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张方子,治肝郁 脾虚!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嘴里头发甜这个事儿。

也许你会说,嘴里头总是甜丝丝的,那多好!

你是没碰上这个事儿。如果让你吃啥都是甜味,你没过几天肯定受不了。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女性,当时年纪是64岁,姓崔。

她什么毛病呢?大概在20多天前,她感冒了。感冒以后,她就自己吃药。很快,感冒好了。

但是接下来,她的胃出现了异常,总觉得胃胀、嗳气,吃不下东西。

怎么办?接着治胃吧。胃药吃了不少,两天后,胃胀嗳气的事儿也消失了。

本以为这回可以消停点了,但谁承想,从那以后,此人的嘴巴里就开始发甜。无论吃什么,都是甜的,从早晨起来开始,一直甜到晚上睡觉。半夜起来上厕所,喝口水,发现还是甜的。

这可咋办?她决定看看中医。

刻诊,见患者舌质淡红,苔略薄黄,舌中苔腻,脉弦滑。

当时,医家就说了,你这是中焦有湿,湿浊上泛于口,所以口甜。于是,就给开了一些健脾化湿的中药。

患者拿了药回去用,效果如何呢?事实证明,没啥效果,嘴里还是甜!

这一回,患者可就着急了,心想连喝汤药都治不好,是不是没救了?这是不是什么绝症的征兆?

愁苦抑郁之际,她又去找之前的医家了,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看着患者愁眉苦脸的样子,医家似乎想到了什么,就问:“除了嘴里头甜以外,平时有没有别的问题”?患者想了想说,平时容易发愁,尤其是口甜以来,心情更是抑郁苦闷。心情不好的时候,不但口甜严重,还会有嗳气,胸闷,胁肋胀痛的现象。另外就是,一旦吃点酸的东西,比如说西红柿什么的,口甜就会加重。

听到这里,医家豁然开朗,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柴胡12克,枳壳9克,香附12克,川芎6克,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黄芩6克,甘草6克。

结果如何?这一回,患者药用3剂,诸证大有改善。接着再用三剂,患者诸证悉平。包括口甜、嗳气、胸闷、胁胀等现象,全都消失了。

医案的大致经过,就是这些。我不知道,你看懂了没有。

现在,如果你不看我接下来的解说,你能体会这方子背后的意义吗?

来,我给你说说吧。

其实,这个人的问题在于两方面。一个是肝郁,一个是脾虚有湿。它们俩,是连带的。后来奏效的方子,也是着眼于疏肝解郁和健脾化湿而设立的。

你看,这个患者最初是感冒,用药之后胃部不适。这说明什么啊?她用的药,伤脾胃了,是不是?脾胃之气失常,所以当时她胃胀、嗳气、纳差。

接下来,她用胃药。虽然胃部症状消失了,但是口甜的现象马上出现了。

那好,这时候,你看看她的脉象和舌象:脉弦滑,舌中部苔腻。舌质淡红,苔薄黄。

脉弦滑,可以主痰湿。舌中部,为脾胃之所属。舌中苔厚腻,为脾胃有湿浊的象征。很明显,现在患者的问题就是痰湿蕴于中焦脾胃。湿浊之气上泛于口,所以口甘。这应该没什么问题。

但问题是,患者用了健脾化湿药以后,为啥效果不好呢?

二诊的时候,医家对患者的仔细询问,起到了关键作用。细问得知,患者胁肋部位胀满、疼痛,容易胸闷,嗳气。心态易焦虑、苦闷,甚至怀疑自己患上绝症。而在心态较差的时候,诸证较为明显。这些都在说明什么?是不是肝郁气滞啊?

患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吃酸的,比如西红柿等,会加重口甘。这说明什么?也说明肝郁!酸味,主收敛,会加重肝郁之态。而肝郁的状态下,肝木之气克伤脾土,又会加重脾虚湿盛的局面。所以患者这个时候,口甘的现象会愈加明显。

由此可见,此人确有肝郁的问题。而肝郁,又恰恰加重和引发了他的脾虚湿盛。如果只是健脾化湿,不去疏肝解郁,那问题一定得不到彻底解决。因此,必须两件事一起做。

那好了,现在,我们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这个方子,很显然,是柴胡疏肝散和二陈汤的化裁。

其中,柴胡、枳壳、陈皮、川芎、香附,这是柴胡舒肝散的基本组成(去掉了原方中的白芍,盖恐芍药酸收之性,加重口甘脾湿)。其中,柴胡和枳壳疏肝理气,行散破结。香附疏肝气。川芎理气活血。陈皮行气化湿和胃。由于患者舌苔略薄黄,所以加黄芩,以防肝郁生热。

另外,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又组成二陈汤。二陈汤是化中焦痰湿的。陈皮理气和胃除湿,茯苓健脾利湿,半夏燥湿降逆。二陈汤和前面的柴胡疏肝散配合,一个负责理中焦,一个负责理肝气。两者配合,患者的病就差不多好透了。

我把这个过程详细地剖析给你,希望你能有所体会。这里头,较为精妙的,是利用患者食酸则口甜的现象,来推测其肝郁的本质。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诊断经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