈所要求的陪伴量!陪伴需求满足了,就是爱的电量充满了;没满足,就是电量不够。
电量不够的孩子,未必会像小娃那样成天哭哭啼啼地找妈妈、抱着爸妈的大腿不放,但是在配合度和互动关系上就会很消极。比如像这个妈妈说的,叫练字不肯练,叫做题不想做。
各种惹人炸毛的行为,看起来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违抗爸妈的指令,但本质,就是内心没有得到满足。
01
孩子看似没那么高需求了,只是他们有“续航”能力了
孩子3岁前,我们对于给孩子的陪伴都会有比较高的自省能力,这主要得益于3岁前的孩子会不分时机、不分场合的直接把坏情绪“吐”出来。只要他们各种哭啊闹啊求抱抱的,我们就会开始找原因,会自责自己的陪伴不到位。
但是随着孩子进入了幼儿园、有了社交能力和小伙伴的充实,加上大脑发育本身也让他们有了更强的情绪控制能力后,即使他们一时半会儿缺陪伴,也不会马上把不满写在脸上。他们学会了忍耐一下、积压一下,懂得用心里的电量来为自己“续航”。
“续航”中的孩子看起来风平浪静、岁月静好,我们看不出他们有什么异样,但恰恰是在这种风平浪静中,他们不断在耗电,而我们却容易忘了“充电”。
于是“电量”耗尽的时刻,孩子出现了各种难沟通、不配合、主意大、很挑衅的叛逆行为。
02
突然不听话,因为爱的电量不足了!
来说说朋友sasa分享的情况,就在最近,她和女儿的关系就因为电量不足而一度出现了危机。
其实OK和Sasa女儿一样,我也曾遇到这样的时刻,后来有经验了,就知道说他其实是在“抗议”我的陪伴不够了,当然他自己也并不能明确表达出来!
当然孩子能让我们觉察到他的电量不足还是好的,至少我们可以积极续上!如果孩子选择默默忍受、长期低电量运行,那么你和孩子间的亲密关系就会越来越淡漠和疏离。
而更伤害的就是,抓狂之下又粗暴地把孩子的对抗性行为定义为“叛逆”、"不懂事",用更为严苛的方式去“管教”,陷入关系不断恶化的死循环。
03
充电其实更要的是高效率,而不在于时间长短
当然,充电也讲效率,就像陪伴也讲质量。
比如,虽然每天晚上都会和孩子在一起,但陪着做题、陪着写字、陪着上课、上兴趣班...... 所有的都是我们自己带有目的性的行为,那么这非但不是充电,反而是在耗电,因为孩子能感受到那是妈妈的需要,而不是“我需要的爱”。
三岁后的孩子心里虽然有了蓄电池,但什么样的充电是无效的、什么样的充电会被划进“爱的电池”里去,他们心里其实门儿清。
一下班就让他们去洗澡,在我们看来是照顾,而他们感受到的可能是“命令”;
帮他们挑选了有趣的动画电影,我们在一边刷手机放松一下,在我们看来是各得其所,他们感受到的可能是自己“被打发”了……
我们所认为的爱,跟孩子感受到的爱,是存在偏差的。
有一次我带OK去爬山,去看了好几处风景,却没想回到家,我要写文章,OK还要黏着我。“今天白天都陪你玩,还没够啊?”我有点纳闷,开玩笑地问。却没想他的回答是,“妈妈,那是你和爸爸带我出去走了一下,你们俩一直在聊天,并没有陪我玩啊。”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妈妈带我出去,并且陪我一起玩了”才是有爱的快乐。
其实这样的充电效率一点都不高,或许只是楼下散个步,但是你跟着他的兴趣走,你跟他聊得很投机,他都会觉得内心很充盈。就像你花了几百元去游乐场玩,买到的高兴,却未必能有和他一起做鬼脸、模仿“放屁”声音这些很傻的游戏所带给他的快乐一样。
所以,当孩子出现不听话、不配合等种种行为时,先不用急着解决孩子的问题,先去确认他们内心“爱的电量”是不是该充了?
而随着咱们的孩子进入了小学,在学习、习惯等问题上的扯撕、消耗可能会增多,那就更需要咱们不断充电,他最好的状态一定是电量蓄满的时刻。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或者觉得有用,不妨“点赞”+“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