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牺牲,换来的是他的放纵?

罪恶感不需要合理就能发挥效用,
但是罪恶感永远不会消失。

出于罪恶感的牺牲不仅虚伪,

更是无望于关系的改善,

及自身生命质量的提升。

假设有两个人同时在同样的厨房里洗着同样的碗盘,一个人是在牺牲,而另一个不是。你能分得出谁是谁吗?
很简单,牺牲是没有喜悦可言的。
当别人要求你做一件事,如果你说“不”就会有罪恶感,说“好”又不觉得快乐的话,那你大概就是因为罪恶感在做牺牲。
罪恶感不需要合理就能发挥效用,
但是罪恶感永远不会消失。
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在不断地牺牲,
希望能治好自己的罪恶感。
这种牺牲不如说是在赎罪。小时候我们会扮演许多种牺牲者的角色来让自己觉得自己是好人,因而抵消不断攻击我们的罪恶感。
举个例子,你所处的房间或办公室里有东西丢了或被偷了,而别人看你的眼神让你觉得有必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即使东西不是你偷的,这种防卫是不理性的,但是造成这种行为的罪恶感却是确实存在的。
在亲密关系中,如果你因为罪恶感而不想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会怪罪伴侣,觉得都是对方逼你的;但如果你能对自己诚实,就会了解:自己的行为只不过是你小时候做出的牺牲的翻版。
下面是五种典型的牺牲类型,你的童年或许符合其中之一。
英雄
如果小时候你是“英雄”型的小孩——成绩优秀,或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煮饭烧菜一手包办;或是田径队的明星队员——那你长大以后,还是会扮演英雄的角色,总是给家人最好的;你自己在工作上一个人当三个人用,还不会生病或疲倦。
隐形人
如果小时候你是个“隐形人”,在家里总是轻手轻脚的,讲话总是轻声细语,从来不造成骚动,那么你长大以后,会尽量避免跟伴侣冲突。就算发生冲突,你也会溜之大吉,心想:像小时候一样,我一出现就会造成别人不快乐,所以消失对大家都好。
小可爱
如果你小时候是个甜美、讨人喜欢、有魅力的“小可爱”,那么在你的伴侣心情低落时,你可能会觉得有义务当个甜美、鼓舞人的人。这以前对爸爸妈妈都很有效的啊!
替罪羔羊
如果你是“代罪羔羊”或“问题儿童”那一型的,你就会招惹伴侣来攻击你,让对方把自己的悲惨都怪罪在你身上,因而减轻对方的挫折感。
如果伴侣能够觉得自己是“对的”,就会好过一点,而你认为,让自己为伴侣及家人的悲惨负责,就能偿还你的罪恶。
烈士
如果你是“烈士”型的,你就会牺牲自己的生理、情绪或心理上的健康,把所有的问题揽在自己身上,并且因而捐躯(如果有必要的话)。如此一来,你所爱的人就会守着你的病床或墓碑而忘记自己的不快乐。这样你们就终于可以在一起了——就像你小时候所做的一样。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角色类型。无论如何,当人们为伴侣扮演这些牺牲者角色时,他们在付出的时候都得不到真正的喜悦、趣味或平静。
总之,通过深刻的内省,看见自己牺牲之后的心理模式,是走出牺牲者游戏的首要步骤
02
“牺牲”的危害和成因
牺牲主要以三种方式来危害你的亲密关系。
第一种是你会觉得自己是被迫牺牲,因而感到愤恨。这种愤恨会转变为对伴侣的排斥,甚至是仇恨。你会认为对方期望你所做的事是没有回报的。
第二项具有毁灭性的影响是,为了摆脱不断牺牲的模式,你会做出完全相反的极端行为。比如放纵自己做出令对方难以接受的行为。
第三项则是末日的征兆,就是心力交瘁。你因为不断地牺牲而感到精疲力竭,这时候,你会很想一走了之,以免自己发疯。
会有这样的结果,多半是由于不愿意诚实地面对牺牲的原因
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往往很难分辨牺牲和心甘情愿的付出有什么不同。但如果身处其中,就很容易了解——如果你是在牺牲的话,你的动机完全是为了缓和及补偿心中无尽的罪恶感。这就像是在偿还一笔庞大的债务一样。
一开始你也许还会觉得轻松,因为你总能定期付出款项,但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觉得债务好像永远还不完,从而感到疲惫、心力交瘁、山穷水尽。牺牲也是一样。你虽然在付出,却丝毫不感到快乐,也缺乏热情。
作为当局者,深刻地内省能让你了解:你一生中做出的牺牲,都是为了埋伏在你心中的“坏人”而做补偿。
即使你已经受够了,不想再牺牲,内心的罪恶感、羞耻感仍然让你专注在“赎罪”上。当在牺牲者想要摆脱自己的负担时,他们往往会放纵自己采取与平常的习惯相反的行为。因为还没准备好面对自己的罪恶感,所以选择防卫。
所有具有牺牲心态的人至此都应该清醒:出于罪恶感的牺牲不仅虚伪,更是无望于关系的改善,以及自身生命质量的提升。
03
作出更好的选择
真心诚意地付出
在亲密关系陷入困境的时候,如果你听到其中一方说:“我一生中最好的时光都给你了,但是我得到了什么?什么都没有!”那就表示,这个人已经因为不断地牺牲而濒临崩溃边缘,要不然就是准备一走了之了。
不幸的是,这个人所付出的,其实并不是“最好”的,因为它缺乏“真心实意”的品质。
真心诚意地付出,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你不会觉得心力交瘁,也不会因为得不到感激而愤愤不平,当然也不是为了偿还罪恶感才付出。
这样的付出是完全不求回报的。你是听从自己的心在做事,因为你知道,这样的付出对每个人都好(要记得,所谓的“每个人”也包括你自己)。
如果你的动机是出于纯然自由自觉的爱,那么你就只会注重并享受付出的过程,并且了悟:只有在真心付出的时候,你才会用开放的心去“接受”。
因此,想要为牺牲的模式画上句号,最好的方法就是自觉以及负起全责。如果能为自己的生活百分之百负责的话,我们就会了解:牺牲者的角色其实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因此,我们也有选择走出这个角色的自由。
也许我们是在不知不觉中,选择了牺牲者的角色;也许我们这么做是因为我们需要爱,或是希望付出爱,却选了错误的方式。又或许,我们做这样的选择是为了活下去。
不管动机为何,我们必须了解: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一旦我们接受了这个责任,就能得到做出更好选择的力量。
“觉知”
对我们的意识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让不实的事物变弱,
让真实的事物变强。
如果你能用完全的觉知来处理负面的情绪,
很快你的情绪就会变成能量。
如果你用完全的觉知来看待充满了爱、喜悦或祥和的感觉,那么你心中的爱、祥和或喜悦就会增长。这些美好的感觉,会增强到你所能承受的极限。
如果你有觉知,能够发现是哪些感觉和情绪迫使你做出牺牲,最后你一定会深刻地明白:扮演牺牲者的角色对亲密关系一点帮助都没有。
虽然不断地牺牲既伤神又没有回报,但许多人之所以会继续下去,是因为做出牺牲很容易,而面对我们看似高贵的行为背后的折磨和罪恶感却难得多。
保持自觉,不做评判,并且决心对自己诚实,就能慢慢地改变。
只要你有意愿、有决心,就能摆脱“牺牲者”的影响,而选择对伴侣付出你真正想付出的东西——唯有真心的付出能让你了解真正的自己。
04

