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爱明末清初!巴特勒从外交家到过渡期陶瓷之王的非凡人生及身后的遗产官司
元 素 经 典 系 列 之
——迈克尔·巴特勒爵士
(Sir Michael Butler)
十七世纪的中国陶瓷对英国外交家迈克尔·巴特勒爵士有着非凡的吸引力,他把自己的收藏尽力局限到这个小领域,日积月累,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大成就。
Asking For Money
向欧洲要回英国的钱
巴特勒在1950年加入英国外交部,1952年至56年在英国驻联合国使团任职,1958年在英国驻巴格达大使馆任职,1961至1965年在巴黎任职……他的外交官职业让他常常往返世界多地。就是在此期间,巴特勒与中国陶瓷结缘。1960年5月,他购买了第一件中国明末清初陶瓷,那时的目的只是为了想着能给他在伦敦切尔西区的新房产添点古董陈设,装点宅院。
巴特勒爵士的女儿凯瑟琳·巴特勒手持其父收藏的第一件中国陶瓷
这只康熙初年烧制的竹节形绿釉酒壶,高13厘米,巴特勒当时花费了15英镑购得。而现在据估,此壶价格大约价值数万美元。
清康熙 竹节形绿釉酒壶
巴特勒的第一件中国陶瓷藏品
而之所以能获得爵士爵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在辅佐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削减英国对欧共体(欧盟前身)财政预算的支出上的杰出贡献。
撒切尔夫人认为,政府在加入时承诺的英国要给欧共体投入的资金过于高,6年间净贡献额就从开始的1.02亿英镑增长至9.47亿英镑。所以,撒切尔夫人一上台就让巴特勒和欧共体打起了“经济官司”。
撒切尔夫人担任英国首相期间果敢强硬,有“铁娘子”之称,图为其来访中国
在谈判中英国非常强硬,表示:“我们不是来谈判的,而是来告知各位,欧共体会费太高,英国就是交不起。”
经过巴特勒和撒切尔夫人五年的努力,英国终于取得了胜利。在法国枫丹白露举行的欧共体会议上,英国得到了欧共体的退税承诺,从那以后,英国缴纳欧共体的资金也按之前的66%来支付。
巴特勒在外交和经济领域精明强干,善于变通
这一协议是永久性的,未来也只有英国同意才可以修改。这一退税优惠,直到今天仍然让英国受惠无穷。一年省下数十亿英镑。时至今日,英国已然脱欧,但欧盟历年会费一项仍是英国财政现在的大“黑洞”。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巴特勒,这个“坑”会更大更深。其间,他还一直担任英国驻欧共体常任代表,在新首相布莱尔上台后,巴特勒担任他的欧盟问题代表和外交顾问。
从巴特勒辉煌的外交及经济方面的成就可以看出,他拥有学者型的研究能力,并善于变通和发现要害问题。在和欧共体谈判减少会费时,巴特勒就“巧妙”的违反了规则,瞒着撒切尔夫人私下和德国央行行长进行了关键的沟通。这些特点让巴特在其对于中国陶瓷的收藏和研究中坚定的只选择明末清初期间的陶瓷。他认为,这个承接明清两代的关键时期十分重要,他的选择对现在中国明清陶瓷的研究具有重大价值。
Granary Museum
谷仓变博物馆
老年巴特勒和他的女儿及朋友
21世纪之交,巴特勒以外交官身份退休,他收藏的中国陶瓷只是存放在英格兰西南部多塞特郡马珀顿的一所大房子后面的旧工具棚里。藏品堆垒叠压不便观看。无官一身轻的巴特勒开始把生活重心彻底向明末清初的中国陶瓷倾斜。他家后院原来有个壁球场,他找来了设计师将此地的一个谷仓改建成一个500平方米有7个开间的私人博物馆,这便成为了中国陶瓷精品的另一个辉煌殿堂——巴特勒家族博物馆。
