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名人,首任南汇知县钦琏与钦公塘的故事
浦东,生于江海,苦于江海,兴于江海。随着上海海岸线的东移,一条条海塘亦步亦趋,向东筑去。老护塘、钦公塘、人民塘成为浦东三条最著名的海塘。 今天浦东名人的故事是一个修堤的故事,那就是首任南汇知县钦琏的修塘伟业。
钦琏雕像
首先我们要提到一条堤坝——老护塘。老护塘北起黄家湾,向南至顾路、曹路、龚路、车门、十一墩、六团湾,入南汇至大团,再入奉贤,直至杭州湾,此塘在浦东境内长约27公里。
浦东境内里护塘遗址(今川南奉公路一带)
随着东海边长江口滩涂的继续生长,到了420年前的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在距离老护塘东约3里处,上海知县颜洪范领民修筑了与老护塘(内捍海塘)平行的又一条海塘。海塘次年竣工,与老护塘一样呈南北走向,长9250丈,顶宽2丈高1丈7尺。因处内捍海塘外,故名外捍海塘。
到了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外捍海塘遭遇毁灭性破坏。是年七月十六日黎明,东北风大作,暴雨倾盆,海浪腾空,惊涛击岸。午后飓风席卷,拔树摧房,声震大地。半夜时分,巨浪一举冲破外塘,席卷塘内二十余里区域。海水所到之处,惨不忍睹。
有志载:“七月十六夜,飓风骤起,海潮怒涌,内塘之东竟成一片汪洋。民死十之六七,六畜无存,庐舍尽为瓦砾场,竟不辨井里。及水稍退,内塘东尸棺塞河,流水尽黑,脂膏浮水面,味腥恶,鱼尽死,禾稼烂尽。弃子女于通衢者不可胜数。卖妻者值一二贯。”
祝悦霖著竹枝词云:
灾情万分危急。此时清朝政府才想起曾经上书呼吁修堤的钦琏已经去职回乡。于是急下诏书命钦琏重返南汇再任知县,并命其修筑外捍海塘。
修塘背后的名人与民工
临危受命,重任在肩。一到任,钦琏马上查看遭灾村宅,目睹残堤坏屋和蓬首垢面的灾民,他感叹万千,忧心如焚,提笔写道:
灾民见到钦琏,犹如在黑夜中见到了光明,争相倾诉衣食无着,亲人惨死的遭遇。钦琏听着,更加感到修塘保民的迫切性与肩头的千斤重担。他在诗中吐露心迹:
钦琏感慨万千,别有一番酸甜苦辣在心头。
南汇县首任知县
钦琏,浙江长兴人,雍正元年进士。雍正三年,新置南汇县。钦琏作为新科进士被朝廷遴选为南汇县首任知县。上任之初致力于建学宫,修水利,垦荒地等新政。其时南汇处海疆,土地贫瘠,百姓困苦,钦琏向朝廷请命,要求缓征课税,解民苦难。
在考察了海塘危情之后,他曾屡次上书修筑海塘。然而,朝廷漠不关心,搁置一旁。钦琏到任后的举措虽然深得民心,却不合上意,因此在南汇知县任上仅仅九个月,就遭罢官厄运。离任后回到家乡长兴,他依然十分怀念南汇的一草一木,萌发了编纂南汇县志的想法。
他几次带着干粮乘舟来沪,赶到南汇采集资料,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南汇的第一部县志,也是浦东历史上的第一部县志——《分建南汇县志》。
航拍曹路镇龙王庙
朝廷的再次起用,使钦琏有了为民一呈大志的机会。修筑海塘的工程于海难后的翌年正月开始。筑塘工地“千夫云集”,“奋力争先”,一片繁忙景象。上了年纪的妇女也闻讯赶来,用衣兜土,为早日修成海塘出力。钦琏驻扎工地,夜以继日指挥修堤。据传浦东蔡路镇附近有一间老客堂是当年钦琏修堤的歇足之处。经过七个月的艰苦劳动,长达百里的海塘终于修成。
浦东境内钦公塘遗址(今南大公路王家滩一带)
人们为了纪念钦琏修塘的伟业,从此将外捍海塘改称为“钦公塘”。钦公塘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大大小小数十余次海潮袭击的考验。清光绪三十六年(1905年)八月初二,狂风暴雨,海浪滔天,水位高达5.55米。
半夜时分,巨潮排山倒海,冲毁七团、八团围圩,潮水浸没房屋,淹死人畜无数。初三早晨,“海水与钦塘平”。初四潮退去后,钦公塘外满目惨状。有妇女怀抱小孩死于床上者,有尸体挂在树枝头者。钦公塘内却安然无恙。
民国《川沙县志》记钦琏修塘之功:“南汇知县钦琏筑成外捍海塘,北至宝山界为止。厥功甚钜,民感其德,呼曰钦公塘。数百年来,塘内之民,咸资保障。……此邑人共赖之命塘。”又此浦东人民亦称钦公塘为“命塘”。
为百姓做了好事的人,人民是不会轻易忘记的。1732年,距离钦琏领民筑塘的壮举已经过去了270余年,位于今曹路镇启明村钦公塘脚下的那座龙王庙,供奉起新塑的钦琏像,好让世世代代浦东人歌颂其筑海塘为人民的丰功伟业。当地竹枝词云:
航拍曹路镇龙王庙
一次次筑塘,是浦东人民向大海索地的伟业,是浦东大地不断扩张的写照;一次次筑塘,也是浦东人民护卫家园的壮举,是浦东大地获得安详温馨的见证。以上来源浦东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