牺牲与放纵的共生关系

如果你为了伴侣牺牲,那么你就会把对方看成是利用你的人,因为他们没有尽他们应尽的力量。你牺牲到什么程度,对方就会放纵到什么程度。
有放纵者,牺牲者才能存在,反之亦然——
  • 如果你扮演的是牺牲者,那么除非你停止牺牲,否则是没有办法改变你的伴侣的。

  • 如果你不能明白,改变伴侣或为他/她的行为做出补偿都不是你的“职责”,那么你就无法停止牺牲。

  • 如果伴侣放纵自己的怒气,你不必把维持和平当作神派给你的责任。

  • 如果你的伴侣嗜赌成瘾,你也不必把加班贴补家用当作自己的责任。

  • 对方酗酒也不是你的负担,所以你不必放弃你的热情和自发性,只为了提供一个稳定、可预期的环境来弥补不稳定和不可预测的伴侣。

说了这么多之后,我想用一句话做结语:虽然弥补伴侣的放纵不是你的职责,但对方的放纵行为确实是你的责任。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有能力对伴侣的行为做出响应,而不是采取牺牲的方式。
人们常会忘记,亲密关系中双方都要为发生的事百分之百地负责。亲密关系中常常发生的情形是,一方已经尽了一切的努力,弄得自己身心俱疲,但另外一方却袖手旁观。
有酗酒问题的亲密关系往往被描述成这样:一方长年受苦,像奴隶一样辛苦地想让亲密关系或家庭维持下去,另一方却沉溺于自私的享受。
但是到了最近这几十年,人们却发现会有这样的情形,其实牺牲者也同样有责任——如果扮演牺牲者,你就会吸引别人来扮演放纵者。
如果你想看看真正有意思的事的话,不妨私下分别问问两人,谁牺牲得比较多。结果通常是,不管你问哪一方,他/她都会说自己是牺牲比较多的人。放纵者常用自己悲惨牺牲的故事来作为他们的行为的借口。这指出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牺牲并不是一种行动,牺牲是一种心态。
两者就像钟摆的两端,相反相成。
既然牺牲与放纵具有共生的关系,如果你去除其一,另外一个也无法继续存在。
因此,与其寄希望于另外一方从放纵者的角色中改变,不如坚定自己,走出牺牲者的心理泥潭。

编辑:喜乐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