巴特勒家族博物馆外景
这个博物馆里收藏有巴特勒60年来,于世界各地购买的800多件中国古瓷。这些藏品是他每逢周末,便四处“寻宝”而得。跳蚤市场、古玩行、拍卖会、博物馆、大古董经纪人的办公室都是巴特勒获取藏品之地。
巴特勒爵士和他的女儿凯瑟琳·巴特勒在自家博物馆内
例如巴特勒爵士在80年代时常常去荷兰海牙出公使,他每次都会带上350英镑现金,回程时总是装了满满一箱的陶瓷。17世纪中国陶瓷的出口,荷兰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贸易点。如晚明的一类青花瓷在西方被称为“克拉克瓷”,所谓克拉克便是在公元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捕获的一艘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因不明瓷器产地,欧洲人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
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 16至17世纪
据国外有关档案统计,从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到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02—1695)贩运到欧洲的中国瓷器竟达2000万件(包括明清时期的青花、五彩和广彩瓷器,有纯中国风格,大多为外销风格)。因此在荷兰,其时能买到不少明末清初的中国陶瓷。
巴特勒爵士在把这些陶瓷带回英国后,品质高的就纳入他的收藏,一般的或者重复的就送到拍卖会去上拍。巴特勒爵士坚持买高质量的明末清初瓷器,并对每一件藏品都做尽可能透彻的研究。欧共体谈判的代表的身份让他便于穿梭欧洲各地,工作爱好两不误。
巴特勒家族博物馆旧景
由谷仓改建的巴特勒家族博物馆顶上有天窗,自然光能照耀展品。博物馆白墙上的红色字体标出了所陈设陶瓷为哪个时期。背景墙为灰青色,这和青花及五彩陶瓷艳丽的颜色搭配显得整体淡雅清新。各个展厅中间通透,两边隔出各个区间。
巴特勒家族博物馆旧景
1981年是这个博物馆得以成形的转折点。那年香港东方陶瓷学会举办了名为“明末清初瓷器及其前身作品”的展览,当时香港的陶瓷研究氛围浓厚,展览对17世纪的中国陶瓷研究较为深入,通过来自私人藏家的具体展品梳理展示各个品类的特征。
1981年 香港东方陶瓷学会 “明末清初瓷器及其前身作品”展览图录
巴特勒爵士出借了30件藏品。他在那次参展结束后表示自己的藏品相形见绌。从那一次展览之后,他便将自己16、18世纪的中国瓷器和其他国家的瓷器都卖掉,开始专门收藏17世纪景德镇瓷器。
Why The 17th Century
为何选择明末清初
巴特勒爵士和日本静嘉堂之类的财阀型藏家不同,他更具学术性;也和如卢芹斋、安思源之类的古董商型藏家不同,他更专一,对于关键问题研究更深。
1984年和2006年,他在英国东方陶瓷学会前后发表了晚明瓷器和17世纪瓷器相关问题的两场演讲,将个人收藏中具有代表性的器物展示于世人,也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分享于众。
晚清民国,随着大清的即将垮台,中国的陶瓷制品也是一副末代之相,胎质粗糙,画工草率不走心。这和朝代更替时国力的衰落,战乱的频仍有直接关系。但明末清初之时的政治及社会的局面也是如此糟糕,可为何那时的陶瓷却未露颓势,反显峥嵘呢?
巴特勒爵士收藏 17世纪青花西厢记故事花觚
晚明天启、崇祯时期,以烧造青花为主,兼有少量的五彩瓷和单色釉。此时的陶瓷和政局的衰败正好相反,一反常态的迎来了新变化,一改嘉靖、万历时繁冗,密不透风的风格,走向了一个清丽舒朗的风格,这也奠定了康熙一朝瓷器的基础。
明天启 青花花篮纹洗 巴特勒家族收藏
据唐英学社创办人、英国东方陶瓷学会会员黄清华及郑泽婷研究:万历三十六年后,御器厂正式停烧,皇权在制瓷业中的角色渐渐弱化,原先上乘的制瓷原料、高级的技术等不再被皇家所控制,进而为民窑的空前发展注入了新的原料、技术等力量。
清康熙早期约1662年—1675年 巴特勒爵士收藏
明天启五年(乙丑)1625年 青花八仙寿星图炉 巴特勒家族收藏
黄清华及郑泽婷在书雲陶说中论述:明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发展,消费群体也进而改变为文人、官宦阶层。这直接影响瓷器的造型和纹饰,器型大部分由原来的官窑转变成笔筒、香炉、凤尾尊、罗华根瓶(筒瓶)等文人用具,纹饰从原来严谨精致、寓意明显的龙凤纹等纹样逐渐演变成山水、人物、版画故事等文人题材。在这一阶段,民窑产品的艺术风格摆脱了原先官窑风格束缚而成为主流,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盘活了陶瓷产业。
巴特勒爵士收藏 17世纪陶瓷
隆庆元年(西元1567年),明穆宗解除海禁。外贸市场渐渐稳定,多层次商品市场的繁荣。一直到了万历八年(西元1580年),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后来的“海上马车夫”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大量地将中国的瓷器出口欧洲。海外市场非常发达,促进景德镇瓷器的大量烧造,也是明末清初景德镇瓷业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出口订单走出了活路。
巴特勒爵士收藏 顺治五彩人物故事花觚
明天启 青花山水图碗 巴特勒家族收藏
随着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大量需求,制瓷技术的提升也是必然的趋势,过渡期时的瓷器,除了胎釉上的进步,最主要是青花料来源地与提炼技术的变化。
明崇祯十一年(戍寅) 1638年 青花山石树鸟图笔筒 巴特勒家族收藏
清康熙三十五年(丙子) 1696年 青花五彩八仙图炉 巴特勒家族收藏
一是青花料由原来的回青变成国产青料(以衢、信两郡山中者为上料)。据文献记载,景德镇明代万历时期二十四年以后至清乾隆时期的官窑青花瓷采用浙料。浙料为国产青料的上乘者,重则浓紫,轻则淡翠。
明崇祯年间约1630—1640年 五彩陶渊明故事图八楞碗 巴特勒家族收藏
明崇祯 青花苏武李陵故事图盖罐 巴特勒家族收藏
二是崇祯以前,对青料的拣选用水选法,而崇祯时改用煅烧法,这是青料提纯方法的技术进步,也是崇祯国产青料发色更加青翠的原因,而上品细料器皆以浙料画成。
十七世纪青花人物故事葫芦瓶 巴特勒家族收藏
清顺治年间约1645—1660年 青花五彩人物故事图罐 巴特勒家族收藏
明末清初高质量青花瓷的烧成还与当时瓷窑独特的结构进步密不可分,当时流行的是葫芦型窑,前大后小,保持前后窑室的温度接近,是后来镇窑的前身。由于这种高效热工技术瓷窑的杰出性能,铸就了青翠欲滴、无限动人的瓷画效果,惊艳于世,达到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度。(以上明末清初的制瓷情况分析引自黄清华及郑泽婷的书雲陶说)
以上原因都是17世纪中国陶瓷不颓反旺的原因。巴特勒通过藏瓷研究,与上海博物馆合办展览,发表演讲,出版书籍画册等途径对此时期陶瓷为人所识贡献良多。
《十七世纪中国瓷器》巴特勒家族藏品
出版时间:1990年
《顺治时期瓷器》
出版时间:2002年
《上海博物馆与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十七世纪景德镇瓷器》
出版时间:2005年
巴特勒爵士提出,大家对17世纪陶瓷的分类和断代有了更多的认知,不应再粗暴地将1620年-1683年间所有的瓷器都笼统地称为“过渡期瓷器”,而应该更细致地分出天启、崇祯、顺治、康熙早期、康熙晚期等。
明天启 1621—1627年外销日本陶瓷 青花题诗山水图盘(染付) 五彩题诗山水图盘(赤绘)
巴特勒家族收藏
更重要的一点是,巴特勒爵士指正,所有带有纪年款的过渡期/转型期瓷器都生产制作于1634年-1643年,他在20年前就认为这一类制作精良且易于判断的崇祯佳器应该被称为“HighTransitional”,也就是“转型期高峰”,这与明崇祯十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 陶埏中提及等“上品细料”是不谋而合的。
清顺治年间约1650—1660年 青花五彩凤凰图罐 巴特勒家族收藏
明崇祯 青花象纹笔筒 巴特勒家族收藏
此时期除了代表性的诗书画印,单从画面上讲也有很多鉴定要点,比如V字形小草,括号云,云气纹,层层叠叠的山石,上下缘的暗刻等等。
巴特勒爵士对转型期瓷器断代的研究贡献,创造出“转型期高峰”等专有名词,还识别出鲜为人知的顺治朝瓷器,是难得的集藏家和研究者为一身的大行大家。
Collector's Pain
藏家之痛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好的曲子也有终了的一刻。
巴特勒爵士于2013年去世,享年86岁。而在这时一个缠绕大藏家千百年的老问题再度浮现:这些费尽千辛万苦收集而来的宝物之后的命运会如何?它们还会聚集在一起从而完整的体现出初始藏家的品位及观点吗?
非常遗憾,巴特勒爵士的藏品暨巴特勒家族博物馆现已不完整,较之前缺失严重!
巴特勒爵士有四个儿女。
巴特勒爵士和他的四个儿女
在他去仅仅世四天之后,这四个同父同母的遗产继承人便关系破裂。当时哥哥詹姆斯和妹妹卡罗琳发现他俩并没有被指定为遗嘱执行人,于是对于遗产问题四人闹上了法庭打起了官司。
詹姆斯和卡罗琳
詹姆斯和卡罗琳认为他俩有权各自从巴特勒爵士的陶瓷收藏中获得125件藏品,并要求法院下令移交。查尔斯和凯瑟琳声称,他们的父亲希望他的藏品能做为“巴特勒家族收藏”在那个私人博物馆中整体保存,不被分散。
查尔斯和凯瑟琳希望高等法院考虑其父亲的藏品保持完整后所具有的文化价值
但卡罗琳打算在适当的时候卖掉一些藏品,将陶瓷转换为现金。她认为她可以不受约束的支配这些她应得之物。在法庭上,家庭成员们还翻出了巴特勒爵士曾因婚外情而和妻子分居的陈年旧丑闻,英国官方对此不道德行为极为愤怒,一度考虑因此剥夺巴特勒的爵位。
凯瑟琳极为热爱这些陶瓷,曾和父亲一起为这些收藏著书,是参与巴特勒家族收藏事务极多的家庭成员
凯瑟琳在巴特勒家族博物馆中向来参观的观众讲解器物特征。和别的博物馆不同,在这里参观者可以上手展品
而巴特勒爵士的遗孀,子女们的母亲可继承300余件藏品,她也希望博物馆不被拆散能完整如初。由于这些纠纷,巴特勒家族博物馆自2010年被迫关闭。
2017年9月,法庭终于裁决,詹姆斯和卡罗琳的要求得到了支持。在五天的时间里,他俩从巴特勒家族博物馆里拿走了属于自己的一共502件藏品。
之前的巴特勒家族博物馆
之后的巴特勒家族博物馆
在这一系列的纠纷之后,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受到极大破坏。不但兄弟姐妹之间产生了分裂,近90岁的老母亲也不再和詹姆斯和卡罗琳说话了。
这样的结局让人伤心。不久前中国刚刚宣布开放2胎生育,不同于独生子女时代,多个后代对于遗产的分配问题在之后的中国也将日益凸显。对于大藏家的众多藏品如何善始善终?有史为鉴,希望本文能引起有识之士的思考和讨论。
查尔斯和凯瑟琳在“残缺”的巴特勒家族博物馆中
—
—